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第7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结束的宋辽战争中,大宋所获得的土地比西夏整体面积要小,但是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本就是辽国农业基地的角色,这里的人口密度在辽国庞大的统治疆域上来看是数一数二的人口密集地区,甚至辽国的中心大定府周边的人口密度都未必能够比得上南京道,所以这里的问题并没有西夏那里这么凸现。不过燕云地区不是一块孤立的地区,它东接辽国西京道,在城市布局上来看,以桑干河为纽带,将辽国的西京大同府无敌龙手打和南京析津府连接了起来。南京道比较好说,而西京道在长城以北的区域对于大宋来说就成了鸡肋了,要命的是大宋还不得不占据西京道,以此为缓冲地区来为河套平原地区做掩护,要是西京道的面积再加上定西军如蝗虫一般横扫西京道。使整个面积可以称得上河北诸路的土地上基本没有人! 
    大宋统治高层在胜利的光环下并没有意识到统治疆域和人口之间的关系,王静辉心中对这个问也是存了很大的疑问。终究觉得这不是一个长久的事。要想有效的统治一个地区,那那个地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本国人在那里长期居住生活,这样才能彰显大宋对这里的所有权。 
    不过令人庆幸的是,自从治平三年初到现在快十年的厢军屯田政策。使得西北和河北的人口数量增长的很快,由于税率非常底,土地也足够分配,再加上大宋朝廷和相关的商团给予厢军屯田各种政策上和财力上的支持,到现在大宋已经开始享受西北、河北厢军屯田所带来的红利了。厢军屯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口数量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从熙宁二年开始,王静辉和富弼达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结盟,在西北为了消化厢军屯田所产生的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而在西北的各重要城市建立了大量的大型作坊。这就是为了将西北的几个城市变成大宋北方的纺织、油料商业中心,由此而带动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了这两方面的因数,大宋西北和北方的人口还算勉强能够过得去,但是要想真的发展西北和北方,就必须要发展经济来带动当地的人口增长,这中间完全要指望大宋将要在北方和西北所修建的两条水泥主干道。所以说王静辉比谁都更重视这两条主干道的修建,它们背后代表的是大宋在北方和西北能否长期立足的关键,也是关系到了以后能不能在大宋中心区域范围外便可以挡住草原游牧民族南侵的关键。毕竟外围防线放的比较远些,这有利于保护大宋的根基不受冲击,只要元气还在,中心区域的造血功能还完好,借助发达的交通网络由中心区域向外围防线输血来对抗游牧民族,这样便可以打成持久战——草原民族是经不起这种持久战的。 
    在王静辉所知道的历史当中,也是元蒙灭了金朝获得了长江以北的资源后,才可以和南宋相持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如果在火器不足以抵抗草原骑兵的情况下,那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持久战加上经济封锁战双管齐下。草原民族所能够坚持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十年。当然大宋在漫长的时间中还有其他的选择,毕竟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大宋将会彻底掌握住南方,而去还有广阔的南洋为大宋的后方基地,源源不断的为大宋提供各种物资、粮食。 
    “如果历史无法抗拒的话,那在这个时空中真的再次重演元宋对抗的话,到时候看元蒙怎么能够耗得过大宋!”王静辉心中狠狠的想到。事实上连他自己都非常确定,草原游牧民族日后对大宋所造成的麻烦多半而已就是到此为止了,当然不排除一些小规模的南侵,但是随着大宋获得了燕云地区并且巩固了自己在这里的实力之后,在东亚版图的北方是不可能再次出现像辽国这样能够和大宋平起平坐由草原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了。 
    相比大宋,辽国在熙宁八年过的可谓是惨淡至极,就是一向以生活豪奢为著称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不得不在熙宁七年连续经过阻卜人和大宋的两次战争后,过起了比较简朴的生活。不过这里的“简朴”只是想对以前的生活而言的,事实上耶律洪基依然喜欢游猎,可惜他再也无法在初春的时候在桑干河畔猎鹅了,因为那里已经完全属于大宋的统治之下。 
    辽国经过熙宁七年的一系列打击之后,其国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极点,在熙宁七年的四月,辽国皇帝还是派出了使者前往大宋向大宋皇帝赵顼祝贺诞辰,但是在随后的六月耶律洪基生日的时候,大宋却未派出任何使节前往大定府来恭贺辽国皇帝的诞辰。几十年前辽国在萧太后等一干能臣武将的带领下,在大宋河北诸路横冲直撞,大宋真宗皇帝甚至被逼得有南迁的想法,最终在大臣寇准的强力建议下亲征,在辽国处于下风的情况下签订了非常屈辱的和约,其中一条便是“以兄事辽”,并且加岁币三十万贯,事隔几十年,往事云烟终究消散!   
