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7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

可李肆却不太担心,通货膨胀问题,英华正处于转型阶段,经济飞速增长,如果拿GDP衡量,李肆相信英华每年起码增长15%到20%,一直到转型稳定后才会衰减下去。在这个阶段,不是白银会多的问题,而是白银够不够的问题。

至于依赖外来白银,经济方面,英华原本就有比白银更坚挺的国际硬通货:丝绸、茶叶和瓷器,现在还会有各类工业品。就算再不够,军队是干嘛用的?去抢呗!

重新拟定的货币改革计划,就是一个跨越式的改革,依旧会发行银元,但重点已不是银元。圣道九年发行的五千万两联票,其中两千万都是一两的小票,这就是未来的“主币”,现在是尝试阶段。

要跨越式发展,最大的问题自然是信用货币的信用问题,李肆觉得这个信用,不该只由国家来承担,而该由整个金融业来承担。

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一并被纳入发展规划。第一步就是将英华银行变成中央银行,具备管制所有票行银行的能力。由此在整体上把控金融,不至于让因货币变动而产生的动荡影响到一国金融。

票据结算,行中备银的数量,乃至汇兑比率的审定,都要服从监管,对民间票行银行来说,他们很难接受。而监管者还是行业老大英华银行,更是无法想象,这就相当于在最凶悍的敌人面前丢掉武器,赤身露体。

但原本要起的反对声潮,在英华银行宣布退出民间业务后骤然消散,接着计司和政事堂又送上一份大礼。县级和省级财政将转由民间银行打理,地方自主选择。这让民间金融业欣喜若狂,这可是老大一笔生意!还是铁饭碗!

圣道八年,英华财政收入九千万,这是中央和地方总额。中央五千多万,县级财政两千多万,省级财政一千多万。加起来接近四千万两的盘子,不仅量大,还因为官府的银钱来往非常稳定,足以让民间金融生出厚利,无数票行银行东主都振臂高呼,春天来了!

这时候让他们接受英华银行的监管,乃至后续推出联票,他们自然再无怨言,甚至积极配合。

一方面建立中央银行,打造出金融的业务监管体系,一方面扶持国内金融业,让其壮大自立,这就是第一步的筑基。

推动第一步发展的同时,如果一切顺利,联票也将获得广泛认可,这时候再发行一两以下的白银主币,以及铜镍合金的贱金属辅币,就能水到渠成。当然,到那时,白银主币也就是货币的补充而已,不再是流通主力。

因范晋一言,大致回顾了这四年来国中金融的进展,李肆也不再跟范晋绕圈子,直接道:“之所以让你回来,除了另有要务,必须你盯着政事堂去办外,还在于你对江南攻略的领会有偏差。”

李肆叹道:“我也知道,你一心想复江南,你这独眼只能见得一面景象,小玉虽然已经给你生了两儿一女,可跟你始终心有隔阂。这让你时时不忘灭掉满清,现在就觉该是复江南之时,却被我调了回来,还被告知未到时候,你没吐我唾沫,已经很克制了……”

范晋苦笑:“在回程的船上,我对着你的画像吐了唾沫。”

接着他肃容道:“可我觉得,我们已经做足了功夫,江南确有乱象,但那不过是满清官府在江南渐渐失了威压,往日被压下的人心正在沸腾。此时不取,更待何时?我们不能让更多的江南人占到仇恨我们的一边!”

李肆也肃容道:“我们已做足了功夫?我们是谁?”

他指了指南面,那是天坛的方向,“看看天坛现在的布局,北面是无涯宫,南面是政事堂。东面是东院,西面是西院,在英华一国,‘我们’一词,说的该是这四方吧,这几年在江南的‘我们’,是不是四方都去了呢?”

