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漫画三国人物-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集团如果真正打算北伐,一统天下的话,恰恰应该把蜀中作为后勤基地,以几个心腹之人据险而守,发展经济,保证后勤,以魏延之流镇守汉中,作为奇兵。而刘备本人应该坐镇荆州,观天下之挑衅,策动北伐。这样,军粮供应可以依靠长江水道来保证。政权的中心处于三国交界处能够随时得到最新、最重要的信息。荆州以北一马平川,随时可以出击,一旦东吴有变也可顺流而下。在加上君主直接督战能够鼓舞士气,蜀军一旦身处荆州也只能死战。所以说以荆州为政治中心和军事基地对刘备集团一统天下是非常有好处的。 
  荆州固然是两面受敌,但是正因为其敏感,一旦受到魏国攻击,东吴唇亡齿寒不能不救。而东吴考虑到魏国在北,面对一个军事力强大的荆州也不敢单独来攻。一旦魏吴联军,荆州不守,在会蜀地据险而守也不失为少则能逃的上计。北伐开始的时候,因为主要的兵力都在荆州,有足够的军队留下来防守,再不济也可调蜀地部队来帮助防守,毕竟魏国被攻,对蜀地的军事压力必然减轻,不可能两线作战。 
  刘备之所以没有选择这种战略并不是完全因为诸葛亮提供的错误意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备自己和他的部下在得到没有被怎么被战火蹂躏的蜀中以后,被它的富庶和繁华所诱惑、所羁縻。对这,刘备的部下赵云是有认识的。刘备打下成都以后曾打算要给手下大规模分田分地,赵云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安也”的意见来反对,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可见赵云懂得大局,却不会做官,坏了大家的好处,等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也就做了个杂号将军,远不如关、张、黄忠等人。但是他的努力没有起到大的用处,因为中国自古就是有了官什么都有,他不拿,不代表别人不拿。刘备的部下对于益州的百姓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掠夺,还有政治上的压迫。诸葛亮就怂恿法正“睚眦之怨,无不报之,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请诸葛亮干涉,得到的答复是:“法孝直为之辅翼,令其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耶?”相信这也是刘备自己的意思。 
  可以说刘备集团当时已经是小人得志,得意忘形。关羽败亡的祸根固然有其自己个人的刚愎自用的原因,但是蜀国战略上的错误和刘备集团的腐败才是主干。正是因为战略上的失误使荆州这个地方不可能是兵力充足到满足北伐和防守的够统一,也正因为战略的失误和政权上的腐败让刘备集团的政治效率低下。在刘备得到庞德等因为水灾而全军覆没的利好消息而欣喜若狂的时候,却正是关羽败亡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个辛辣的讽刺。 
  刘备集团的腐败几乎是必然的,一方面是因为刘备集团黑社会组织的出身缺乏政权管理的底蕴,一切还都是靠感情和关系做事;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备本人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过是一个项羽式的“彼可取而代之”的投机分子;还有一方面在于刘备集团智囊的文化底蕴不过是读死书的一路。 
  刘备集团总是在强调一些陈死的,教条式的东西。拿着个冒牌皇亲四处招摇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先是讲义气,后是讲门第关系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唯才是举的曹操;一天到晚琢磨着天险地利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曹操,失败只能说是必然的,最终的;胜利只能是偶然的,暂时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想必是认识到这些了吧,不然也不会有对诸葛亮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 
