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地枪王张绣-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的意思在里面,不过伯渊此时手握三万大军,成就比之为叔更甚,为叔却也不好说些什么,如何决断就凭伯渊的意思,莫要顾虑为叔。”

张绣听得有些感动,听张济的话张绣也猜到以董卓的性格,若是顺他的意还好,到时定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是逆了他的意,却是后果不堪设想,而董卓欲要招揽张绣,对张济所说自然有些威胁的话在里面,不过张济竟然可以让张绣自己决断,不用顾虑他,爱惜之意,表露无遗。

张绣温言却是在心中沉默一阵,其实原本他心中却是想随董卓混一段时间,混到董卓死后手中掌有大军就如原本的张绣那般占下宛城,然后才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发展。不过事情转变得有些快,皇甫嵩去职之后让张绣掌军,而张绣军中威望甚高,此事就连张温也听说一二,自然不敢随意换掉张绣,于是此时的张绣却是比原本的张绣提前掌握了一支三万人的大军,而且还不属董卓原本所部,对于野心甚大的董卓来说,对张绣和这支大军也属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盖因张绣的叔父就是自己麾下,而张绣也曾在自己军中效力,算是有个善缘,故此董卓与李儒商议一番之后却是觉得张绣可以收复,才有与张济的谈话和现在张济转达董卓对张绣的招揽。

张绣虽然不太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面对董卓的招揽,他却是犹豫了。张绣作为未来人却是知道董卓未来七年之内势力之大,就算是在董卓死后,他现在的麾下大将李傕,和尚在牛辅麾下效力的部将郭汜亦掌关中数年,若不是自相残杀到筋疲力尽,恐怕曹操亦不敢西向。

而张绣本来就想立足关中,再图关东,如果现在拒绝董卓的招揽无异于跟董卓反面,自己手上大军亦不如董卓,更占州县,倘若灵帝一死,董卓要除去自己易如反掌,而起还有张济的因素在里面,这也不得不是张绣的考虑。

细想一番之后,张绣却是发现不了一个可以不跟董卓混的理由,只要跟着董卓混,好处甚多,而不跟董卓混,好处一个也没有,反而将自己置于险地。苦笑了一下,张绣便下定了决心,对张济说道:“叔父,董大人如今何在?”

张济听了张绣对董卓的称呼和语气,便知道张绣的决定,连忙说道:“伯渊可是想好了,不用顾虑为叔的。”

张绣有些感动地点了点头,说道:“想好了,不过伯渊想见董大人一面。”

张济笑了笑,连说几声:“好、好、好啊。为叔却是对董大人有所交代。”

张绣却是笑道:“叔父且莫如此开心,伯渊未见到董大人尚未应下此事呢。”

张济却是笑道:“李儒曾对为叔说,伯渊绝对会应下此事。李儒此人料事如神,他所言的事没有错过一次,现在听伯渊说话的语气,为叔也自然是信李儒所言了。”

听了张济的话,张绣惊道:“李儒当真如此厉害?”

张济点了点头,有些感叹地说道:“每逢军中议事,李儒每言必中,现在我们几个将校都不敢小看这个书生,每次见到他都是恭恭敬敬的,不过他除了公事却不太搭理我们这些将校。”

张绣知道这是李儒在避嫌,听得张济言李儒如此厉害,张绣心中却是省起了一人,便试着问道:“叔父可听说过贾诩贾文和此人。”

张济听后沉吟了一下,良久才说道:“好像听说过,当日牛辅和李儒先后娶了董大人爱媛,为叔亦受邀赴宴。李儒的宴上却是见到一名中年文士,听旁人言就好像是叫贾诩贾文和,听说此人是李儒好友,故此受邀此宴。他在军中只是一小吏,若非他是李儒好友,亦不会到场。怎么了,伯渊,汝可认识此人?”

