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7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范晋抱着,一路闯廊过厅,进到后园,管小玉才清醒过来,面开桃花地咬牙道:“死鬼!这可是白日呢,你在发什么疯!”

范晋却毫不在意,进屋一脚将门倒踹上,就把妻子丢到了床上,看着钗横发乱的妻子,独眼里光芒浮烁:“什么疯?你马上就知道了……”

黄埔天坛,北面是无涯宫,大中门西侧是通事馆,东侧是枢密院,如此布局,正与英华一国的政体结构相应。通事馆对外事,枢密院对军事,都是皇帝直掌。

就在范晋喜不自禁,在家中整治悍妻的同时,枢密院里人纸飞扬,苏文采的怒吼声从海防司、塞防司、军情司一直荡到参谋司,“文书就是你们的武器!对文书漫不经心,你们这是渎职!这是反叛!统统都该枪毙!”

参谋司的一帮参谋们泪眼相对,一个中年骑尉摊在椅子上,无力地道:“我想回家……”

到今天为止,这是枢密院封院的第六天了,枢密院各司累得已不成人形,可坐镇枢密院的苏文采却无比亢奋,还压着众人,如牛马一般操劳。

从没见过这般景象,枢密院各司,竟没有一司闲着。想起当年参谋司为拟全面北伐计划,也是好几天熬下来,那个中年骑尉眨了眨眼,觉得心里好受了点,至少这次不只是他们参谋司忙累。

“咱们继续吧,再审定进青海的路线……”

他一开口,涣散的眼瞳又凝聚起来,而同僚们下意识地看向桌上的沙盘,血液上头,泪意也消散了。

运筹帷幄的感觉,足以抵消多日劳累,跟多年前纸上谈兵搞出全面北伐计划不同,这次是真刀实枪,他们的每一步谋划,都将着落在实际行动上。

“入藏这一条路线阻力不大,康巴藏人能为我们所用,班禅虽然态度不明,可达赖身边有我们的人。”

“可以放偏师,但主力不可能走这里,四斤炮都难拖过去……”

“从四川北进青海,这一条路也不好走,还是先推到兰州……”

“走陕甘就用不上准噶尔内应,现在对上鞑子的骑兵,到底有多大把握,谁都心里没数。”

“我们得握住西北之事的根底,拿到落脚点,掐住满清跟西北的命脉,兰州势在必得!主力只能走这一条线,然后再看青海乃至西域之事。”

“那人选呢?咱们就没熟悉西北环境的将帅。”

“张龙骧还是去缅甸合适,龙骧军在西南驻扎多年,擅长山林战事。缅甸那边,虽有扶南军,可毕竟不是正军,还得让龙骧军去打底。”

“张龙骧去缅甸,吴魔督去马六甲?对魔督来说是不是牛刀杀鸡了?”

“还得防范满清在湖南和江西大动,张应跟何孟风应该能胜任一面之帅了,湖南还有孟奎和岳超龙坐镇。”

“佛督去江南么?江南本有韩再兴,再去了佛督,那鞑子准得跳起来,以为咱们要吞下江南……嗯,佛督摆哪里都不太合适啊。”

“韩再兴可以去琉球,跟赵汉湘、方堂恒列为并选,琉球事一师足矣。”

“杨堂诚、孟松江、蔡飞、安威、郑威、李松慎和庞松振资历也足可领偏师……”

“别忘了贝铭基和展文达,哦,还有谢定北,虽然年纪有些大了,统军之才也不怎么样,可要求个稳字的话,他们还是靠谱的。”

“这可不止是陆军的事,说不定萧知政会把琉球和马六甲揽到海军那边,陆海之间也需要平衡。”

参谋司把国中将帅如棋子一般地四下摆着,他们拟定计划,自然也包括主帅人选,用不用和怎么用,那是皇帝的选择。而听他们这话,似乎英华又陷入四面开战的境地。

“兵!兵根本不够!仅仅只是西北事,就得准备三个整军。如果鞑子全面大动,在湖南、江西和江南,我们还得有六个整军,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再算缅甸、马六甲、琉球,至少得十二个整军,十二个!现在我们只有六个整军,外加龙骑军和赤雷军……”

“咱们只负责规划作战,这事有兵备司管,没见着他们也几宿没睡,两眼红得跟兔子似的么?兵不够?招呗!每年招兵都是百里挑一,真要放开了收,要多少有多少!”

接着这些话,更弥散着浓浓的火药味,足以罩住整个英华。

苏州府,江浙总督衙门后堂,欢笑声中,李绂送走了年羹尧的信使,一转头脸就黑了下来。

“年羹尧这是试探,还是真心?”

