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阶又听李彦直说吕宋、大员、新加坡都已有华人“意欲内附”,却还是说:“言官们对这两个地方不熟悉,一定要找茬的。”又删掉了。

李彦直坚持道:“这几个地方,学生担保,一旨到达就可内附,何必删除?”

“又糊涂啊你!”徐阶笑了起来:“你现在在京城说这些,那些言官不信。回头就得吵起来!还要派巡按去调查!却不如等你南下,先让那地方地士民呈上内附奏表来,再附上你的奏章,我这边批了,与你不是开疆拓土的大功一件?我事情也好做,言官们也没话说。何必现在跟他们吵?”

李彦直微觉惭愧,心想徐阶毕竟老辣,自己和他一比毕竟还欠了那么两分火候,便听从了。

至于平壤、济州两地,徐阶反而没划掉,他是打算派出使者去朝鲜,命朝鲜国王出钱出丁筹建,建好了大明水师再去接收。这个不用花钱,言官们想必不会反对。

在北京办事,好处就是下面看来天大的事情。在这里通常只是几个高层一碰头。动动嘴皮子,通过了。就能将下面几百万人碰得头破血流也没法解决的事情解决掉。

但也有个不如意处:一切事情都得走程序。不管是掌控了内阁的徐阶也好,还是手握兵权的李哲也好,都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既定地文官程序走完,通过了,他们的提案才能合法地成为具有强大威权的政策,要是没法通过,那便只能胎死腹中。

当初王直没名没份地就进了京,因此他在北京城为所欲为都只是胡闹,他控制了京城各衙门大小官员的性命,却没法发挥各大小衙门的权力,以至于北京城在他手中成了一部瘫痪的机器。

成熟的文官政治就是如此,你要想充分地发挥它的力量,就得依足了它地规则来办事。既有规矩,便有约束,尽管李彦直已与徐阶里应外合,一将一相,又得到了朱载垕的充分信任,名分与权势都很足了,可办起事情来还是得考虑到各方面的反应。

蒋逸凡拟那个条陈只花了不到半个时辰,经过李彦直与徐阶的两轮修改,然后内阁呈上,朱载垕命掌印太监盖印发回来,跟着兵部、户部、礼部三部复议,同时发了邸报,由朝廷大臣公论。

几个来回下来,三天就过去了。

东海的事情虽急,可李彦直也没办法。你要享受中央集权政府的好处,就得忍受它地坏处!心急或者蛮干只会让事情适得其反!在大明,无论是皇帝还是首辅都没法独裁专断,更别说李彦直了。这些国家大事,并非李彦直说一句好,徐阶支持,朱载垕赞成就能马上执行的。

复议和公论的这三天里,有大臣上书赞成的,也有大臣上书反对的,最后徐阶才召集内阁大臣。并吏部、兵部、户部、礼部尚书侍郎,以及督察院左都御史,兵科给事中、户科给事中等,以及这几日里上书地臣工里言之有物者,在朱载垕面前廷议。

这时兵部、户部、都察院都和徐阶、李彦直同心,吏部尚书李默也算识时务,何况派李彦直南下平寇。却也是人尽其才!最后徐阶强势拍板,这事就这么定了!

按大明兵制。军队系统设有兵部以下和五军都督府,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两大部门相互节制又互不统属。

此次廷议乃是决定在五军都督府之外再设立权海军都督府——在都督府前面再加一个“权”字,那实在还是有些底气不足。五军都督府有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衔。都督同知为从一品。这海军都督府衙门的最高长官则只是从一品,比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矮了半级。

虽然在议定开府之前,群臣就已经知道这个海军都督是要让李彦直做的,这时却还是按规矩来,经过一轮廷推,最后才把李彦直给推了出来,由魏国公徐鹏举在京为左都督,李彦直出外为右都督。统领南北海军,迎圣剿匪期间,辖天津、上海、金州、威海、平壤、济州、宁波、琉球、澎湖、南海等十卫,主管上海、宁波、泉州三市舶司,筹组南北海军,一切海关事务、海外事务。许便宜行事。

除军职之外,李彦直又领右都御使衔,负责清点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以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商税。都御史为监察部门首脑,一出京城那就是钦差大人了。原来新任户部尚书方钝怕市舶司“那点”收入没法支撑李彦直的建军、养军费用,因此建议把南直隶以及南方三省的商税也都输往海军都督衙门,供李彦直使用!

