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反对派的意见也不是很激烈,只是持重:大难已过,国君未回,新君登基何必急在一时?

朱载垕本人以及杜皇后都没有很大地魄力,一切事宜。就看徐阶的处置。

从已经呈上来的奏疏的情况,徐阶注意到,没上书的人占据了多数,这些人应该是在观望,而已经上书的人里头,反对者的数量竟有压倒性优势!

反对派认为:现在国家已经稳定了,有监国在,基本地行政程序又完整。何必急着立皇帝?

赞成一派的意见则更加简洁了当: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时候反对派又问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皇上还没龙御归天呢,万一皇上回来,你打算怎么办?新皇是退位,还是不退位?若是退位,那何必现在登基?若不退位,那不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认为地制造了皇家父子的对立?那岂非陷监国裕王于不孝?

双方都引经据典。好像谁都有理,蒋逸凡看了邸报后叹息道:“就这么辩下去,就是一百年也辩不完!”

风启则冷笑:“大家都不说实话,都掉书包,当然辩不出个一二三来!”

张岳问:“不说实话?”

“对,对。”蒋逸凡笑道:“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也好,什么‘陷监国裕王于不孝’也好,都只是场面话,他们真正争的都不是这个!”

张岳问:“那是什么?”

“那还用问!”蒋逸凡大笑道:“当然就是一个利字!”因说出一番道理来,听得张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嘿嘿!我原本以为北京城的人还有几分斯文气。听你这么一说,原来比我们这些做生意的还市侩啊!”

原来扶立朱载垕一事。得利最大的只是徐阶、李彦直、张居正、殷正茂等少数人,大部分臣工都没能分享到这拥立之功,因此年轻一点地官吏或者是真正对嘉靖心存眷恋,仗义执言,但大多数的官员却都是出于利益的考量而反对。

张岳本也是个聪明人,但进京之后先是见王直虽有实力却指挥不动文武百官,便误会了在这京城还真有利益所不能动的仁义礼制在!殊不知这些仁义礼制,背后全是由名利二字支撑着,士大夫们不帮王直,不是因为不符合圣贤的教诲,而是因为帮助王直不能实现他们的最大利益!

经过这次地事件之后,张岳这个生意人才算真正看明白了这些官僚的每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可是我们有徐阁老压在上头呢,那几个跳梁小丑,能有什么能耐?”

不想事情却越闹越大,当徐阶打算动用权柄镇一镇那帮不识好歹之徒时,李本竟然也出声了!

……

“华亭,你何必这么着急呢!你如今都已经是首辅!就是再把监国拥立上去,也不过多一项震住之功罢了。”

这句话把徐阶说得一惊,他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这场政治斗争的形势比他预料的还要更加严重!

……

和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不同,嘉靖做了几十年的皇帝,误国误民的事干了不少,但却叫士林清议抓不住他的把柄!儒家评价皇帝时最忌讳的几件事情,如残暴好杀,如贪色误国,如宠信阉竖,如加饷虐民,嘉靖一件也没犯!至于怠工不上朝,好道好炼丹,这些却是小节了。因此这个皇帝出事以后,士大夫的评议是:嘉靖无罪!

他不但无罪。而且根底甚深!

这是一个做了三十年地皇帝啊!

别看他不怎么上朝,可是掌控朝臣地手段高明着呢,这个皇帝是自觉地纵容党争,任由臣下分成两派,他讨厌谁就暗中扶持一派打压另外一派,却又不将那一派打死,总要留下些种子。赶走了杨廷和,起来了张璁。却又扶持比张璁弱小得多的夏言,等夏言斗倒了张璁,大权在握,他又扶持严嵩起来对抗,然而严嵩整死了夏言,按理说夏言所提拔地徐阶也该倒霉,可嘉靖偏偏又把徐阶留下。还让他去了翰林院做掌院学士——这简直是在帮老徐积累政治资本了!

因此杨廷下野,夏言弃市,杨、夏的继承人只恨张璁、严嵩之辈的奸臣,却不恨嘉靖这个皇帝,就是徐阶自己,尽管他也隐隐猜到这是嘉靖的权术,可内心依然不能不对这个皇帝存着几分感激。这几分感激使徐阶暗黑地内心深处保留了几点白斑,也正是这几点白斑。使得才四十八岁的徐阶离官场绝顶境界终究还差了半分地火候!

