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日落三八线-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为13兵团副司令员,8月上旬,任命洪学智为13兵团第一副司令员。
  毛泽东时常在大幅军事形势图前踱步沉思。
  图上标明:8月上旬,东北边防军部队全部到达中国东北靠近朝鲜边境的地区。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乘胜进军,解放了90%的国土,正向釜山进军。
  毛泽东并没有掉以轻心,他头脑清醒、冷静,马上请总参谋部作战部长雷英夫带着一些图表资料,前来菊香书屋。毛泽东早早等候在那里。毛泽东说:小雷,听说你们对朝鲜战争的形势有重要看法,就谈谈吧。
  雷英夫迅速打开地图,谈了对朝鲜战局的分析和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理由。
  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听着,边听边点头:这些判断很有道理,很重要。又说:朝鲜人民军想逮战速决,把李承晚和美国人赶下海,现在看来很快结束战争是不可能了。
  毛泽东又不时提问:麦克阿瑟是什么性格?
  雷英夫回答说:很倔,是倔老头,好战分子。
  毛泽东爽朗地笑着说:好,他越好战,越倔,对我们越有利。
  毛泽东又问:你们对战局的判断是如何产生的?
  雷英夫把参谋们互相争论、集思广益、最后得出一致意见的情况做了汇报。毛泽东高兴他说:这个办法好,解放思想,对抗作业,这就是辩证法。你们的意见提得及时,很好。
  毛泽东、周恩来商量了一会儿,决定采取三条紧急措施。一、命令东北边防军务必于9月底完成作战准备;二、将中国对战情的判断尽快通知朝鲜和苏联;三、总参谋部和外交部密切注视朝鲜战情变化,随时报告。同时,决定:8月26日由周恩来主持召开一次国防会议,将情况通报给有关领导人。
  8月下旬,中央军委又决定,调华东地区宋时轮指挥的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和西北地区杨得志、李志民指挥的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分别集结津浦、陇海两铁路线,以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与此同时,在东南沿海地区,也作了防止台湾国民党部队登陆袭击的部署。
  组成东北边防军,这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战略上的高瞻远瞩,为保卫中国国防安全和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争取了军事上的主动,为后来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略决策,准备了必要的军事力量。
  不出所料,麦克阿瑟于9月15日完成“仁川登陆”,不到半个月,又要打过“三八线”,狭长的朝鲜半岛上空,一场世界性战争的阴云越聚越浓。
  战火日益蔓延向中国J月27 H到年底,美国空军就出动421次、1310架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扫射、轰炸。
  1950年8月27日,周恩来就美机侵入中国领空,向艾奇逊提出严重警告。
  8月30日、9月24日、9月27日、9月30日,警告一次比一次严厉。
  华盛顿却不以为然,“我们认为中国还不至于想来上一刀吧。”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中南海红墙内外,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一派和平的景象。
  天安门广场,40万人参加了庆祝大会,同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登上城楼时,广场人山人海,欢呼如潮。
  人们高举着自己热爱的领袖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像,向前涌动。各色各样的、猎猎飘动的旗帜,就象翻腾的海浪。
  在欢呼声中,解放军炮兵出现了,绿色卡车牵引着战防炮、高射炮、迫击炮、美式的榴弹炮、日式的榴弹炮、巨大的加农炮,一辆接一辆。
  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传来,坦克从远而近。坦克手从炮塔里露出上身,招手、微笑、敬礼。
  后来是摩托化部队,卡车上一色绿的钢盔,雪亮的刺刀。
  毛泽东感慨万千: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不但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陆军,还要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和海军。
  这时,朱德正向全国武装部队发命令:“进行充分的准备,加强国防建设,为解放全部国土而奋斗,为捍卫世界和平而斗争。”
  同一天,上海、南京、福州、杭州、青岛、沈阳、武汉、重庆等地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和阅兵式。
  离北京数千里的西安,22万群众也在新城广场敲锣打鼓、欢大喜地地庆祝。彭德怀出席了庆祝大会并检阅了游行队伍。他还充满信心他说:“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我国各族人民有了空前的大团结。我们相信,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勇敢而勤劳的中国人民一定会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这时的彭德怀考虑着西北3年建设落实问题,他并未预料到,北京正在酝酿着一个重要的决策。刚卸战袍的他又不得不率师跨入一场惊心动魄的国际战争风云中。
  入夜,北京的国庆焰火刚刚熄灭,欢庆的人们还未完全离开天安门广场时,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已经在充满紧张严肃的气氛中讨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面临的严峻局势。聂荣臻向大家通报:
  这一天,李承晚军队大举越过“三八线”。
  这一天,麦克阿瑟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碟:“我,联合国军总司令,要求你(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和你指挥的军队,接受由我委派下的军事监督。无论在朝鲜什么地方,立刻放下武器,停止敌对行动。”
  中央领导人讨论通宵,一直到天朦胧亮,方才散会。
  毛泽东回到菊香书屋。打,还是不打,他左思右想,不能人睡。
  毛泽东经历了22年的战争生涯,他刚刚用小米加步枪,把用美国的飞机加坦克武装起来的蒋介石赶下海。但是作为直接交战对手,双方都是陌生的。
  他认为,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从战略上说,完全轻视它;从战术上说,重视它。美国现在还有力量,手中拥有原子弹,目前,敌人正向鸭绿江边北进,直接危及中国的安全,不能坐视不管。
  毛泽东服过3次安眠药,仍然睡不着觉,又从床上爬起来,一支烟接一支烟地吸,一杯茶接一杯茶地喝。
  10月2日凌晨2时,他给高岗、邓华发去急电:
  “(1)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动身来京开会;
  (2)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
  (3)请邓将准备情况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他建设新中国的宏愿刚刚起步,就被发生在朝鲜半岛的激烈战争打断了。此时,他已经下定出兵朝鲜的决心。
  聂荣臻后来回忆: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不是毛泽东同志好战,问题是美国已经打到我们的国境线上了,不打怎么办?!就这样,我们定下来要打。决策一定就要全力以赴,必须争取战争的胜利。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这种伟大的革命胆略和真知的见,不是对党、对我们的军队和人民具有坚强的信心,是作不出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的。
  10月2日15时,颐年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聂荣臻等以及刚刚赶来的高岗继续开会。
  毛泽东先拿出一份电报对高岗说:这是金日成发来的急电,我们都看了,你再看看。
  大家各抒已见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毛泽东。他们对毛泽东的绝对信赖和崇敬,是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在他们眼中,毛泽东身上蕴藏着一种无法战胜的力量,一种能够改变世界、改变历史的力量。
  毛泽东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认为:他同时还具有能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领袖人物的超人魅力,以及藐视巨大困难的意志力,毛泽东的领导才能来自于他的坚强意志……由于具有这些品质,他才有可能激励他的同志们去完成像长征这样的史诗般的业绩,使他的同志们成为一支几乎是不可战胜的队伍。
  因缺觉和疲劳而眼睛泛红的毛泽东,坚定地宣布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决策:“我们决定用志愿军的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厥,于整个东方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