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朱元璋成功之谜-毛佩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个字开创大明277年帝业的说法。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区区九个字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竟然可以成就一代王朝,那么,这九个字究竟是什么?他有那么神奇吗?) 
 
  朱元璋成功秘诀之二——恪守九字方针 
  毛主席非常喜欢读历史,特别喜欢读《明史》,他在历史当中得到了很多启示,运用到很多现实的政治社会生活当中来。(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是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形式非常复杂,毛主席提出来九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九个字指导当时的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使中国立与不败之地,这九个字是怎么来的呢?这九个字就是从当年朱元璋成功的经验当中来。那么朱元璋这九个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学士朱升给他进献的。 
 
  (朱升(1299…1370),号枫林,与朱熹同宗。朱元璋打下徽州后,得到了他进献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个字,朱元璋在其后同周围割据的红巾军势力、相处及作战过程中,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九个字,使他逐一击败了周围的割据势力,并最终得以北上,赶走了元顺帝,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至正十七年,朱元璋打下了徽州,听到当地有一位著名的学士叫做朱升,亲自到他家里去。朱升为朱元璋进献了九字三句话,这九字三句话是什么?就是“高驻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朱元璋牢牢记在心里,被他奉为箴言,最后按照九个字的策略,一步步夺取了天下。这九个字这么简单,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吗?“高驻墙”是什么意思?“高驻墙”,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他夺取了应天以后,在应天大造城池,宫阙,这一点也是和当年的刘邦学习的,刘邦在天下未定的时候,就开始建他的宫城,建他的都城,他(朱元璋)以应天为中心,向东扩展,逐渐控制浙东,强化他的根据地。“高驻墙”是一个广义的说法, 
不一定非要驻墙,确实也驻了墙,但是实质内容是加强根据地,保护他的根据地,不要丢掉根据地,高驻墙,不要让人家来侵犯抢夺。“广积粮” 
,军队作战要吃饭啊,一定要有粮食,无粮不稳,有粮心里踏实,很多人进来当兵为了什么?是为了吃饭,你没有粮饷,这个仗怎么打,但是仅仅有粮食还不够充实,所以“广积粮” 
,它的含义就是加强你的经济实力,只有加强了经济实力,才能够使你立于不败之地。朱元璋在“广积粮” 
上,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呢?军队要作战,没有粮食不成,那么在红巾军早期作战,他的粮饷怎么得到的呢?就是向各地征粮,你不抢粮食就是征粮,但是征粮,老百姓也有很多负担。一个叫唐仲实的儒者来到朱元璋军中,他对朱元璋说,他说我看到你们的军人行仁义,不抢粮食,不抢东西,但是你们打仗到各地征粮,百姓的负担也很重啊。朱元璋九回答说,我征粮食,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军队。这个唐仲实说,这也不行,你一定要另想办法。于是朱元璋九在军队里面设了一个都水营田司,屯田种地 
、兴修水利,一年下来有了收获,三年下来就有了积蓄,军队有粮食了,同时,朱元璋还在自己管辖的领域之内,设立了盐法局,就是在他的领域之内要贩卖食盐的话要交税,20取1,你得到20分的收入,1分交给政府作为粮饷。朱元璋建立的政府还设立了茶引制度,“引”是什么?“引”是凭证,“茶引”是什么?就是卖茶叶的凭证,要想卖茶叶,要得到官府的批准,每卖100斤茶叶,要向官府交200个钱,这些措施加强了朱元璋的经济实力,这就是“广积粮”。“ 
缓称王”,什么意思?不要立即称王,是一种策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出头的椽子先烂”,大家都想当王,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谁先敢称王,我们先一块儿把他灭了。实力不成熟的时候,实力不够的时候,条件不成熟的时候,称了王,成为众矢之的,一定会失败的,“缓称王”,就是推迟称王的脚步,刘福通,韩山童起义,声称是要恢复大宋的江山,后来韩山童被元朝军队杀了以后,刘福通就把韩林儿立为皇帝。 
 
  (韩林儿(?…1366)元末红巾军首领韩山童之子。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韩山童组织秘密宗教团体,联系刘福通,准备起义反抗元朝统治。红巾军起义从此风起云涌。后来刘福通又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明王,企图推翻元朝,恢复宋朝。又建立了“大宋”政权,年号“龙凤”。) 
 