徐阶犹如此,那些受过皇帝“恩惠”的满朝文武就更是如此。

从这些奏疏中徐阶和李彦直便都看出嘉靖的影响力有多大——他人不在了,可是茶居然还没凉。

毕竟,徐阶在大变发生之前还只是阁臣之一,而且在阁臣之中资历最浅——入阁不过短短一年,实力比之严嵩也是大有不如。更别说和在皇位上一坐就是三十年的嘉靖了!和嘉靖、严嵩相比,徐阶在众老臣眼中根本就是侥幸得志,而李彦直更不用说,完全就是一个暴发户!

嘉靖二十九年的内阁本有四人:严嵩、张治、李本、徐阶。张治年老多病,在蒙古兵临城下时就病死了,严嵩又被海盗劫持了去,因此这内阁便只剩下李本、徐阶二人。

按照官场的规矩,内阁首辅是要论资排历的,虽然李本在内阁素来没什么发言权,只是严嵩拿来凑数地。但现在严嵩不见了。本来应该是由他接任才对,可徐阶有拥立之大功。又只有他才镇得住李彦直,所以大变之后,这内阁首辅的位置就被徐阶给占去了!原本眼看着就要轮到自己当首辅的李本,又掉到次辅的位置上去了。

这首辅和次辅之间的差别,可不知一个肩头的差别,而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啊!因此就连李本这样的老实人,也忍不住冒出头来要争上一争了!

由于皇帝是在战乱中失陷,来不及下达有效力地圣旨、诏书,所以徐阶和李本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幼国危”时期的辅政大臣了!在这等形势下,李本哪怕势力远不如徐阶,也不是说赶走就能把他赶走的!

李本说出那句话时,李彦直听到后,也替徐阶感到棘手。不过,这时候他不敢说话。因为这时候满天下的人都已知道他和徐阶关系不同寻常,若是他们两个联起手来倾轧李本,士林清流马上就会有强烈的反弹!

而徐阶呢?他当时竟然也沉默了!

“看来监国登基的条件还是不太成熟啊!”当天晚上,在密室之内,风启对蒋逸凡息着,说:“如果现在徐阁老强行扶裕王上位,只怕会给他自己留下很大地后患——从来违逆众议废立君主的大臣,无论是废还是立,很少会有好下场的。”

大明朝廷不是汉末朝廷,徐阶不是董卓,李彦直也不是吕布,他们两个当然不可能干出那种把文武百官拉上殿,谁不服自己徐阶就让李彦直拿鸟铳崩了他的事!

“如果用强的话,虽然以当前的局势来说,我们还是可以硬将皇帝抬上宝座,但那样一来我们就会陷身于一轮接一轮的朝争之中,非到将所有反对派清洗干净,绝无余暇去整理东南。而且以我们现在的政治根基,在北京这个地方跟人斗法,还不见得就一定能赢到最后呢!”

李彦直默然,蒋逸凡道:“那你的意思是,就这么算了?”

“进一步焦头烂额,退一步海阔天空!”风启道:“京师是天下官僚的聚处,老旧众多。这类人是杀不干净,赶不尽绝地!若要行强用烈,不过是走上王直地老路,或者如董卓那般,把整座都城都烧了——但那样的局面岂是咱们愿意看到地?就是把这些人都清洗掉了,咱们新派的人马暂时也接替不了这个旧朝廷,天下马上就要大乱!继续在中枢纠缠下去。只会误了东南的大事。”

蒋逸凡道:“但是帝统这边若是留下个隐患,将来也是个大麻烦啊。”

风启道:“大明是久病之身。从头脑到心腹到四肢,没有不溃烂的地方!你要想一下子把病全治好了,那是做梦!因此咱们只能选择其中一处先治理好了,然后再循序渐进,疗养全身。中枢这边地争斗是生死之争,人人都盯着,若是纠缠在这里。十年之内咱们什么都不用做了!我认为不如避实就虚,且让北京这池浑水继续浑下去,咱们却先挟中央之威权以临东海,到海上另开一片新天地!我等乃初升旭日,那些破旧官僚却是暮色余晖,只要海禁一开,多一天的积累,我们便多一分力量。等咱们手头钱也有了,人也齐备了,那时再挟新风以破陈俗,反过来以干京师,到时那帮老不死还如何是我们地对手?此为反客为主之计!”

李彦直深以为然,蒋逸凡问:“但万一咱们走了以后。中枢这边就出了事,那可怎么办?”

“不怕!”李彦直这时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