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6-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聿明,击毙邱清泉,只李弥逃脱。震撼中外的淮海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5个兵团22个军约55。5 

万人,另外还击退了两个兵团的增援部队。战役的实际指挥者杜聿明被俘, 

被歼灭的国民党5个兵团司令中,有两个战死,两个化装逃跑,一个被俘。 

解放了长江以北豫皖苏的大部分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 

上海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构成了横渡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 

势,迫使蒋介石宣告引退,而南京国民党政权也随之陷入土崩瓦解的危局。 

    淮海战役是国共双方决定全局胜负的一个规模最大的战役。这个战役充 

分显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援。人民群众把自 

己的命运同战争的胜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胜利,他们不惜献出一切。 


… Page 40…

在整个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和华北等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 

援前线,送粮食,运弹药,抬担架,救护伤病员,做出了难以计数的保障工 

作。据统计支援前线的民工共有220余万人,运送的粮食达4。3亿多斤。中 

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正确地集中前线指挥员的集体智慧,及时地抓住决战时 

机,制定了科学的作战方针,运用了灵活的战略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 

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 

     当淮海战役正在进行之中,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也开始了。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战役。这一战 

役,人民解放军参战的兵力有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100余万人。在中 

央军委和毛泽东领导下,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统一指挥下,两大野战 

军协同作战,东北和华北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最后胜利地完成了这一战略 

决战的伟大历史任务。 

     1948年11月,由华北“剿总”傅作义所指挥的4个兵团、12个军共60 

余万人,在华北野战军的牵制和打击下,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的震撼下, 

已成惊弓之鸟。由于美国、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因而对平津是守是撤, 

是南逃还是西窜,陷于举棋不定的矛盾之中。美国不愿放弃侵华利益,企图 

以直接援助傅作义固守平津牵制人民解放军,以掩护蒋介石在江南重整军 

力。蒋介石企图诱使傅作义南撤,以加强江南防御。傅作义为自身利益计, 

企图西撤以保存实力,求得东山再起。经过美、蒋、傅之间激烈的讨价还价, 

最后确定:坚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兵力的方针。傅作义在东起唐山、中 

经平津、西至归绥的千里战线上摆出一条长蛇阵,以傅之嫡系控制通往绥远 

的退路,以便在不利时西逃;以蒋之嫡系控制北宁线,保持联接海上通道, 

在不利时从海上南逃。 

     在这种形势下,敌人的南逃或西撤,都对解放全国的战局不利。为此, 

毛泽东对平津战役提出预定方针:把敌人留在平津地区,切断敌人南逃西窜 

之路,不让敌人收缩和集中,将各点之敌以分割包围,尔后各个歼灭。根据 

这一方针,1948年11月18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 

楼,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待休整,立即迅速隐蔽入关。11月20日,又指 

示东北野战军不要走有敌人一个军防守的山海关,而取道热河。遵照中央军 

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东北野战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 

作战的作风,自11月22日起先后从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发,分几路星 

夜秘密入关。为统一作战指挥,1949年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以林彪、 

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党的平津前线总前委。 

     平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0日,完成对平、津、张敌人 

的分割包围。 

     平绥路是傅作义嫡系逃往绥远的唯一通道,张家口又是其重要军事基 

地。 

     遵循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部署,11月29日,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首先 

向张家口周围之敌发起攻击,12月1日,切断了张家口与宣化之敌的联系, 

卡住傅系部队西窜的咽喉。傅作义即令北平附近嫡系“王牌”三十五军增援 

张家口,企图保持西退之路。这样战役一开始就把傅系主力吸引到平张线上。 

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以主力向怀来、延庆急进。使傅作义大为震 

惊,深感北平受到威胁,遂急令三十五军撤回北平,令第十三军放弃怀来、 


… Page 41…

顺义撤到通县,令第一零一军撤至芦沟桥,令天津附近的第九十二军及驻廊 

房的九十四军聚集北平,以加强防守。至此,傅作义的主力部队一部被歼灭, 

余部被分割、包围在平绥路东段,使敌既不能西逃,也不能东窜,斩断其长 

蛇阵。 

     平绥线被切断后,敌人从海上南逃的可能依然存在,而敌人已有10艘军 

舰在海上待令。为此,毛泽东指令北平附近的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切断平 

津两地的联系;令东北野战军6个纵队迅速向平、津、塘之间挺进,包围丰 

台、天津、塘沽、芦台诸点。为了稳住敌人,令平津前线解放军,围而不打, 

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为 

了防止平津之敌向青岛逃跑,又令山东军区集中兵力控制济南附近一段黄 

河,并在胶济路上预作准备。 

     根据上述指示,东北野战军自12月12日到17日,完成对北平的包围, 

并击退敌人的反扑,先后占领廊房等地,从而割断了平、津之敌的联系,割 

断津、塘两地之敌的联系,最后封闭敌之南逃道路。至此,人民解放军除歼 

敌5。5万余人外,已完成对新保安、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5个孤立之 

敌的分割包围,为以后各个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阶段,从1948年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歼灭新保安、张 

家口、天津之敌。 

     人民解放军在完成对新、张、平、津、塘诸敌的分割包围后,遵照中央 

军委和毛泽东规定的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攻击次序,第一步先打塘沽、新 

保安、张家口之敌,第二步歼灭天津之敌,最后夹击北平之敌。 

     张家口、新保安之敌被歼,傅作义的主力部队丧失殆尽,平张线全部为 

解放军所控制,使其西窜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平绥线上的战斗胜利结束后, 

华北野战军更加严密地包围北平。 

     天津守敌有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八十六、第六十二、第九十四军9个师及 

地方团队共 13万余人,归天津防守司令陈长捷指挥。敌人为顽守天津,从 

1947年即开始征调大批人力和物力,用250亿元的巨款,构筑长达42公里 

的环城碉堡工事。并挖一道宽5米,深3米的护城河。内墙顶到河底高达7 

米,墙内每隔30米有一座碉堡。环城围绕一道铁丝网和电网,沿着护城河有 

大型碉堡380多个,连同市内的碉堡先后共构筑1000多个。护城河放进运河 

河水和海河潮水,水深保持二三米左右。另外,天津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 

的城市,敌人利用市内坚固建筑组成许多核心阵地,易守难攻。人民解放军 

针对天津敌人的守备特点和地形,对天津的攻击部署是:东西对进,拦腰截 

断,先南后北,然后分割包围,先吃肉后啃骨头的方针。在人民解放军部署 

攻城的前夕,陈长捷曾两次派人来谈判,以拖延战局。1月12日,解放军平 

津前线司令部向天津守敌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如果放下武器,人民解放军将 

保证其生命财产的安全,否则破城之日,将加倍惩罚,并限令在24小时内答 

复。而天津守敌却提出只放下重武器,全部人马和轻武器撤往江南的无理要 

求,断然拒绝投降。这样,1949年1月14日10时,人民解放军对天津守敌 

发起总攻。经29个小时的激战,至15日下午2时左右,打破敌人数十次的 

反扑,终于全歼守敌13万余人,活捉陈长捷,天津宣告解放。当解放军战士 

冲进市区,冲进防守司令陈长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