他负手低语着,像是问话,又像是思忖。

“江南行营换人,新任总管刘兴纯专擅安民之事,龙门南蛮必有大动!定是忌惮我大义社汇聚的江南人心,若小人所料不差,南蛮定是要直夺松江!”

诸葛际盛因大义社搞得红红火火,在李绂身边的地位也越加显要,眼下更被李绂当作了心腹,开口自然也不离他的大义社。

李绂的视野显然要开阔一些,他摇头道:“看南蛮各家报纸,都在热议南蛮朝堂新颁行的《兵备法》,竟像是要征发一国丁壮。年羹尧派人来跟我商议进退,要我暂避锋芒,怀柔为上,难道是他已看到南蛮即将北伐的迹象?《浒墅和约》已立四年,南北虽未定时限,可大家都心知肚明,最多能有五年和期,会不会南蛮已急不可耐?”

诸葛际盛另有看法:“小人看报上提到,南蛮在缅甸深陷泥潭,据说还跟荷兰、不列颠和法兰西三夷同时为敌,这怕是南蛮为稳他南洋后院而行的备招。要动江南,三军足矣,又何必征发一国丁壮?小人看那年羹尧……居心叵测!”

李绂眉头微微一跳,他虽是江浙总督,但军务上管不到江南三将军,甚至在地方政务上,因为年羹尧本就是督抚出身,很懂门道,在杭州甚至浙江的权柄还被年羹尧分持,两人虽分属文武,却隐隐有分立之势,更何况李绂得过雍正密令,要其监视年羹尧动向。诸葛际盛这话,说中了他的疑虑。

见李绂没说话,诸葛际盛知道是要自己掏实在话,赶紧道:“南蛮在江南有既定之策,还因舆论恣意,一国大动,天下皆知。小人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南蛮这番动静,不是要尽复江南,而只是在江南有所动作。年羹尧对南面也知得深,离南面更近,怕是也知道这一势。他要制台怀柔为上,他自己恐怕要硬颈而迎,由此显了制台之弱,好让他进一步主控浙江,乃至整个江南之势。”

李绂拈须沉吟,年羹尧怕是没那么大牙口,敢把他这个江浙总督搞走。但此人失了皇上宠信,挣回分数之心必然灼热,把他李绂压下去,显出他年羹尧的忠勇,这确实在情理之中。

“南蛮既无力在江南大动,本督自当针锋相对,决不退缩!”

李绂定下了决心,不考虑年羹尧,就考虑自己的位子,他也不能当缩头乌龟。

杭州将军府,年羹尧鄙夷地道:“田文镜知道怎么聚人心,却不知怎么练兵养兵用兵。这李绂知道怎么敛财,却不懂怎么用财,帐目居然还被布政使握着,靠什么大义社去行跳梁小丑的事,眼见江南大变在即,还指望朝廷能当靠山,愚啊……着实愚啊。”

左未生也笑道:“那李绂怕是着了我们的道,真要跟南蛮顶着干。趁着他搞出乱子的时候,我们以军护商,以商养军,埋头扎根,基业就此而成。杭州厘金局已被我们握住,只要乱象一起,南面跟李绂争斗之间,杭州厘金就将落到我们手中,那可是一年四五十万两银子的数目,足够养稳万人大军!”

年羹尧点头:“总而言之,江南越乱越好!”

江南很快就乱了,但这乱象却出乎李绂和年羹尧所料。

圣道九年四月底,孔尚任的孙子孔兴聿在龙门宣布跟曲阜孔府断绝关系,另立“南宗”,这一举类似当年衍圣公南迁,分出南北两宗,令天下儒士娇躯剧震。

这还不算狠的,孔兴聿还刊行了他爷爷的遗嘱,以大越国“太子太傅”身份谢世的孔尚任在遗嘱中说,当今衍圣公血脉纷杂,不足以承孔圣之泽。更有“术儒”以孔圣为旗号,名尊孔儒,实行“术法”。为复孔圣学思,他坚决反对“衍圣公”的正统性,而主张兴孔儒之质,那就是“仁”。

孔兴聿在龙门立起“仁学”大旗,号称要复兴孔儒,不再将孔圣之后当作政治大旗,而只是作为一个学派存在,这对英华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不管理气还是心仁,儒家诸学派都脱不了将礼乐和伦常从血脉延伸到一国政治。在英华已成气数的天人之伦下,早就被压倒了修身齐家的“人德”层面。如今这“仁学”对孔子思想作精加工,如果能脱离礼乐伦常,上升到国政乃至天道层面,那也是好事。

但这事对江南江北的儒生震动太大了,孔府当即就宣布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