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漫画三国人物-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绕涫窃械挠薮莱删土瞬懿佟!
  建安八年秋八月,袁谭被袁尚追得走投无路只好请降曹操的时候,曹军远在西平,袁尚听说曹军北上,忙不迭地回师邺城,而没有一鼓作气消灭袁谭部,不但前功尽失,更陷自己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地位。第二年年初,明明知道曹操陈军河上,袁尚还是留下审配、苏由守邺城,再次带领大军去攻打袁谭,袁尚大概忘了他几个月前回师为的是什么了。苏由估计也发现袁尚的人脑袋里装的是猪脑子,不愿陪他送命,就降了曹操。曹操上次没有攻克邺城,这段时间在许昌没有事情肯定大翻兵书,这次又是堆土山,又是挖地道,又是决水灌城,把那个时代能够用到的攻城手段都用上了,最后使出过了一千年还会管用的困城计,打算等审配等人饿死了再进城。这样围困了整整五个月后,邺城里面饿死过半,人头猪脑的袁尚才领兵回来救援。那时候没有卫星侦察,曹操不知道袁尚带了多少人回来。可能如果是全师来决战的话,曹操就放他们进城一起去饿死,如果人不多就干脆通过野战消灭。因此有了大路来就将“避之”,从西山来就“此成擒耳”的计划,因为自古偷偷摸摸者都是因为心虚,实力强的都会光明正大的。袁尚就带了一万兵马回来,还想着城里已经严重营养不良的审配军能够出来两面夹攻,结果被曹操杀得大败而逃,印和节钺都成了曹军的战利品。 
  邺城中的守军看到袁尚的援军被击败,彻底绝望,连审配的侄子审荣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等死,开城降了曹操。曹操倒没有为难袁绍的家人,还拜祭了一下袁绍,多半是因为这位袁本初生了一堆蠢儿子省了他不少的力气,曹操估计肯定在暗中请这位一直看不起他的老朋友放心,他一定不会让那些蠢货留在世上给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丢人。曹操的儿子曹丕顺手抢了袁熙的老婆甄氏,曹操也没有过问,大概还觉得曹丕好色这点象他。这甄氏成了曹丕的正妻,后来生下魏明帝,可见三国的时候再嫁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在许昌的圣人之后孔融对这种抢人妻女的行为很不满,写封信给曹操含沙射影地说武王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也没有在意,他当时正忙着出布告,还以为是孔融从哪本杂书上看来的。布告的开头引用了孔夫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作为自己政策的根据,接着开始指责袁氏放纵豪强兼并,让百姓承担豪强的赋税,然后宣布从此轻税薄赋的政策,规定“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对待擅自增加农民负担者是要军法从事的。最现实的是:“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战争不过是政治的最后手段,曹孟德一纸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布告就将袁氏推到了冀州百姓的对立面,确实可以说胜过了数十万兵马。 
  在建安十年正月曹操破斩袁谭后又发了一道:“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的政令,算是既往不咎的特赦令。随后带来的是幽州大将焦触、张南等人的归降,被曹丕抢了老婆的幽州牧袁熙只有和袁尚一起开始流亡,曹操不战而取幽州。黑山的土匪张燕十万余众等也相继归降。 
  少数民族乌丸就没有那么容易归降了,因为当年袁绍很收了一些干闺女,然后嫁给那些酋长当老婆,这样袁熙、袁尚就成了便宜的大舅子。袁绍的这些少数民族女婿还是比较仗义的,不但收容了袁氏兄弟,还帮着他们派兵骚扰。建安十二年,曹操引军东征,一个固然是为了让老朋友袁绍的两个傻儿子别再丢人现世,另外可能也是在许昌呆腻了出来散散心。到了白狼山,遭遇了蹋顿的部队,曹孟德显示了文人的浪漫,在自己的重兵还没有赶上来的情况下,先以张辽为先锋,出其不意纵骑兵居高临下直取蹋顿的部队。后来在江南逍遥津一役杀得江南小儿闻名而止啼的张辽张文远先在辽东上演了一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马如流星,飞奔而下,直取敌酋,快刀如电,力斩蹋顿于马下。随后曹操继续指挥后续部队对被突然袭击打蒙了的乌丸军痛击,基本上全歼了蹋顿的主力军,其部落“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投降。白狼山之战堪称遭遇战的经典,曹操利用蹋顿军未及成列的短暂战机,出击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战而令乌丸各部丧胆。 
