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亡天下:南明痛史(全文)-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中,有人认为赣州有清将高进库在那里,一定要首先拔除。由此,没有远略的金声桓、王得仁做出了南下而不是立刻北上的决定,指挥主力军队进攻赣州。

  战略决策的失误,决定了日后他们二人失败的命运。二十万水路大军,合攻赣州,竟然在一个多月内困于城下,对城中的不到一万的守兵束手无策。

  再后,得知清军攻占九江消息,金、王二人心慌,立刻率军回保南昌,败势顿显,时机全失。

  清军虽然得胜围城,但他们非常畏惧王得仁的勇武。王得仁脸上有胡子长出腮边,故有“王杂毛”之称。顿军城下,谭泰等人十分害怕城内明军会杀出,清营内一连几天都夜间炸营,士兵惊呼“王杂毛来也!”可惜,王得仁再无昔日神勇,没有敢出城劫营。

  清将谭泰派人在南昌城外掘壕沟,筑土城,逼迫附近的数十万汉人民众来挖工事,掘冢挖墓,强迫当地人民不分昼夜干活,溽暑湿蒸,十多万人累死或者中暑而死,还有十多万人在章江上修桥被淹死,死后就弃尸沟中、河中,臭闻数十里,致使白天苍蝇和食腐尸的鸟类盘旋蔽空。同时,被驱赶去干活的妇女,晚上全部还要遭受清军的轮奸,蹂躏致死者无数。 

                  

将军奋剑南天起(8)

  日久,食尽,南昌城中人人相食。开始是“择人而食”,后来是“父子夫妇相啖”。1649年三月(永历三年,顺治六年),被围半年多的南昌陷落。

  金声恒见败,杀妻子,焚厩舍,自刎而死。王得仁与清兵巷战,被执不屈,惨遭肢解而死。数十万南昌人民,被清军屠戮殆尽。而附近郡县剩余的百姓,皆为清军掠劫,在回军途中,论斤卖到外地。弘光朝的大学士姜曰广,投水自杀殉国。

  在此之前,清军在湖南忽然包围了湘潭,俘杀明朝督师何腾蛟,并杀尽了湘潭县城数万百姓,尸骨纵横,血流遍野。清军劝何腾蛟投降,何督师不从,从容就义。

  再讲李成栋。

  李成栋提北北上,屡战屡北。也真是天不祚明,当他为清朝从北往南打杀时,一路势如破竹。反正以后,由南往北打,他却连连败绩,十多万大军沿路伤亡殆尽。

  进军之初,李成栋直发赣州,他从前的老同事、清将高进库(曾与李成栋同为明将高杰部下)屡屡使缓兵计,表示自己要“反正”,致使李成栋兵行迟缓。

  1649年4月,待南昌金、王两人败亡后,高进库再无北顾之忧。于是,他从赣州忽然出击,以少胜多,把立足不稳的李成栋军打得大败。

  初败一次,李成栋心慌,竟然撤军南安,他本人返回广州。其实,此战受挫,李成栋军力并无大碍,实力依旧。他往后撤,清军的援军却陆续赶到赣州,李成栋再无轻取赣州的可能。

  修整之后,李成栋在1648年往肇庆与永历帝相见后,重新率军北上,度过梅岭,进入江西。

  清军得知消息后,聚集全部精锐部队,先发制人,在江西信丰大举进攻李成栋。

  鏖战一天,李成栋部下大将多死。士卒溃逃,粮食吃完,处境十分不妙。

  丧败之余,部下将领请李成栋退师,寻找机会再图重兴。

  已经十分绝望的李成栋索酒痛饮,投杯于地,大言道:“吾举千里效忠迎主,天子筑坛以大将拜我,今出师无功,何面目见天子耶!”

  言毕,他竟不带随从,控马持弓渡水,直冲清宫大营。

  估计加上饮酒过量,伤心欲绝,李成栋竟于中途摔入水中,遇溺而亡。由此,这位刽子手名将终于结束了他令人费解、充满杀戮、反反复复、又不失波澜壮阔的一生。

  讣闻,南明朝廷震悼,赠太傅、宁夏王,谥忠烈。

  值得交待的,还有李成栋养子李元胤。李元胤,字元伯,河南南阳人,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栋为盗时掠良家子,养以为子。自少年时代起,李元胤一直跟随李成栋出生入死,但他稍读书,知大义。由于读过书,此人心计密赡,饶有器量。李成栋降清时,李元胤怏怏不乐。日后李成栋反正,李元胤绝对是劝成首功之人。佟养甲被胁迫降南明后,这位汉奸一直郁郁寡欢,暗中与清廷联络,准备内应反攻明军。佟养甲的信使为李成栋所获,恨得李成栋想马上杀掉这位老上司。李元胤劝李成栋说,一定要先禀永历帝后再杀佟养甲,不可擅自专杀这么高级别的降将。得到永历帝诏旨后,李元胤自到佟养甲处,假意告知说朝廷派他屯军梧州。佟养甲大喜,本来他一直装病,听说有命派他外镇,觉得终盼蛟龙入海之日,忙带亲兵上船,沿河而下。李元胤拿着永历帝手谕,忽然于半路邀击,遍杀佟养甲这个大汉奸及其亲丁数百。