  这个大宋皇帝和龙凤年号九成为了红巾军的中心,朱元璋他的队伍是红巾军,他奉的主,奉的皇帝是谁?是小明王韩林儿,大宋皇帝。缓称王,就是自己先不要称王,把小明王摆在前面,把大宋皇帝摆在前面,我们是大宋,我们是行的龙凤年号,有两个目的,一个“韬光养晦,隐藏大志”,不要让别人发现自己有野心,第二个:“借他人名,增强威信”小明王有号召力,不管这个小明王本来是什么,但是他现在是大宋皇帝,他摆在前面就有号召力,借这个小明王的命令,我就可以统领全军,增强我的威信。小明王当时是在滁州,离朱元璋的军队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每到正月初一的时候,他(朱元璋)军中都要立一个椅子,小名王的御座,这些官员们,要向这御座行礼,表示自己对小明王的尊重。朱元璋的谋略很深啊,刘基看到这个情况以后,曾经对他提出过批评,说“竖牧耳,拜之何益”,说这是一个放牛的小孩子,你拜他有什么用。实际上朱元璋的谋略有好多地方还超过刘基,朱元璋本人不称王,但是周围的很多势力都纷纷称王,有的称了王,有的当了皇帝,朱元璋要在这些称王称霸的群雄中脱颖而出,一定要扫灭群雄,他靠什么?他要靠军队。 
 
  (朱元璋的这支军队,都是来自红巾军的普通老百姓,他们能够听从朱元璋的指挥吗?朱元璋怎么可能就凭借这么一支军队逐一打败了围绕在他周围的其他红巾军的势力,甚至还一直打到北京,赶走了元朝凶悍的骑兵?他手下的这些人军究竟组成了一直怎样的军队?) 
 
  朱元璋成功秘诀之三——打造铁军 
 
  朱元璋有支军队能打仗,战无不胜,这支军队从哪儿来呢?朱元璋是一介匹夫,无尺寸之地 
、无任何依靠,但是朱元璋他的部下有能征善战的骁勇的悍将,徐达 、常遇春 、邓愈 、李文忠,这些人都为他冲锋陷阵 
、浴血奋战,为什么?朱元璋善于识别人才,善于指挥利用人才,这些人都听他的。像徐达,开国功臣第一,说徐达能征善战 
、攻无不克,可是到了朱元璋面前,恭谨的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当然徐达有徐达的想法,可是我们看徐达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朱元璋能够驾驭徐达,所以有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给他冲锋陷阵,那么有了将,还要有兵,兵哪里来?老百姓啊。穿上军装的农民,开始的时候就是乌合之众,要让这些军队都能够听从指挥,令行禁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元至正十八年,就是公元1358年,当时他的事业还不大,军中缺少粮食,缺少粮食,朱元璋就下令节约粮食,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不许使用粮食酿酒。粮食都不够吃的,你还去酿酒,这是军饷,可是有一个将领的儿子违反了纪律,就拿了粮食去酿酒,是谁呢?胡大海,胡大海的儿子在军中用粮食酿酒,破坏了朱元璋的军纪,朱元璋大怒,抓来,要把胡大海的儿子杀掉,下面的督师王海劝朱元璋说,你不能在这个时候杀胡大海的儿子,胡大海现在在前方,在浙东区在作战,你要安他的心,如果杀了他,胡大海带着兵叛变了怎么办? 
 
  朱元璋说,我宁可让胡大海叛变我,我不能让我的军令不行,杀!就把胡大海的儿子杀了。如此严厉的措施,如此坚定的决心,造就了一支铁军,胡大海是什么人?是很早的时候就追随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了,屡立战功。胡大海本人说,我不是读书人,但是我就知道三件事:第一是不杀人;第二是不抢妇女;第三个是不烧房子。胡大海很懂得军令,所以朱元璋杀了胡大海的儿子,要为了加强军队纪律,胡大海非但没有叛变,后来还更加忠诚和勇敢,当然胡大海后来是在军队内部的矛盾当中,他被别人杀了。可是朱元璋用杀胡大海凶手的血祭胡大海,他也很对得起胡大海。就是他和将士之间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