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久不见-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循着一条鲜花与烛光蜿蜒铺展的路,走进教堂,穿过庭院,深夜已关闭的悼念厅大门前,一对年轻的情侣默默将地上不时被风吹熄的蜡烛点燃。女孩蹲在地上有些太久,站起身来,走到玻璃门前,往里看着。门后一幅哈维尔的画像,画中人与她对视。男孩走到她身后,揽住她肩膀,两人并肩站了很久,直至离开也没有说话。

我走出教堂时,广场已空无一人,守夜的警察目视我离开。

回到酒店,壁炉烧得正暖,每晚赠送的水果和香槟已摆在桌上。

今夜的桌上,还多了一小叠纸张,一支白蜡烛。

我脱下大衣,走到桌前,英文小斜体打印的纸上,是哈维尔的生平追述和他的一篇文章。

还附有酒店员工的一张卡片。

上面写着:We show our respect and admiration to Vaclav Havel。(我们向哈维尔表达我们的尊重和钦佩。)

第四章 加油,BOSS!

在四月,春深夏浅的时节,我拖着两只大行李箱,从另一个城市,搬到了维罗纳。

这个改变我人生的古老小城,也是我终于停下漂泊脚步,愿意定居下来的地方。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安家,是一个温暖的词。

此前三十年的人生里,我辗转居住过很多城市,不同国家,从未有一个地方,像这里,空荡荡从头开始——在异乡美丽、陌生而坚硬的土地上,挖开一点点,让自己扎根下去,重新生长。

租下的公寓在Adige河畔,阳光充沛,有大阳台,窗外有郁绿的梧桐,夜里有鸽子咕咕借宿在窗檐下。只是没有家具,四壁雪白,空空如也。

这样也好,我不习惯旁人用过的东西,并且那时刚刚结束了往返于中国和欧洲半年的奔波,十分疲惫,只想寻个地方,踏踏实实落脚。第一次来看这间公寓时,门一打开,眼睛被阳台外摇曳的绿荫和明灿灿的阳光惊呆,一屋的阳光,把元气立即注满。当时就决定,是这里了,不用再看别处。

上个住户搬离已久,灰尘布满每个角落。

看家具、订家具,大大小小的家居用品一点点往家里搬,当真是蚂蚁搬家的浩浩荡荡。

各种琐事,一天下来,总是筋疲力尽,这才知道家务活比什么战斗都难搞,我投降,果断开始翻报纸上登的小广告,打电话找人来家里做清洁。

第一次,来了一对印度人夫妇,开价八十欧,当我是傻帽儿土豪。

第二次,来了一个包着黑纱头巾的胖乎乎的摩洛哥女人,怯生生地说:“一个钟头八块钱行吗?两个钟头我能做完所有事,所有。”

Tutto,tutto,她加重语气,伸出双手,重复两遍这个词,“所有”的意思。

又问,可不可以让她的妹妹也来帮忙,不多加钱,只帮忙。

我让她来做一次试试看。

约好下午五点钟,这个名字叫娜佳的女人,和另一个窈窕漂亮的摩洛哥姑娘一起来了,两个人看着并不像姐妹。

我听不懂她们叽里咕噜的阿拉伯语,但很快看出来,漂亮姑娘做事利落熟练,娜佳有点笨手笨脚,几乎是在跟着漂亮姑娘有样学样。她拖过地的厨房,地板还是脏兮兮,漂亮姑娘还得再来拖一遍。娜佳的意大利语说得也磕磕巴巴,英语完全不会。

古怪的是,每隔十来分钟,娜佳就往楼下跑一趟,扔垃圾也不用这么勤快,攒起来最后一块儿扔就行了。我在旁边瞧着,心里开始掠过意大利报纸、电视新闻上喋喋不休的那些摩洛哥人、罗马尼亚人、非洲移民的坑蒙拐骗抢的行为……正这么想着,传来急促突兀的门铃声。

我走出卧室,看见两个摩洛哥女人也停下活儿,直勾勾看着我,脸色古怪。

我想,是不是应该退回卧室,反锁上门,如果情形不对就打电话报警。

“Mamma!”

