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5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到屋里,不等雍正开口,茹喜就挥掌止住,这般强势从未有过,可雍正咬咬牙,居然忍住了。

茹喜问:“皇上收到几份密折?都是什么人递来的?”

雍正道:“前日两份,今日三份。”

茹喜皱眉:“前日即到?皇上为何不来见臣妾?”

雍正恨声道:“前日,一份千里急递,却是李肆亲笔,荒谬!另一份是江南李卫言湖广事,朕自不信!”

两人已有默契,知道在说什么。千里急递那是兵部加急,李肆是国敌,居然能使唤朝廷最高级别急报,这事本身就无比可怕,再加上李肆亲笔,估计也是以平等甚至强者凌弱的姿态,雍正自然要斥之为“荒谬”。而李卫能比湖广官员更快发来消息,以常人来看,更是扯淡。

可茹喜心中透亮,以李肆将她这个自己都有些说不清到底是在帮谁的细作直接塞到雍正身边的本事来看,用用朝廷急报不过是小菜一碟。此次因为事态紧急,才不得已漏出底细,至少是废掉了一条高级别的驿传内线。而李卫之所以能知道,估计是李肆从联系自己的那条快线传给了李卫,让李卫作个佐证的。

茹喜叹道:“直至今日,衮泰、鄂尔泰和年希尧的密折到了,皇上才信了此事?”

雍正无语默认,片刻后才记起了什么,急切地道:“之前朕让你传的消息……”

茹喜款款一笑:“臣妾终觉不妥,正在思量,现在还是要传吗?”

雍正那冷脸看似没什么变化,可这一瞬间,却像是底处的冰雪融化了,整个人也透出了一丝热气,然后又皱起了眉头:“你不是……”

这是关键时刻!

“臣妾满心都是为皇上着想”这话从茹喜肚子里升腾而起,可脑子同时急速转动,吐出喉咙时已变作了“臣妾也非木偶,总有些许自己的盘算。”

雍正淡淡哦了一声,可眼底里却飘过一丝火花,嘴里道:“那就为朕盘算盘算,此事该如何处置?”

话虽如此说,自然不会信全了她,但茹喜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至少能让雍正觉得,自己跟李肆终究不是一体的。

但想着要出口的话,她却只能颓然叹气,这个时候,她却必须跟李肆一体,就眼下此事来看,雍正和李肆,并非死敌。

“皇上,为大局计,那瘟神就得赶紧礼送出境!若是顾念朝廷体面,可令马见伯,不,人该已到了张伯行手上,令张伯行交由鄂尔泰处置。鄂尔泰赤胆忠心,知国政分寸,可为皇上分忧挡谤。”

茹喜一番话,雍正几乎当时就要点头了。

李肆发来亲笔信,姑且不论“表现形式”,实质内容就够让他震惊的了,马见伯抓了盘大姑?他活腻味了么?他居然不知道那是颗灾星,大清的灾星!?那盘大姑跟李肆,就是一对阴阳双煞!

认真回想,有时候雍正都觉得,盘大姑比李肆还可怕!李肆用枪炮争天下,盘大姑用善德争人心。人心不算啥,剃发都能靠砍头剃下去,可不解决掉李肆就去碰盘大姑,那是人心加枪炮!这事雍正倒是体会到了他老子康熙的感触。

所以呢,相比李肆直接挥军北进,他更怕盘大姑径直来了北面,前者毕竟一刀见肉,痛也就痛了,真要死也就死了。可换成盘大姑北进,他怕的就是一边千辛万苦地忍耐,侯着那一丝生机,一边又知绝难不出事,总得等着那刀子什么时候会跟着来,又是落在何处,这般煎熬,绝非他这性子所能承受。

好在那李肆没窥破他的恐惧,盘大姑始终没跨入他治下地界一步,可怎么那马见伯!嘿!本觉得他是条好汉子,把他从固原挪到湖广,是为了避开清算十四余党余风,却没想这好汉子却是个白痴!

李肆亲笔信,连同李卫佐证,他都还不敢信,可拖了两日,今日一早,收到湖广三位大员同时飞马急递,言辞激烈地弹劾马见伯恣意妄为,坏朝廷大局,现今那李肆正整顿大军,就要大举北进,当时他就一颗心凉透。

想起之前还让茹喜传达他要长沙的威胁口信,雍正一颗心更是要裂成两半,这不就坐实了其实是自己指使马见伯的“罪名”么?