  李成栋战死后,永历帝仍旧信任李元胤。明将杨大甫屯居梧州,常常劫掠行舟,杀戮往来军使抢夺贡物。李元胤上疏,请永历帝召杨大甫入见,趁机诛杀这个跋扈将领。于是,君臣饮酒之间,永历帝诘责杨大甫。这位桀骜的武将不服,竟想当船趁势劫持永历帝,扑向皇帝。一旁侍饮的马吉翔等人立刻趁乱跑掉。李元胤不慌不忙,他在后一脚,把杨大甫踹个大马趴,亲自把这位爷逮住,缢杀于船外。

  永历四年,清军攻梅岭,明将罗成耀弃南雄逃跑。见南明时势已去,罗成耀暗中约降清军,想攻取肇庆先立个功。永历帝知悉此情,忙派李元胤乘间杀掉这个国贼。李元胤平时和罗成耀关系不错,就相约游船饮酒。舟泛中流,李元胤忽然把正在绳床上忽悠的罗成耀掀翻在地,以利刃一刀结果了这个叛贼。众人大惊,李元胤不慌不忙,以皇帝手敕示众人:“有诏斩罗成耀”。然后,他“移尸涤血,行酒歌吹如故。”可见,李元胤三斩叛将,决机俄倾,有忠有智有勇,确是一个人才。

  清军大攻,永历帝逃跑,李元胤孤军守肇庆,领一旅独军于西南驿击败清军。由于永历帝及一帮臣下各自鼠窜,李元胤最终孤军不支,被清军重围于郁林。

  绝望之下,李元胤穿上大明朝服,登城四拜,哭叹道:“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言毕自刎而死。从此,广东重又尽陷于清军之手。(又有说他在钦州守城被擒,被清军杀死于广州)

  至此,诸师沦亡,南明昙花一现的大好时光终于过去。

  相比那一生叛君叛父叛友叛国的吴三桂,李成栋将军那发自内心深处、满怀深情、蹈死不顾的为“红颜”而激的“冲冠一怒”,确有让人激奋、让人信服、让人敬佩的一面!

  细思明朝历史,八旗满洲在人关时只六万兵丁,到顺治五年才不过十万余丁。而竟以区区十多万丁,满洲竟然能趁明朝内乱之机,最终灭亡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的、拥兵数百万、人口近二亿的大明朝,着实发人深省! 

                  

将军奋剑南天起(9)

  在大明王朝摇摇欲坠之时,“数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反而是被圣人归为“难养”之类的女子,她们义薄霄汉,挺身而出,出现了赵氏姑娘(或张玉乔)以及众位反清英雄烈母贤妻的动人场面。她们或以义激,或以身殉,令中国历史的壮阔画卷中凭添了奇丽的动人风景。

  封建史家们,总对女子总是吝于笔墨。他们对这样一个忍辱偷生、义激枭雄乃至最后舍身成仁的刚烈红颜,很少有人出于好奇心仔细分析她的身世、思想、起因,而对她愤激的原因和过程更乏深入细致的剖析。

  扼腕叹息之余,使人想起美国作家米勒对历史中那些德义妇女的评价——“女人看似柔弱、沉默,其实她们比男人更加坚韧,道德和良知更加坚定,能够面对人生巨大的变迁和伴侣的兴衰浮沉,并能在关键时刻比男人更果决、更富有远见……” 

                  

南明的北风(1)

  ——华北地区的反清运动

  (导读:山东义军的抗清。 姜瓖的大同“反正”)

  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年),对南明朝廷来讲,是个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年份。

  大喜,大悲。大悲,大喜。

  正月二十七,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反正;三月十七,广东李成持反正;十二月初三,姜瓖在山西大同反正。

  星星之火,尚且燎原,何况这三把熊熊大火呢。

  言及南明,人们的印象总是江南和华南一些地方的抗清复明运动,很少有人把注意力转向中国北方。其实,清朝在黄河流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