张绣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只是听说此人亦是武威人,绣在军中遇到乡人,听闻此人在乡中小有名气,又在董大人军中,故才有此一问。”

张济“哦”地应了一声,也没有再谈贾诩,而是说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为叔带汝去见董大人。”

张绣点了点头,见到张济有些发晕,知道他是刚才酒喝多了,便告罪了一声,退了出去。刚出得房门却是见到邹氏捧着一碗醒酒茶,张绣行了一礼,说道:“婶婶却是细心,知道叔父酒喝多了。”

邹氏展颜一笑,有如百花盛开般,说道:“伯渊且下去好好歇息。”

张绣点了点头,便退了下去。他倒是觉得张济与邹氏生活美满,而且对自己照顾有加,想到日后邹氏可能会被曹操收入房中,张绣不由得冷哼了一声,他却是已经立下决心,保住张济性命,并且打退曹操,不让原本历史中那件事发生。

第二十四章 跟着董卓混一阵吧

长安城一别院中,董卓正和清瘦文士李儒在商谈些什么,而他身后挺立着一名筋肉大汉,正是张济口中所言,董卓新得的关西猛将华雄。

这时一名士卒走进来,说道:“大人,张校尉携侄来访。”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领他们进来。”

“诺。”

待得士卒退出去之后,李儒笑着对董卓说道:“恭喜岳父,又得猛将一名,并三万大军。”

董卓呵呵一笑,并没有回答。

很快,张济和张绣就来到厅前,见到董卓端坐正位,张济拱手行礼道:“张济见过主公,此就是末将侄儿张绣。”

董卓见得,微笑着挥了挥手,让张济退到一旁。这时就剩下张绣一人站立在厅前,只见张绣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张绣见过主公。”

此言一出,董卓立刻哈哈大笑,笑罢才说道:“得伯渊来投,吾胜得千军万马。”

张绣拱手道:“主公谬赞。”

董卓微笑着说道:“想不到去年还是一普通少年,今日已经是大汉传诵四方的少年英雄,更兼手握雄兵三万,羌人更视伯渊如鬼神。”

张绣回道:“若不是得主公书信,荐伯渊到金城为吏,恐伯渊亦无今日成就。”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好,伯渊手下将士自归伯渊统领,吾不过问。而大帐议事之时,伯渊只需随吾一同行事即可。”

张绣拱手一礼,说道:“谢主公。”

董卓微笑道:“伯渊且回去整军,另外吾将元江至伯渊麾下,让汝叔侄共事。”

那边张济听得,也出列与张绣齐声道:“谢主公。”

然后董卓命华雄将两人送出门口,自己则皱眉问李儒道:“文忧(李儒字),张绣来投,是否可靠,吾已按文忧昨日所言,他手下大军归其统领。”

李儒笑了笑,说道:“张绣是否真心来投,并不重要,只需其为岳父所用即可矣。”

董卓奇道:“其若非真心来投,如何为吾所用?”

李儒说道:“无他,唯势矣。”

董卓奇道:“势?”

李儒点头道:“自光武中兴以来,大汉都迁洛阳,关西之地除却长安,几近废弃。而关东兴旺,更兼则世家林立,其鄙我关西之人。自光武之后,东西之争日盛,张绣武威人也,又非豪族,自不可能投关东之人,且在关东立足;而蜀中世家自成一系,固守蜀地,张绣亦投之无门。如此张绣仍需留于关西,今关西最盛之大族莫过于岳父的董家,其余诸族皆以岳父马首是瞻。张绣纵有大能,亦不得不随时势,归顺岳父。随岳父,他有数利,若逆之而行,只会落得粉身碎骨之下场,如此不智之事,张绣定不会行。如此只需岳父及董家一日势大,张绣只会是岳父手中利剑,为岳父斩荆棘、平外寇,为岳父所用。”

李儒一席话听得董卓抚髯微笑,但还是问道:“虽如此,然张绣麾下兵马可与吾相比,吾心却是不安。”

李儒笑道:“岳父勿忧,张绣所部需称三万,然皆非精锐,岳父昔日于广宗之时已见之,心中定有计较,以吾看来,岳父只需八千西凉骑兵,即可破尽张绣大军,故此张绣所部士卒虽众,然不足虑也。”

董卓听后,连连笑道:“好好,那元江去投之时,是否需安插人手于其中?”

李儒摇头说道:“不用。其军皆仰张绣之勇,就算岳父安插人手亦不能收得军心,如此得不偿失,岳父只需掌握张绣,即有其军。”

董卓点头道:“如此,明日即命元江领亲卫去张绣营中即可。”

李儒笑道:“主公英明。”

……

张绣自然不知道董卓和李儒所谈,此时他已经和华雄攀谈了起来,只听张绣说道:“听叔父言,华将军武艺高强,吾实技痒,不若寻个日子切磋一番,华将军意下如何?”

华雄却是没有从张绣说话的语气中听到挑衅,有的只是一股兴奋的神色,便知道张绣只是武痴瘾发作,也不以为许,笑道:“来日定会与张将军切磋一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