他缓缓摇头:“我说了,我们还有事没做到,还有牌没出,虽是在说事说牌,更是在说人啊。重矩,对华夏之外,你我可以代表我们,可江南是华夏之地,你我万万不可就只以自己而代‘我们’。”

哪一方没在江南?范晋蹙眉沉思,忽有所悟。

江南龙门,李方膺面对刘兴纯,肃容道:“我来这里干什么,怎会还要刘总管提醒?我倒是要提醒刘总管,陛下怎么想,我不是很确定,可我来龙门,跟朝廷和刘总管,该不是一个想法。”

刘兴纯对李方膺这种游离于朝廷体制之外的人很没有好感,更何况这家伙在多年前,还是跟朝廷捣蛋的“白衣山人”,他冷声道:“在这里,我们必须一个想法,因为我们是一体的。”

李方膺呵呵一笑,摇头道:“在这里,对着江南民人,我跟刘总管,跟来江南的商贾,可不是一体的。”

刘兴纯逼视李方膺,对方稳稳回视,两人目光相击,似乎能听到滋滋的雷电之声。

“嗯咳……刘总管,我们翰林院,跟你江南行营,可也不是一体的。”

另一个声音响起,见到这人,刘兴纯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他忽然有些明白,李肆为何要将他“发遣”为江南行营总管了,来人是吕毅中……

第六百三十六章 有人争利,有人争义,这才是义利一体

李方膺道:“江南是大家的江南,朝廷为得土而来江南,工商为得利而来江南,我们为得民而来江南。虽然来晚了,但少了我们,英华的大义就不能在这江南立起,义利就两相悖逆。”

吕毅中也道:“我既是为翰林院说话,也是为江南人说话。工商以利在江南布下大网,网住了人心,但这些人心既不足以代表整个江南,也因利未附义,让这些人心不够牢靠。所以……不止是我和李秋池来了,国中二十二家学院,六十三社的人也来了,连孔兴聿也来了。”

李方膺拱手道:“江南行营是朝廷在江南的官府,我等既来江南,就得倚刘总管为父母了,还望总管如护国中工商一般,护着我们这些人在江南行事。”

刘兴纯下意识地问:“行事?你们是想要……”

吕毅中呵呵笑道:“工商来江南争利,我们来江南争义,让江南人见得天道本在,华夏大义!”

刘兴纯呻吟一声,感觉脑子有些过热,这本是他最怕见到的事,李方膺一露面,他就有所警觉,没想到不止是李方膺和吕毅中,国中学院会社,竟然倾巢而出啊!

他发表就任演讲时,曾经强调自己的履历,从最早天王府参议开始,一直到次辅,他都管着治安捕盗,定民安境的事务。除了主掌刑部,法司的“公告署”和禁卫署都要向他汇报。来江南时,李肆对他的交代是“按既定政策办”,他自己的理解是干自己老本行。

江南乱象渐显,这是四年来范晋放纵国中工商翻搅江南的结果。以商代深入江南乡野,自龙门倾泻商货洪流,甚至对英华工商勾结满清官府,造出“囚力”一事都装聋作哑。

刘兴纯自然不会改弦易辙,“江南攻略”有三大步骤,但实际执行计划却是另外一套。范晋完成了前两步,一是将龙门钉牢在江南,二是护着工商进入江南。现在他刘兴纯要做的是下一步,从满清地方官府入手,将刑律治安之权握到江南行营的手中。这个套路,昔日在广东起事前就已非常娴熟。

很简单,在州县主官身边放下听龙门使唤的师爷,再由师爷把控州县刑房,而后又由龙门工商组织已打好基础的商代,为非经制的胥吏差役提供稳定钱粮。一手管理权,一手财权,就此握住基层治安。按照刘兴纯的预料,最多一年,除开苏州、杭州、江宁等要地,江浙两省的地方治安,都能在江南行营的手里。

可现在李方膺和吕毅中带着国中一大帮读书人跳了出来,刘兴纯掌国中治安这么多年,转念就能料到江南乱象会越演越烈。工商争利,已逼得江南人在英华和满清之间抉择,大批利益受损的江南人都站到了仇视英华的一方,大义社的活动已波及到苏州,正向杭州和江宁扩散,在各行各业引出激烈冲突。

现在读书人也都来了江南,要在江南诛心,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心向英华,但绝对也会把更多的人彻底推向满清一边。天主教最近在江阴建天庙,就被当地儒生带头烧了,可见诛江南人心之难,难于登天。

刘兴纯在龙门头痛呻吟,范晋在无涯宫头痛呻吟。

“官家啊,江南人心,早已沉腐了,雍正文狱,江南无一人振臂,连怨愤之声都难听到,臣在江南四年,竟未听到当地人对雍正有一声抱怨,反而觉得那些人该死。江南人都认为,南北交锋,国战临头,就该如此凝聚人心,国中文人去江南,不仅起不了作用,还会让仇怨更加深重。”

李肆摇头:“江南人都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