万幸……这茹喜有自己的主张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将这口信发出去,要不然……

雍正心中无比后怕,要不然自己就得把投石问闲路,搞成投石问生死卜。眼下国库的洞底才勉强填住,还得亏有李肆出兵,三四月就平定了藏地,省下了大笔开销,否则这战事钱粮,又是一个大窟窿。更要命的是,他之前投石问路,真正目的就是想提醒李肆,你马上有大麻烦了!所以我这有什么动静,你就别当什么机会,非要再来插一腿,甚至趁火打劫……

心神恍惚间,却听茹喜问道:“可说起来,马见伯之行,似乎也跟悟错了皇上意思有关,皇上,之前那道要李肆让出长沙的口信,到底有何虚实?”

雍正并非缺心眼,他思虑其实更深,只是总喜以情用事而已。脑子急转一圈,觉得借着这个机会,再投……,不,把那石子送过去,李肆该是能体会到他的诚意,由此对他那消息,也该更信上一分。

雍正叹气道:“有甚虚实?你且跟李肆说,先皇跟西夷所议之事,正有人接着商谈,他若是识趣,将盘大姑送还于他后,休要再兴波澜,否则……”

原来是这样啊,茹喜心道,早前确有闻先皇与洋人有约,不及履现就驾崩了。现在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又跟皇上搭住了线。不论此事成算有多少,至少可以用来恫吓李肆,皇上这般处置,也算是苦心周旋了。

若是没马见伯那二楞子撞出来,皇上的谋划成算很大,现在么,就只希望能消弭马见伯所为的嫌怨,当然,前提是盘大姑能安然无恙地送回去。

由马见伯这名字,想到了自己所收指示里提到的另一个名字,茹喜有些忧虑地道:“此时盘大姑该是到了张伯行手中,即便有其他大员赶去,张伯行是湖广第一人,他若再生什么波澜……”

张伯行这个名字让雍正也皱起了眉头,他郑重点头道:“此人性方,确是有些顾虑,朕马上下急谕。”

所谓“性方”,其实也就跟二愣子差不了太多,这可不是说张伯行身为“清官”的一面。当年张伯行在江南跟噶礼以及噶礼背后的江南商人作对,那就是个超级楞头青。身为江苏巡抚,就敢将两江总督噶礼女婿的哥哥,其实就是噶礼门下走狗,大海商张元隆,外带十多名船主刑逼而死,而且罪名还是“莫须有”。他只是见到噶礼用战船帮张元隆护航贩运稻米,由此推测张元隆在向南洋莫名“贼寇”卖粮,一根毛的证据都没有。对比马见伯之行,他似乎更为白痴,当时所为,激得江南士商群起而攻之。

身为皇子时,雍正也是这么看张伯行的,可坐上了龙椅,看人的目光就不一样了。雍正觉得张伯行这家伙也是个机灵人,外加贼大胆。当初张伯行就不是推测,根本是诬陷。此人看准了康熙把自己摆到江南的用心,那就是打压江南士商的。噶礼已跟江南士商联接太紧,张伯行是以两败俱伤的方式,完成了康熙的任务。李肆崛起后,张伯行起复,稳居江南,压制工商,这就是康熙认可此人的证明。

再想得多了,康熙时的“清官”,都如张伯行一般,个个标榜“慎独”,其实都摸准了圣心,那就是卖“孤”求荣,当弧臣嘛。只是走这条路子,必须得做足清廉戏码,一般人玩不来,所以官场看这些人也如看白痴一般。

对张伯行这么一个很能摸准圣心的清官,雍正觉得该不会出什么意外,可他总得把自己的努力和诚意,由茹喜传递给李肆嘛……

十一月二十三日,马车高抬低伏,不再颠簸,哗哗水声响起,该是置身江上。

咄咄敲门声响了几下,然后一人推门而入,正是马见伯。这青脸汉子已成黑脸,整个人也憔悴了一圈。盘金铃气色虽差,眼瞳却依旧清澈,被她盯住,马见伯侧开脸面,低声道:“盘大姑,这是江上,马某不得已,要缚住你的手脚。”

跟几日前对待盘金铃的冷漠、疑惧再不一样。先是生熬了三天,后几天更觉无人再可信任,与手下每天只得轮流休息一两时辰,又这么四天下来,整个人几乎已快到崩溃边缘。

不是想着武昌府已近,不是这番境遇的回味太过离奇,马见伯的脑子早已崩作两半,一半喊着他们说的该是真的,这尊瘟神就该放了,免遭祸患,一半却喊着干脆一刀杀了,一了百了。

可对上盘金铃那眼瞳,第二个念头总是要溃败,他觉得自己是在办国事,不该这般自暴自弃。也不知道是因为这股心念渐渐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