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在左,管教在右-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下是我们和孩子聊天时可以用到的几个技巧:
  ?首先,是聊天,不是质问
  “练琴了吗?”“功课写完了没有?”“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成绩单发了吗?”这些都是质问,不是聊天。你如果问一个两岁大的小孩:“宝宝今天乖不乖呀?”因为他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限,所以会很高兴地回答妈妈:“乖。”可是面对一个已经上小学、拥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大小孩,你再这样问,那么它就不是充满爱意的聊天,而是带着责难意味的质问了。
                  第28节:几件父母必须学会的事(10)
  而且这类质问式的问句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孩子通常会这么回答:
  “练琴了吗?”“练了。”
  “功课写完了没有?”“快写完了。”
  “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没有。”
  “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没做什么!”
  于是累了一天的妈妈说:“你怎么总是不好好答话啊?”烦躁而委屈的孩子回答:“你问的我都回答了啊,那你还要我怎么样?”
  ? 所以,聊天要从“小处”着手
  别问:“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要问:“今天营养午餐吃的是什么点心啊?好不好吃?”
  别问:“功课写完了没有?”要问:“今天自然课老师教的什么啊?”
  别问:“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要问:“你们班上最多人喜欢的男生(女生)是谁啊?”
  别问:“练琴了吗?”要问:“你们班有没有小朋友也学琴啊?他们喜不喜欢练琴啊?”
  这些缩小了范围的开放式问句,一来,可以让孩子很容易地就顺着往下回答,不会只是以简短的“有”或“没有”来回复;二来,它可以提起孩子讨论的兴趣,因为很具体,而且有些说的是别人的八卦;三来,这样的问话方式,表达了你的兴趣、关心以及好奇,而不是只需要答案的质问;四来,这种问话很轻松,孩子不会感到剑拔弩张的压力。
  ? 另外,不要急着“纠正”或“否定”,要先表示同理心
  我们和孩子聊天时,很容易控制不住地进入一个模式——立即纠正或立刻否定。我先还原一个对话场景,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第29节:几件父母必须学会的事(11)
  孩子说:“我不喜欢吃胡萝卜!”
  你说:“怎么会呢,胡萝卜很好吃、很有营养呀!来,吃一块,一定要吃!……”
  或者更糟糕的是:“小孩不能挑食,什么都得吃!这样才能长高个儿!”
  孩子说:“数学课无聊死了!”
  你说:“怎么会无聊呢,数学课多重要啊!将来你考大学……”
  或者更糟糕的是:“无聊也得学啊!不学将来怎么考大学啊!”
  孩子说:“我怕明天考不好!”
  你说:“考不好就考不好呗!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考试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或者更糟糕的是:“为什么考不好啊?是不是没好好学,老师讲课你没好好听啊?”
  孩子说:“我没选上当班干部,好难过!”
  你说:“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其实,没选上更好,我们可以集中精神念书。”
  或者更糟糕的是:“那肯定是你自己表现得不够好,下回要更努力,要不人家还是不会选你的!”
  你能不能想象,这种对话的结果是什么?孩子会抱怨,我的父母不了解我,我真的没办法和他们沟通;而做父母的,则心疼难过地说,我已经尽力去理解他了,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教、这么难沟通啊!
  其实,并不是孩子难管教或不想和父母说话,而是他在说话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尤其是对他的情绪的接纳。我们的快速纠正或立刻否定,会让孩子觉得,“我”的看法、感受、情绪是无关紧要的,爸爸妈妈重视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要把这些看法“以大欺小”强加在“我”身上,所以许多孩子就“气”得再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
                  第30节:几件父母必须学会的事(12)
  那么,表达同理心的聊天技巧是什么?
  孩子说:“我不喜欢吃胡萝卜!”
  你说:“噢,你不喜欢吃胡萝卜(接纳他的意见),为什么呢?是不喜欢它的味道,还是?(倾听他的想法)”
  孩子说:“数学课无聊死了!”