门外传来奶声奶气的呼唤。

娜佳扔下扫帚,奔去打开了门。

一个小人影从门外扑进她怀里,呜呜细声哭:“我害怕。”

娜佳涨红了脸,回头看向我,像做错了多大事一样:“这是我女儿,对不起,对不起……我让她坐在楼下等的,没想到她会跑上来。”

小女孩躲到娜佳身后,死死抓住妈妈的衣服,露半张脸,像看坏巫婆一样看着我。

“请原谅,对不起,请原谅……”娜佳两手交握在胸口,哀求地望着我。

我弯下身,伸出手去:“好漂亮的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她吓得往后直缩。

娜佳松了一大口气,低头朝孩子说了一长串阿拉伯语。

小女孩被娜佳推到我面前,颤着长睫毛,委委屈屈,细声用意大利语说:“你好,我叫伊萨。”

简直漂亮得像个瓷娃娃。

栗色的大眼睛,睫毛又翘又浓,穿粉红色上衣,蓬松卷发上别一只蝴蝶发卡。

我说,很高兴认识你,小小姐伊萨。

她眼睛扑闪,小嘴抿着,忍住眼里一闪一闪的笑意,显然对于小小姐这个称谓十分喜欢。

娜佳再三感激我不介意她带了孩子来。

她解释说,实在是没有人可以帮她看孩子,前一个雇主是个不喜欢小孩子的老太太,因为小伊萨而再也不要她去做事了。她丢不起工作,要养孩子,要吃饭……娜佳说这些的时候,伸出双手给我看,我一时没有明白,她咬咬嘴唇,摸着光秃秃的无名指,神情像带着羞辱。那只手指上没有戴婚戒。

她是一个单亲妈妈。

听说失去了丈夫的摩洛哥女人,地位低下,如果是被丈夫抛弃的,更是一种羞耻,比寡妇更不幸。和她同来的那个年轻姑娘,沉默地站在她旁边,手轻轻搭住她的肩膀。

我想了想,问:“你是不是没有工作居留许可?”

娜佳怯怯点头。

原来是这样。

她慌忙又说:“没有人会问的,从来没有人会问,求求你!”

按意大利法律,我不能雇一个没有工作居留许可的人,哪怕只是做家务也不行。

我从来不喜欢主动强调自己的不幸去获取他人同情的人,谁又知道她讲的是不是真话。

那时对娜佳,我说不上有多少好感和信任。

只是小伊萨,牵着娜佳衣角,一直听着我们说话,大眼睛里布满哀愁。

我因这双眼睛而心软。

过了三天,娜佳如约又来做清洁,还是带着她那个姐妹和伊萨。

伊萨进了屋,就坐在门厅角落的椅子上,安静低头玩着一条绑头发的彩色皮筋。

我在沙发上整理书和CD,娜佳她们在厨房埋头干活,一时没有人说话,屋里很静。

我时不时抬头看一眼伊萨,偶尔她也悄悄在看我。

我去倒了杯水,递给伊萨,掌心里藏一块巧克力,冲她眨下眼睛。

她接过水杯,犹豫一下,飞快地把巧克力也抓过去。

我坐回沙发,问,你要来这里坐吗?

她摇摇头。

我就继续自顾整理书本,翻看CD,记起喜欢的歌,哼了几句。

听见我哼歌,伊萨眼睛一亮,侧过耳朵来听。

我微笑,哼起她从未听过的中文歌。

她听得入神,站起来,从门边走进客厅,走近我,抿着嘴角,像只好奇的小猫。

我把想得起的中文歌几乎都哼了一遍之后,伊萨已经坐在了沙发上,坐到我身边来听。

午后有点困,我得出去喝杯咖啡,开玩笑地问她,歌哼完了,没有歌了,要跟我去喝咖啡吗?

她想了一下,真的站起来,肯跟我走。

我犹豫,问娜佳,可以吗?

在厨房忙得一头汗的娜佳想也不想就说好啊好啊……好像巴不得我能帮她带孩子玩。

我有点挠头,还真是第一次单独带一个五岁孩子出去玩。

到了咖啡馆,我给她点了一杯水,两块水果塔小点心。

她一瞬不瞬地看着那精美的小点心,看了很久,才拿起来小心送进嘴里,立时满眼惊叹欢喜,像是不敢相信有这么美味的点心。

我低头假装专心看报纸,不去看她,心里微微的酸。

喝完咖啡出来,我按习惯,走到河边去吹吹风,散散步。

伊萨在身后一言不发跟着,我在前面漫不经心地走。

Adige的河水总是徐缓沉静。

河岸青草在阳光下散发初夏独特的芬芳,丛丛野花随风摇曳。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望着静缓流淌的河水,点燃一支烟。

每天下午,已习惯了来这里坐一坐。

看河水流淌,如同时光一去不回,缓缓,缓缓。

天上云朵映在水面,也被流水带走,带去远方一同流浪。

这样的时刻,会想把自己也交给河流带走,带去世界尽头。

一支烟燃完,我回头,看见伊萨静静坐在身后石阶上。

她扯了一根野草在手里玩,眼睛也望着河水。

她有双令人羡慕的美丽眼睛,眼睛里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