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要把金针度与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免这种人“堆砌材料、暴殄文字”,他们的著作,实在该适度予以水葬才好!


一般读书情况

  ■古今中国人中,一般读书情况是怎样的? 
  □大致可分两派:一派是老学究村夫子派。他们白首穷经,一辈子读了一些古书,可是
他们的方法训练太差了,又无法接触到现代新学问,所以用新知治旧学的一套,他们一窍不
通。他们虽然一辈子嗜读古书、勤读古书,但可笑的是,他们却读不懂古书,无法分析古书
,也无法综合出结论和真相。另一派是疑古派。他们是新一代的学者,不但博览群书,并且
会“读书得间”,处处发现古书可疑、古事可疑。他们的典范作品是编辑“古史辨”和“辨
伪丛刊”等,对古书的解释,他们的功劳很大,成绩也颇可观。但是疑古派也难免有着两大
缺点:第一是疑古过度,往往犯了以书就我的毛病,大胆假设有余,小心求证却往往不足;
第二是不太能用现代新学问(如天文学、原始社会学)做钥匙,侧面印证古书可信的部分,
以致犯了全面抹杀古书的毛病。他们常说这本古书是假造的、那个古人无其人等等,其实不
然。
  ■请举一个例。 
  □以《周礼》(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三册)为例:《周礼》原称《周官》
,是汉朝刘歆改名《周礼》的。传说是周公创立的理想政制,所谓“周公致太平之迹也”。
因为它是中国政制书中最细密的一本,所以被视为珍宝。《周礼》将官职分为天官(中央政
府)、地官(地方行政)、春官(神职)、夏官(军事)、秋官(司法)、冬官(器物制
作)六类。列举每个官职的名称、职制、人数和职务内容。从这些官的背景上看,它显然是
后代的政治理想,寄托在理想化了的周朝身上而发挥的。《史记》封禅书中虽然提到过《周
礼》,但《周礼》的出现,却在西汉未年,又因为它的制度与诸经不合,所以被人怀疑是刘
歆伪造的,是伪造献给王莽,以利于王莽的改制的。但是,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角
度来检查《周礼》,发现倒颇有一些古代的材料,而那些材料,尚不是后人可以凭空伪造出
来的。因此,《周礼》从这些材料的提供上,倒很有研究的价值。因为《周礼》是四万五千
八百零六字的精密政制著作,所以古人改革政治,就因它而立说,宋朝王安石变法,便是一
例。《周礼》是中国政制的乌托邦,它提出了不少理想,值得重视。疑古派以刘歆伪造《周
礼》而把《周礼》一笔抹杀,我就不相信刘歆可以伪造出用现代新学问可以印证出来的古代
现象。