      正文 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本 
       
    由于宋辽战争并没有直接对大定府的安全造成冲击,所以辽国的统治核心依然都在大府中,涅心和马氏兄弟等人在大定府中没有身份暴露的忧虑,所以继续在大定府维持大宋情报网络的运作。 
    可以说在熙宁七年之中连续遭遇了两次战争,这使得契丹人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反思,不过这样的人终究还是在少数,而且由于魏王耶律乙辛和宰相张孝杰把持朝政,使得很多契丹优秀的人才宁可隐居也不愿意入朝为官。 
    辽国内政自宋辽战争后便开始崩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在这个时候仿佛也有所转变,在辽国内部开始了一些良性的改革,当然为了维持辽国统治的运转,赋税方面却没有下降,但是也没有上涨,这在契丹统治下的辽国内部百姓当中多少有所改观。不过即便如此,辽国百姓的日子依然非常难过,失去了作为农业基地的燕云地区后,辽国内部粮食供给明显出现了比较大的空缺。 
    农业的衰败自然导致了工商业的衰败,以往还算热闹的大定府街头能够保持开张的店铺数量不足以前的三成,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农业是工商业的基础,尤其是在交通和通信并不发达的这个时代,农业更是成为一个国家政权能否存在在这个时代的重要基础。农业和工商业的衰败直接造成的便是辽国商业财政税收的大幅缩水,现在辽国所能够依靠的也只有其传统的畜牧业了。 
    涅心把自己在大定府所看到的一切都详细的记录了下来,这几天他一直游走于大定府的大街小巷,大定府虽然是辽国的都城,但是其规模也就相当于大宋一个中等城市大小,人口数量也就刚刚过十万而已,两三天地功夫绝对可以把大定府逛个遍,而相对来说大宋的国都汴都开封,一个人就是一个月也未必能够走遍、看遍、玩遍。 
    在涅心的眼中,大定府的契丹人在困苦中生存。环境和国力的衰败给这个昔日最为强大地帝国以沉重的打击,民生状况极为恶劣,不要说是其他地方,就是在大定府,乞丐满街。各种小偷小摸甚至是公然抢劫也不在话下。在这种状况下生活的百姓命运已经不能够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了,更加恶劣的是大定府作为辽国的都城,一样受到粮食供应紧缺的威胁,粮价一再上涨,就是这样粮店供应粮食都无法满足。 
    “契丹人处在困境当中,不过他们同时也在反思,可惜这些人并没有受到辽国的重用。这都是因为他是魏王耶律乙辛地政敌,就算乙辛再大度,在威胁他地位的时候他会为了抓住权力的把柄而将任何人消灭掉……学生徜徉在大定府的街头,满眼看到的都是触目惊心的惨事。今年时至雨季,可大定府周边滴雨未下,可以预见今年发生旱灾必不可免……” 
    王静辉手中拿着的正是涅心的来信,虽然他没有去过大定府,不过有了涅心地来信。大定府的惨状他基本上都已经清楚了。在信地最后涅心从现在的天气情况预计今年辽国必定会发生旱灾,这对本已经元气大损的辽国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对于涅心信中所说到的那些有远见的契丹人,王静辉心中非常明白,这种人肯定在辽国是存在的,毕竟偌大的一个辽国想要能够找出一个和萧佑丹比肩的人物应该是不太困难地。不过王静辉却并不担心,除去涅心所说的有耶律乙辛对权力的把持的缘故之外,他也非常清楚就算耶律乙辛能够容纳他们,他们也不会入朝为官的——契丹人向汉人学习种种政治制度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