明朝地商税,轻得让后人没法相信!整个大明帝国地商业税收常例不过十几万两!所以南直隶加上浙闽赣三省地那“几万两银子”地商税方钝说要输往海军都督府衙门做建军之用,不但内阁没有反对,就连言官们也没多大地意见!

李彦直受命之后便第一时间赶到天津,开衙点将。并过问所辖诸卫所的近况。诸卫所都报平安,内中却有金州卫道:“近来似有倭寇犯境。驻扎在长生岛一带。”这句话他本来不想说,但听说这个新任的都督精通海情,又即将出海,恐怕这事瞒不过,就只好先报上了。

李彦直眉头一皱,怒道:“倭寇犯境,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什么叫似有!”

他是驱胡马、破海贼、复京师、拥新帝的名将大帅,不知不觉中虎威已重,那指挥使吓得磕头求饶。

李彦直也知这帮人应该整顿,冷笑了一声,其实他心里不急,因为王直进京“勤王”之前驻扎在长生岛一事他早就知道了,却听那卫指挥使一边求饶一边说道:“卑职……卑职也是无奈啊!如今卫所失修,官兵乏饷,士气不振,那群海盗又如狼似虎一般,他们上岸修船,又派人四下巡逻,所以我们的人也进不得前……还好,还好他们也没四处扰民,只是修好船后,约十天前就已经走了。”

李彦直本来只是要借他来开刀立威,听到最后一句话心中一惊,喝问:“你说什么?十天前走的?不是两个月前走的?”

“不是,大概是十天之前……”

再细加盘问,却原来是先有一支船队从东南来,进驻长生岛,后来又有一支船队从西面来,两支船队停在长生岛修船,修好之后,看看北风大作,这才联旗南下!

那两支船队都是在海上行动,金州卫缺乏海船,多年没出海巡逻了,所以那两支船队什么时候、从什么方向来,官兵本来也不知道,当时又收了掩口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等两支船队开离长生岛之后,金州卫和复州卫地指挥使派人进入长生岛,向当地的渔民一打听,这才知道。

李彦直将那两支船队到达的时间一加盘算,猛地以拳击掌,怒而起立,命将那金州卫指挥使推出去:“这个误国的蠢货!给我抽他六十鞭!”

诸将与幕僚群来问出了什么事情,李彦直黑着脸不说话,遣散了诸将,只留亲信幕僚蒋逸凡、张岳二人,他二人却不用问李彦直,张岳就道:“东面来的,莫非是破山?”

蒋逸凡哼了一声,道:“多半是他!”

张岳顿足道:“若是破山到了,他们又曾在长生岛修船,只怕我们那‘沉舟’之计就不灵了!可惜,可惜。”

“那个倒也就算了!”蒋逸凡忧上眉梢,说道:“我却担心王直遇到破山之后,两人会商量出什么诡计来!”

二人对望一眼,都觉得南下之后必有波折,再看李彦直时,却见他脸有惨然之色,两人一见更是担心,蒋逸凡劝道:“都督,你也别太担忧!如今我们名分已定,又大权在握!就算让他们占了先机也没什么好怕的!当年咱们靠着一支机兵就能把半个九州翻过来,如今有整个大明做靠山呢!怕王直、破山什么?别说这两个家伙,就算是日本一统,佛郎机西来,所有海外国家都联起手来,咱们也是见谁灭谁!”

这句话说得豪气十足!可也不全是吹牛!大明若真能整合国力全面向外,这个时代全世界其它国家都联合起来也未必是对手!

李彦直却凄然摇头,说道:“我不是为这个……如今我已得陆海大势,破山和王五峰再这么折腾,也不过是作死前挣扎而已,难翻出我的五指山去……”

“既然如此,都督为何还这样哀愁?”

“我是在为行建痛惜啊!”李彦直眺望东南,一手揪住了心口,说道:“当日他没能出来,我就知道事情要糟,只是形势所格,一时也没能帮到他。只盼着到东南之后他另有脱身之计!然王五峰若是在海上遇到了破山,那行建他……他多半就凶多吉少了!”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消息传来:“淮安府海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