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记的胡适:他和影响了那个时代-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为国家牺牲了。     也就是在这天,胡适接到了国民政府的任命状:“驻美利坚国特命全权大使王正廷呈请辞职,王正廷准免本职。此令特任胡适为中华民国驻美利坚特命全权大使,此令。”     从1938年到1942年,胡适的“驻美大使”仅仅做了四年,其间似乎有许多不愉快,或者是使馆工作效率不高、纪律缺乏而被非议,或者是对蒋介石未能“奉令承教”而招致蒋介石不满,或者与外交部长宋子文之间稍有芥蒂。但他提出辞呈,表面上的原因当然只能说是身体抱恙。9月8日,胡适终于得允卸任。接到免去其大使职务的电话时,已近夜11点,胡适回复:“蒙中枢垂念衰病,解除职务,十分感谢。”     有人说,胡适本就不愿做“大使”,如今免职,是一种解脱,于他并非坏事,所以他才有“感谢”之说。然而,翻查胡适1942年的日记,内容缺损严重,不但3、4、7、8整整四个月未留一言,就是卸任的9月份,他也只是在18日那天准备离开华盛顿时,留下了寥寥数语:     1942年9月18日     今天早十一点离开双橡园,离开华盛顿。     同事诸人都在站送我。刘锴躲在我房里,我忽然觉悟,他不愿人看见他流泪。他送我直到Baltimore(巴尔的摩),才回去。我也下泪与他相别。     如果是解脱,如果是如释重负,日记中又何以显现如此的泪眼婆娑凄凄惨惨。一介文人,一介书生,又怎能适宜政界的污泥浊水?胡适是聪明的,他是不是早就料到如此而发愿“不入政界”的呢? 
 《日记的胡适》 第四部分推掉了国府委员和考试院长之职(1)    然而,既然宣扬要做“政府”和蒋介石的诤友,既然已经与政界搭上了边,又岂容他随心所欲地退出。卸任“驻美大使”后直到抗战胜利,胡适在美国仅仅过了四五年的逍遥自在的学术生活,就又被拖进了政坛。因为蒋介石需要他这样一个民主自由人士充当门面,以粉饰“民主盛世”。     1947年3月,蒋介石意欲请胡适出任国府委员兼考试院长,他知道胡适的个性,便请傅斯年出面。果然,胡适拒绝了,理由一如以往:便于更好地为“政府”服务。他在给傅斯年并让他转告蒋介石的复信中,这样说:“我因为很愿意帮国家政府的忙,所以不愿意加入政府。……我在野——我们在野——是国家的、政府的一种力量,对外国,对国内,都可以帮政府的忙,替他(指蒋介石——引者注)说公平话,给他做面子。若做了国府委员,或做了一院院长,或做了一部部长,结果是毁了我三十年养成的独立地位,而完全不能有所作为。结果是连我们说公平话的地位也取消了。用一句通行的话,‘成了政府的尾巴!’”     胡适的理由很能说服人,因为他并非只为自己着想,而是从利于“政府”的角度出发,不是自私的行为,而是诚心为公。所以蒋介石“闻之心感”,但是在他看来,在内战这样一个非常时期,面子比实用可能更重要。于是,他仍然坚持他的想法,亲自给胡适写了信,以“倘先生并此而不参加,岂惟政府决定政策之最高机构失一重大助力”为由再三相劝。     在3月13日的日记中,胡适这样记:     1947年3月13日     早车与周寄梅、蒋廷黻两兄同去南京。     下午二点到京。有许多朋友来接。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     ……     晚八点,蒋主席邀吃饭,先约我小谈。我申说我的意见,请他不要逼我加入政府。他说,你看见我的信没有?是托何市长转交的。我说没有。他最后说:如果国家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决不会勉强你。我听了,很高兴。出来对孟真说,“放学了!”     其实,蒋介石所说的“不逼加入政府”也只是放弃让胡适任考试院长,而并没有同意胡适不当国府委员。于是,胡适的理解便有了偏差。“放学了”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1947年3月17日     我以为是“放学了”,其实不然。今早雪艇(即王世杰——引者注)奉命来谈,说,院长不要我做了。只要我参加国民政府委员会,作无党无派的一个代表。我再三申说不可之意:国府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关,应以全力为之,不宜兼任。     