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政治理论基本教程-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观念东西的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三)分析题    
    1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材料1    
    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材料3    
    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3中列宁所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2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    
    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惟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惟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有程度不同。    
    材料来源同上    
    材料4    
    杜林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    
    转引自《反杜林论》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摘自《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4)材料4属于什么观点,错在何处?    
    (5)简要分析材料5观点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D2C3A4D5B6D7C8D9D10D〖〗11D12D13C14D15A16B17A18D19C20A21D(二)选择题Ⅱ    
    1CD2ABCD3ABC4ABCD5ABC6ABC7CD8BC9ABCD10BD11ABCD12BC13CD14CE15BD16BCDE17ABE18DE(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1)材料1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它把具体的物质结构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没有把握住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经受不住唯心主义的攻击。    
    (2)材料2表明,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致陷入唯心主义,迷失了方向。唯心主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攻击唯物主义。    
    (3)材料3中,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和攻击,阐明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哲学的物质范畴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具有绝对性。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是个性,具有相对性,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2【答案要点】(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后仍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且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4)材料3是折衷主义观点。调和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存在只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但精神根源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    
    (5)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观点。世界万事万物都根源于物质,以物质为基础,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产物、属性或形式。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政治理论精品教程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本章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部分。复习本章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全面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和永恒发展原理及其意义。在把握普遍联系原理时,重点理解系统和要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把握永恒发展原理时,重点理解过程论的思想;同时要注意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和结果、可能和现实,理解上述四对范畴的理论内容和意义。    
    第二,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第三,要明确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是贯穿整个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和结果、可能和现实、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等都是对立的统一;要明确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都是联系和发展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要明确在每一原理问题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    
    【领会】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内容:    
    (1)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联系都是相互联系。联系与区别互为前提。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联系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主观幻想的。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其一,世界上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其内部以及同周围其他事物、现象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阶段之间也总是相互联系;其二,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或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而存在。系统是许多要素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稳定性,不是杂乱无章的事物的集合;要素是组成一个系统而且相互联系着的单元或部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是各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