  你说:“天啊!我上学的时候也特别不喜欢数学课(表示心同此理),你为什么也不喜欢呢?(倾听他的想法)”
  孩子说:“我怕明天考不好!”
  你说:“是啊!考试之前,每个人一定都会害怕的(表示人同此心),那你担心什么呢?(倾听他的感受)”
  孩子说:“我没选上当班干部,心里好难过!”
  你说:“是啊,不难过才怪呢(表示全然的接纳和理解)!你现在那么难过,妈妈该怎么做才能让你快乐一点呢?(倾听他的需求)”
  你觉得这么说话,听起来是不是会舒服一点呢?如果你和老公、老婆、上司说话,是不是也会希望他们以这样同理的态度来倾听呢?所以,不只是孩子需要我们用“同理心”来聊天,就算是和成人说话,这个技巧也一样通用哦!
  ?同理之后,一定要学会倾听
  对孩子表示了同理心之后,一旦我们起了个让孩子回答的头,就要学会耐着性子(还有控制自己),允许他自由地把话说完,并且,真正地用心去倾听。
  我自己身为母亲,知道作为母亲是多么急切、多么轻易地想指导孩子,免得他犯错或受到伤害。但很多时候,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聆听,而且是在很有安全感之下的聆听,这样孩子才愿意放心地、诚实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也才能知道他小小的脑袋里到底想的是什么。
                  第31节:几件父母必须学会的事(13)
  ?倾听的第一要诀是“专注”,看着他的眼睛说话
  我先设计一个对话场景给你看看:
  太太兴奋地回到家:“老公,告诉你个大好的消息,今天我们领导开会时当众夸我,说我是全公司最有创意的人!”
  先生继续对着电脑,但也表示开心地说:“是吗?太好了!”
  太太走到先生身后,环抱着他的头,继续兴奋地说:“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有创意,你都不知道那篇文案我写得有多棒!”
  先生抬起头,亲了亲太太的脸颊,继续对着电脑,但仍然表示开心地说:“是吧!我就告诉过你,那篇文案很棒!”
  太太没有松手的意思,继续搂着先生的脖子:“是吗?我真的好开心,终于有点成就感了!”
  先生抚摸着太太的手臂,继续对着电脑,说:“那就好!你开心我就开心!”
  太太从兴奋中回过神来:“哎!你能不能看着我说话啊?我怎么感觉你好像不太在意,你是不是不希望我有成就啊?”
  先生终于把视线从电脑前移开,看着太太的眼睛,有点生气地说:“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什么叫我不希望你成功啊?”
  接下来的场景不用我说,你们也能猜出一二了!
  如果你觉得这位先生真是不懂得沟通的艺术和礼节,那么再看看这个对话场景:
  孩子兴奋地从书房出来:“妈妈,妈妈,你看,这是我做的手工作品!”
  妈妈从书桌前、从洗碗槽前、从洗衣机前低下头看看孩子手上的作品,回过头,继续忙手上的活儿,说:“嗯!做得真好,真漂亮,宝宝真是太能干啦!”
                  第32节:几件父母必须学会的事(14)
  孩子继续兴奋而骄傲地说:“妈妈,妈妈,你看,我这个会活动的屋子!”
  妈妈继续忙着手中的工作:“嗯!真好看!”
  孩子觉察了妈妈的不在意,撅着嘴说:“妈妈,你都没有注意听我说话,你都在敷衍我!”
  上面这个场景不是我虚构的,而是曾真实地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也是他小时候最常抱怨和投诉的我的罪行——妈妈总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他。
  ?倾听的第二个诀窍是——亲密的肢体语言
  弯下腰来、蹲下来、坐下来,抱着他、看着他的眼睛、拉着他的小手、搂着他的肩、摸摸他的头、顺顺他的头发,听他说话。
  有一部由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主演的电影《妈妈咪呀》(Mamma Mia),剧中有一幕让我每回看了都非常感动,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是茱莉?瓦尔特斯(Julie Walters)饰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