  最后,不能不说说刘备的儿子刘禅。刘禅作为蜀国的亡国之君,能够得终其天年,与他的“乐不思蜀”是分不开的。刘禅在作假上绝对是要超过刘备的,仅仅是在司马昭的面前说“此间乐,不思蜀”,肯定是不能够完全取信于司马氏的。后来他原先的臣子帮助他完成了这个谎言,也就是第二天向司马昭表明思蜀,让司马昭觉得他当初说的是真心话。人们最容易受骗的时候,就是他们自己自认为聪明的时候,人们自认为自己聪明的时候有两个:一个觉得自己骗别人骗成功的时候;一个是觉得自己识破了别人的谎言的时候。刘阿斗就是靠这个骗过了狡猾的司马昭,得终其天年,也最终骗了几千年的中国人,说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刘禅作为一个人来说,比东吴的孙皓和魏国曹丕以后的混蛋皇帝都要好得多,除了亡国,实在没有什么劣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斗才是中国知识阶级理想的明君,也就是那种传统评话中对军师或者宰相言听计从的老实人。阿斗对于诸葛亮及其后任者的信任和倚重公允地说是远远在齐桓公任用管仲之上的,《出师表》那种老子教训儿子的口气不是一般君主所能够受得了的。齐桓公手下可是开方和易牙三个人,阿斗不过在后来有一个反对者也说不出什么罪状的宦官黄皓。不是阿斗没有放权,是自比管仲的诸葛亮没有管仲的能力。非阿斗负仲父,是诸葛负阿斗罢了。 
  吕布刘备卷终            
千古冤臣     
  三国时期最冤枉的人就是魏延,堪称千古冤臣,因为他不但被杀后一直没有被平反,更被一帮说书的糟蹋,说他有反骨,是和曹操一样的大反派。虽然曹操被称为奸臣,可是在世的时候权倾朝野,死后倍极哀荣,墓地到现在还没有被找到。魏延则身首异处,三族被戮,不知埋骨何地。而魏延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不起蜀汉,连那个心都没有,枉死,而死后千载骂名,冤枉,比岳飞还冤,比袁崇焕还冤。 
  陈寿和魏延家是没有什么交情的,不过陈寿还算老实,尽管对蜀怀有一定的感情,不好明斥其非,但是在为魏延立传的时候没有说什么谎话,在最后还是给他下了一个“不便背叛”的评语。 
  魏延不是名门望族之后,不然喜欢考证名人家世的三国时代不可能没有记载,他是荆州义阳人。最早的记载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很可能是和甘宁一样是水匪或者豪强出身。就这点来说,不知道当初他在荆州当豪强的时候是不是和诸葛家结下了什么梁子,以至于诸葛亮后来那么恨他。魏延后来是依靠战功当上了刘备手下的牙门将军,毕竟魏延不是刘备的旧部,和诸葛亮等荆州世家子弟也不是一伙,加上性格似乎也属于倔强一流,不会拍须遛马,所以能够升职,靠的唯有自己的能力。 
  等到刘备自称汉中王的时候,要地汉中需要一员大将来镇守,对取得汉中很有功劳,加之又是刘备亲信的张飞是众望所归的人选。关羽和张飞号称“万人敌”,武勇是有的,历史上的张飞也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那样大字不识,《八濛山铭》现在还是名帖,无论是招降严颜,还是汉中破张郃,证明张飞的计谋也相当不错。但是刘备选择的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却是魏延。这当然让蜀国所有的人吃惊。刘备为了显示自己能够用人,在一次大会上和魏延唱了一次双簧:〃今委卿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蜀中众将都为魏延的豪言壮语所感动。只有诸葛亮不是滋味,毕竟魏延的资历还不如诸葛亮,就有了汉中太守的实缺,实在让诸葛亮有些不舒服。 
  如果是魏延要造反,机会很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还是汉中太守,完全可以反。“建兴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辏Х矗魈卣乓嵊谖猓菘げ唬綆‘夷王高定亦背叛”,有这么多反的,魏延没有反。诸葛亮建兴三年平定南方四郡的时候,蜀中空虚,魏延还是没有反,真不知道反骨一说,从何而来? 
  到了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进屯汉中,不知道是诸葛亮和当地长官魏延有没有发生什么矛盾。蜀汉建兴八年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真等讨伐蜀国,诸葛亮在汉中据险而守,加上连月阴雨,魏国撤军。同时,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国的后将军费瑶和雍州刺史郭淮的部队,因功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可坏就坏在这件事和诸葛亮有了牵涉,诸葛亮在建兴六年因为马谡失街亭,自贬三等,这回刘禅让他官复原职,但是毕竟诸葛亮的功劳没有魏延大,刘禅在诏书里是这样写的:“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