  取得胜利的曹操屯兵柳城,不再追击,辽东太守公孙康心领神会,明白曹操是暗示他只要把袁氏兄弟的脑袋送来就没有事情了,于是二袁的脑袋就成了红漆木匣里的礼物。 
  曹操带着两颗脑袋回师的时候已经是农历十一月的天气,“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也够狼狈的。 
  曹操在回来的路上开始琢磨孙权,忽然想起大桥在守寡,不免心动,记得孔融信里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了周公,他不就是汉献帝的周公么?因此决定回去以后一定要想孔融问清楚哪本书,然后平定东吴以后让汉献帝当武王,把大桥赐给当代周公。至于挑起战争的理由么,就先让孙权派儿子来当人质。            
第十五 迂阔圣人后     
  建安十三年曹操才成为的真正的曹丞相,见了皇帝还要下跪磕头,“参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是四年后的事情。不过估计当时再也没有人敢让曹操遵守什么三公带兵朝见需要“皆交戟叉颈而前”的古制了,曹操因为董承当年衣带诏的事情对汉献帝耿耿于怀,一天到晚提防着皇帝害他。 
  为此遵守古制的提倡者孔融很是觉得没有面子,曹操向他问起妲己的事情出自哪个典故也就没有给曹操面子,说是“以今推古,想当然耳”,可能曹操当时也是喝多了,把惦记大桥的事情也跟孔融说了,让孔融很鄙薄。碰巧不久孙权派使者来朝见皇帝,想来是为攻破黄祖的事情表功,孔融当陪客,酒喝得有些高,想起了曹操的心里话,就说曹操是个好色之徒,让孙权小心些。话传到曹操的耳朵里,曹操觉得孔融太不够朋友,把这种做得说不得的事情说给外人听,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就大骂孔融造谣诽谤,侮蔑大臣。旁边的御史大夫郗虑借机说如果真是诽谤大臣可是死罪,何况还在孙权使者面前诽谤?曹操在气头上有为了表白自己不是好色之徒,就说,不错,实在该杀。郗虑得了话,就带兵去杀素不相能的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算是正宗的圣人之后,出名很早。后世《三字经》里的“融四岁,能让梨”说的就是孔融。当然让孔融真正成名的还是庇护逃难的张俭,就是晚清谭嗣同绝命诗里“望门投止思张俭”的那个清流。张俭是那个当年吃大梨的哥哥孔褒的朋友,被通缉逃到圣人门下的时候偏偏孔褒不在家,孔融接待了他。后来事发,孔融说是他收留的愿意承担刑事责任,孔褒说张俭是来投奔他的应该他承担,他们的母亲说自己是一家之主理应承担全部责任,一门争相就死,最后是孔褒给办了。可见孔融其实也是性情中人,史书上说他有逸才,在学问上应该和曹操很投缘。袁绍曾经来信让曹操帮他杀孔融,曹操没同意,为此还把袁绍给得罪了。 
  孔融倒未必是真看不起曹操,不过是有时候找找平衡,捉弄捉弄这位权臣以显示自己的脑袋的聪明和身份的不一般,就和当年的祢衡一样。祢衡骂曹操也不过是想以此获得曹操的重视而至于重用。孔融的两个儿子也一起被杀,留下一句有名的话,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曹操也未必一定要杀孔融,不过是一时下不了台,再加上旁边的讨厌孔融的人一挤兑,就下了令。荀彧之流也因为孔融的朋友祢衡骂自己只配吊丧,就没有劝。杀完孔融一家之后,曹操很心虚,还专门发了个文件让大家学习,说孔融是很不孝,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其实后来曹操肯定是后悔了,后悔了可能还怪孔融玩笑不该那么开,但是有苦说不出。 
  后悔之余,曹操决定找些事情干,于是在这年的七月去征讨荆州的刘表,顺便收拾大耳朵。不知道这位和孔融一样有名的东汉名士是不是吓的,八月就一命呜呼了。留下次子刘琮接班,讨论对策的时候谋士们提出了两难论:如果和刘备联合打不过曹操则不能够打;如果联合刘备能够打过曹操则事后刘备肯定要夺荆州。当然这个两难论的基础是刘琮肯定打不过曹操,东吴是不能联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