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6-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铁路桥以南部分地区。随后,又调整部署,将第三营集结于大瓦窑地区, 

并调第一营于大枣山附近待机,同时令第二营向卢沟桥开进,准备9日攻击 

宛平城。 

     战幕拉开后,日军一大队500余人携炮6门,由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 

向中国守军阵地展开猛攻,妄图一举攻占宛平城和卢沟桥,日军先是向宛平 

城内开枪并以迫击炮攻城,威胁中国守军退出宛平城及卢沟桥。中国守军则 

坚守城门,予以还击,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攻城受挫后,改变进攻方向, 

集中兵力,凭借优势的武器装备,猛攻卢沟桥和龙王庙等处。卢沟桥桥头阵 

地的中国守军不足一连,在两中队日军轮番攻击下,蒙受重大牺牲。中国守 

军在武器装备落后的不利形势下,不畏凶恶,奋勇拚杀。他们用步枪、机枪 

和手榴弹杀退敌军的反扑,打毁敌军坦克,用大刀同敌人展开白刃战,予敌 

以重大杀伤,狠狠打击侵略者。铁路桥、龙王庙被日军占领后,由长辛店驰 

援的二一九团第二营,从永定河西岸立即发起反攻,把日军逐出阵地,夺回 

了卢沟桥。日军不甘心失败,再次向桥头猛攻,占领了铁路桥。敌我双方在 

卢沟桥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这天下大雨,水定河水汹涌澎湃。宛平城下, 

卢沟桥畔,成了敌我双方拼搏的战场。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挫败了日军迅 

速占领宛平城的企图,但由于龙王庙和铁路桥被日军占领,对中国守军造成 

了很大威胁。 

     为了夺回铁路桥和龙王庙,这天傍晚,何基沣率领全旅官兵从长辛店以 

北及八宝山以南齐向日军反攻。夜 12时,二一九团突击队紧握红缨大刀和手 

榴弹,在旅长何基沣的指挥下,展开了夺回铁路桥和龙王庙的战斗,“他们 

齐声高呼,举刀砍杀,日军猝不及防,忙用刺刀抵挡,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 

刃战。凶狠的日军无法抵挡中国士兵为正义而战的英雄气概和寒光闪闪的大 

刀。转眼间,日军被砍杀30余人。……战斗一直进行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 

的一中队日军几乎全部被歼,在卢沟桥车站指挥作战的日军旅团长河边,也 

险被生擒。”二十九军的夜袭取得了重大胜利,一举夺回铁路桥和龙王庙, 

完全恢复了永定河东岸的态势,减少了宛平城侧后的威胁。7月8日这一天, 

卢沟桥“历经三失三得,仍然由我军固守。”我军“官兵伤亡38名,三营营 

长金振中负伤。日军被打死70多人,大队长一木清直被当场击毙。二十九军 

爱国官兵在卢沟桥的英勇抗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伟大气势。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和坚决回击,是出乎日本帝国主义的意料之外的。日 

本侵略军曾口出狂言,说3个小时占领宛平,三天打下平津,但遭到中国守 

军的顽强抵抗和沉重打击之后,见势不妙,乃诡称“失踪”日兵业已寻获, 

向冀察当局提出“和平解决”的要求。7月9日上午,双方商定停战办法三 

项:“(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2)日军撤退至丰台,我军撤向卢沟桥以 

西;(3)城内防务除原有保安队外,并由冀北保安队担任”。但日军并未遵 


… Page 5…

约,始终赖在当地不退,仍不时炮击县城及附近地区,军民伤亡很多。由此, 

双方又于10日上午再次进行撤兵谈判。但在谈判中,日方代表樱井等四人忽 

然逃席而去。10日以后,日军又发动新的进攻,并搁置已达成三项协议,再 

提出新的条件,逼迫冀察当局屈服。 

     7月10日,日军向冀察当局提出停战撤军的四项要求,与我方进行“和 

平谈判”。谈判结果,于7月11日达成《卢沟桥事件协定》:“(1)华军 

撤离卢沟桥; (2)严惩华方肇事官员,正式向日方道歉;(3)取缔抗日活 

动;(4)厉行反共。但就在中日双方达成了上述协议的当晚,日军乘中国守 

军将要撤退之时,再次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指挥作战的第三营长金振中被日 

军炮弹炸伤大腿,鲜血直流,仍不肯退下去包扎,高呼“军人守上有责,不 

能临阵退却。”激战中,不少士兵负伤,仍不愿离开战场。他们宁愿在火线 

上战死,也不愿去后方偷生。 

     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事变的第二天,中 

国共产党就发表了号召人民奋起抗战的宣言。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 

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 

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 

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 

望与估计。”同一天,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 

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当日,红军将 

领还致电宋哲元等,支持第二十九军抗战。7月9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 

来等前往庐山会见蒋介石,共商抗日救国大计。7日13日,毛泽东在延安召 

开的共产党员和工作人员会议上,勉励大家“完成一切必要的准备,随时出 

动,到抗日前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织和影响下,全国各族、各界、 

各阶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抗日御侮,支援前线,鼓舞了第二十九军广大官 

兵守土抗战,奋勇杀敌的信心。 

     7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提出:“我们的总 

任务,是反对一切丧失任何中国领土主权的妥协。”23日,中共中央又发表 

了《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指出:“平津冀察的存亡,千 

钧一发。我们应该向全世界宣言,我们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掠,再不能有 

任何让步与妥协了!”并号召所有中华民族的儿女们:“紧急动员起来,拼 

着我们民族的生命去求得我们民族的最后胜利!”这个宣言再次表明了中国 

共产党抵抗日本侵略的坚决态度。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 

求战,必抗战”的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进行部署,准备应战。蒋介石曾 

多次致电宋哲元,指出:“一定要守住宛平城,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 

大。”同时,密令中央军孙连仲、庞炳勋及高桂滋等部4个师,沿平汉路北 

上,向石家庄、保定集中。并决定设立石家庄行营,以徐永昌为主任,督导 

冀察军事行动。另一方面,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急欲与日本政府直接交涉,企 

图使事件早日和平解决。同时,他还把希望寄托在列强的干涉上,认为列强 

在华北都有利益,它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为此,采取了一系列谋求和平的 

行动,但是事与愿违。国民政府曾几次提出与日本政府直接交涉,均遭拒绝。 

中国政府致函“九国公约”签字国,蒋介石亲自约见驻华使节,希望居中调 

停。然而得到了却是各国的“不行使武力,不干涉内政,遵守条约”那样的 

回答。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被迫宣布应战。7月17日,蒋介石在第二次庐 


… Page 6…

山谈话会上发表谈话,认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 

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谈 

话阐述了“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的抗战方针,并且提出了解决卢沟桥事 

件的四项原则: 

      (l)任何解决,不得分割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2)冀察行政组织,不容有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 

任人要求撤换; 

      (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约束。 

     对蒋介石的上述谈话,毛泽东曾给予积极的评价,指出:“这个谈话, 

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 

言,因此,受到了我们和全国同胞的欢迎。”蒋介石的第二次庐山谈话表明 

了国民政府抗战的态度。但是蒋介石依赖外力、和平解决事变的幻想并未泯 

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