在这之前,胡适一度为找不到恰当的理由推辞蒋介石的盛邀而烦恼。学生傅斯年献计:“你就给蒋先生说,北大校长是专任,不能兼职政府的特任官,特别是,北大现在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万一命下之日,人心解体,闹出事情,恐怕这不是您蒋先生的初衷吧。”胡适以为可行,便有了日记中“不宜兼任”之说。     然而,事情仍然没完。第二天,蒋介石又召胡适去谈话。     1947年3月18日     下午四点,蒋先生约谈,他坚说国府委员不是官,每月集会二次,我不必常到会,可以兼北大事。我对他说,现时国内独立超然的人太少了,蒋先生前几年把翁文灏、张嘉璈、蒋廷黻、张伯苓诸君都邀请入党,又选他们(廷黻除外)为中委,这是一大失策。今日不可再误了。他承认那是错误。但他一定要我考虑国府委员的事。我辞出时,他送我到门问胡太太在北平吗?我说:内人临送我上飞机时说:“千万不可做官,做官我们不好相见了!”蒋先生笑说:“这不是官!”     胡适自1937年奉命离国去美宣传抗战又任驻美大使,直到1946年回国,他和夫人江冬秀两地分居长达九年之久。也许在江冬秀看来,这一切都是丈夫从政为官所致。正当胡适在蒋介石的坚持下几乎要败下阵来时,恰遇蒋介石问到了“胡太太”,灵光闪现之下,便巧妙地“搬”出夫人的一片深情。这颇能打动人心,也多少让蒋介石有了退让的台阶,尽管蒋介石强调了一句“这不是官”。     蒋介石写给胡适的那封信,胡适直到3月22日才收到。     1947年3月22日     今天市政府送来蒋主席三月五日的亲笔信。     看过蒋介石的信,尽管胡适也被蒋介石的诚心、耐心和真心所感,但他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在他返回北平之后,又接连给蒋介石发了两封电报。     1947年3月29日     与郑毅生、汤锡予、陈雪屏商量,由他们去电给政府,说明我不应参加国民政府委员会之意。我也去一电,给蒋公,申说此意。     1947年4月5日     再打一短电给蒋主席……     在这场比耐心比坚持的“战争”中,胡适最终成为胜利者。不久,蒋介石复电称“尊重兄意”。自此,胡适才算是真正地“放学了”。然而,这只是“放学”,并非完全“毕业”。胡适虽然推掉了国府委员和考试院长的职务,却差点儿当上了总统。     差点儿当了一回总统     胡适在1947年10月21日的日记里,这样写:     美国大使请吃午饭,司徒先生说,中国政府一两个月后就得崩塌。此老今年七十一,见解甚平凡,尤无政治眼光。他信用一个庸妄人傅泾波,最不可解。     显然,胡适很不赞同司徒雷登所言。这也就意味着,他并不认为“中国政府一两个月就得崩塌”,甚至他可能以为那是危言耸听,或许他还沉浸在蒋介石的“三至六个月完全消灭共军”的幻想之中。实际上,此时,内战已经打了一年多,蒋介石的预言也早已被打破,国共双方的力量悬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这一切,胡适似乎毫不知情。所以,当他又被要求去美做宣传并任大使时,大感意外。     1947年12月12日     夜车今早到南京。……     晚上到雪艇(即外长王世杰——引者注)家中久谈。他要我再去美国走一趟,这是出我意外的提议。他说,国家需要我去。我说,我老了,十年的差别,如今不比从前了。……大使是不敢做的了。 
 《日记的胡适》 第四部分推掉了国府委员和考试院长之职(2)    如果没有蒋介石点头,王世杰断不会自作主张这样请求胡适。果然,四天后,蒋介石单独约请胡适,旧话重提。     1947年12月16日     蒋主席约吃饭,我去时始知只有我一个客。他力劝我再去美国做大使。他的意思很诚恳,但我不敢答应,只允考虑。     出主席官邸,即去访雪艇,细谈。我告以我不能去的理由。     他在第二天的日记里,列举了“不能去”的三大理由。     1947年12月17日     晚上写一信给雪艇,说我不愿意再去作大使的三个理由:     (一)受命办学校,才一年半,毫无成绩,即去作他事,在道义上对不住国家,学校,自己。     (二)我今年五十七了,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