疑古派的穿帮

  ■疑古派的大胆假设,死无对证,总可自成一说吧? 
  □不然,死可有对证呢!以《孙子》(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二册)为例,
就可证明了。孙武(前六-五世纪)
  是春秋时代吴王阖庐的客卿,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军事家,他的著作《孙子》共有十三篇
,后来发生了混乱,杜牧说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事实上,《孙子》只有五千九百
一十三个字,这就是高诱所说的“兵法五千言”,高诱在曹操之前,可见曹操删书之说,是
不对的。因为《孙子》发生了混乱,孙武也就在疑古派眼中,出了问题,他的身世,遭到怀
疑。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怀疑根本没有这个人;第二种是怀疑他和战国时代的孙
膑为一个人。像钱穆就是靠后一种说法成名的。不料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古
墓里,出土了古代兵书,内有《孙子》,证明了这种怀疑,都是站不住的。出土的古书竹简
中,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一三四)的历谱,可以断定这批竹简是两千一百年前就已流传的
文献;又由于竹简中用字不避汉朝皇帝的讳,又可以断定竹简的古书,都早于汉朝。再往上
推,秦二世在位三年,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年,上距战国,不过四十多年,四十多年又值秦始
皇统一思想,没人有闲工夫造假书,所以竹简中的古书,都是战国以前的原装货,应无疑义
。所以《孙子)确有其人其书,已是铁证,只是古本今本有异文耳!古代流传的《孙子)书
——即今本,和古墓出土的《孙子》书——即竹简本,有三分之一是相同的;其他一百多处
不同的,也多是虚字和假借字,不算重要;另有一千多字的不同逸文,包括“吴问”、“四
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程兵”、“孙武传”六篇,可补今本《孙子》的不
足。古书死有对证,竟有趣如此!以这一死有对证的另一当事人孙膑为例,更可再对照一下
:孙膑(约前三八○-约前三二○)的身世,在《史记》里说得很明白。《史记》说:“孙
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世传其‘兵法’。”这明明
是说孙武有孙武的“兵法”,孙膑有孙膑的“兵法”。但是后来孙膑的“兵法”失传了,由
曹操在注《孙子》时,已经只字不提孙膑的情形看,可能在汉朝未年,孙膑的“兵法”就已
见不到了。就因为如此,所以后人就附会起来了。认为孙膑即孙武这个人、孙膑“兵法”即
《孙子》这部书,一切都二合一起来了。不料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二号
汉墓出土,竹简中赫然有《孙子》,也赫然有孙膑“兵法”。千古疑案,自此分明!(参看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二册)疑古派这种笑话,在《尉缭子)上,又有了外一章。尉
缭(前四世纪)的《尉缭子》,是一部被小看了的著作。但在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
山一号、二号汉墓出土竹简中,有古书《尉缭子》。《尉缭子》一直被许多大牌学者如钱穆
等人怀疑是后代假造的书、是伪书,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这批竹简一出土,证明了真金
不怕众口烁,大牌学者也者,不过大言欺人而已(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二十二册)
。以上所说,无非是说老学究村夫子派固然不会读书,疑古派虽然比老学究村夫子派高明,
也难免被死有对证一番。——这大概是古人死不瞑目,因而如王安石所说的“死尸能报仇”
了。


俞樾“土法炼钢”

  ■这样说来,古今中国人中,一般读书情况是不怎么高明 
  □大体上说,实在不敢恭维。当然有些个人是不乏会读古书的,像俞樾,就是最突出的
一位。俞樾是清朝进士,咸丰年间因为。“命题割裂”,被革职为民;又因为“故里无家”
,就在江苏苏州住下,后来到各他讲学三十年。他“生平专意著述”。每一年下来,都“有
写定之书,刊行于世”,中国像他这样勤勉而每年有成绩出来的作者,实在少见。他活了八
十六岁,全部著作收入《春在堂全集》(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六册)。俞樾的名著
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古书疑义举例》出得最晚,写得
也最炉火纯青。这书共七卷,把古书疑义分类写成八十八条,用前无古人的科学方法,使人
们知道如何认识古书。刘师培说这书“发古今未有之奇”,可谓定评。这书后来引得刘师培
、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等的仿作补作,影响极为深远,俞樾虽然能够“读书得间”,但
是,他因为没有现代新学问的光照,全部的努力,仍是支离的“土法炼钢”的成绩而已。这
一教训,清楚的告诉了我们,没有现代新学问的光照,读古书也有瓶颈的。此中最主要的原
因是:中国传统下来的书的结构与素材,都有严重的问题。


工具书与方法学

  ■结构方面,好像都是挤成一团,头绪很乱、很难读,是不是有工具书就好一点? 
  回工具书是任何知识分子所必备的书。像辞典、年表、年鉴、百科全书、手册、索引,
以及一些必备的“非书资料”(nonbook material)等。在研究和阅读上,虽然有所谓“个
人需要”
  (individua needs)的不同,但就运用工具书一点上,却没有各行各业的分别。所以
工具书在所有书中,应该列为第一优先。选择工具书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容易找到”
(easy to find)
  你所需要的答案;一个是“容易了解你容易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