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丰奇之。’唐书艺文志:‘王羲之小学篇一卷。’”
孙志祖读书脞录七:“案:王羲之为会稽内史,非下邳,故注以为误。然王
羲之小学篇,亦见北史任城王云传,安知非隋志误邪?恐当仍以旧本为是。”
器案:左传昭公二十六正义引王羲之,盖亦出小学章。佩觿上:“军陈为阵,
始于逸少(小学章)。”王楙野客丛书二一:“古之阴影字用景字,如周礼‘以
土圭测景’之类是也,自葛洪撰字苑,始加■为阴影字。古之战阵字用陈字,
如‘灵公问陈’之类是也,至王羲之小学章,独? 。旁作车为战阵字。而今魏、
汉间书,或书影字、阵字,后人改之耳,非当时之本文也。”即本颜氏此文
为说,亦作“王羲之”。
诗云:“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一〕。”传云:“灌木,丛木也。”此乃尔
雅之文〔二〕,故李巡〔三〕注曰:“木丛生曰灌。”尔雅末章又云:“木族生
为灌。”族亦丛聚也〔四〕。所以江南诗古本皆为丛聚之丛,而古丛字似最字,
近世儒生,因改为最〔五〕,解云:“木之最高长者。”案:众家尔雅及解诗
无言此者,唯周续之毛诗注,音为徂会反〔六〕,刘昌宗诗注〔七〕,音为在
公反,又祖会反〔八〕:皆为穿凿,失尔雅训也〔九〕。
〔一〕周南葛覃文。
〔二〕见释木。
〔三〕经典释文叙录:“尔雅,李巡注三卷,汝南人,后汉中黄门。”
隋书经籍志:“梁有汉中黄门李巡尔雅注三卷,亡。”器案:李巡见后汉书宦
者吕强传。巡此注,亦见诗经葛覃正义引,作“木丛生曰灌木”。
〔四〕卢文弨曰:“郭注:族,丛。’”器案:诗正义引孙炎云:“族,
丛也。”吕氏春秋辩土篇高注:“族,聚也。”庄子养生主郭注:“交错聚结为
族。”〔五〕续家训作“皆为藂藂之丛,而藂字似●字,近世儒生,因改为●”,
字有讹脱;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皆为丛
聚之丛”作“皆为藂藂之藂”,今从宋本。赵曦明曰:“案:藂俗丛字,而汉
书息夫躬传已有之。又有■字,见东方朔传,师古曰:‘古丛字也。’其下皆
从取。段氏则以为诗传本是‘? 。木’,? 。与聚与丛古通用,说文在●部,才
句切,积也。又月部:‘最,祖会切,犯而取也。’俗作●,故易与? 。混。”
郝懿行曰:“古丛字作菆,或作■,并似●字,故俗儒因斯致误。太玄经云:
‘鸟托巢于菆,人寄命于公。’汉书东方朔传云:‘■珍怪。’此皆古丛字也。”
〔六〕宋本原注:“又音祖会反。”赵曦明曰:“五字似衍。”钱馥曰:“祖会
反,即毛诗音义之徂会反,何所见而谓‘又音祖会反’五字衍乎?岂以徂会、
祖会为一乎?徂,从母;祖,精母。”器案:续家训“徂”作“祖”,无注文
“又音祖会反”五字,佩觿亦作“祖”,见下引。赵曦明曰:“宋书隐逸传:
‘周续之,字道祖,鴈门广武人。年十二,诣豫章太守范宁受业,通五经幷
纬候。高祖践阼,为开馆东郊外,招集生徒。素患风痹,不复堪讲,乃移病
钟山,景平元年卒。通毛诗六义及礼、论、公羊传,皆传于世。’”〔七〕卢
文弨曰:“刘昌宗,经典释文载之于李轨、徐邈之间,当是晋人,有周礼、
仪礼音各一卷,礼记音五卷。其毛诗音,匡谬正俗引两条:一,鹊巢笺‘冬
至加功’,刘、周等音加为架;一,采蘩传‘山夹水曰涧’,刘、周又音夹为
颊。集韵又引其尚书音、左传音,而隋书经籍志皆不载。”〔八〕宋本“祖”
作“狙”。
〔九〕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一曰:“经典释文:‘灌木,丛木也,才公
反,俗作藂,一本作最,作外反。’颜氏家训云云。段玉裁、陈奂、严元照
等,并以丛之异文应作? 。,误? 。作最,故有徂会、祖会之音。承仕案:诸家
说是也。丛从取声;? 。从●取,取亦声;聚从取声;丛? 。聚族,皆属古侯部,
音近义同。侯对转东,丛得音在公反;? 。在侯部,本音才句反。此四文者,
随用其一,理皆可通。若最字从■取会意,本属泰部,声义并殊,刘昌宗、
周续之、陆德明等所下徂会、祖会、作外等反,皆最字本音,与灌木义无涉,
之推斥之,其识卓矣。”器案:佩觿上:“菆木用最。”原注:“灌木为菆木,
周续毛诗注音祖会翻,或别本作最,皆非也。”即本之推此文。
“也”是语已〔一〕及助句〔二〕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
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执殳〔三〕”,“于旅也语〔四〕”,
“回也屡空〔五〕”,“风,风也,教也〔六〕”,及诗传云〔七〕:“不戢,戢
也;不傩,傩也〔八〕。”“不多,多也〔九〕。”如斯之类,傥削此文,颇成
废阙〔一0〕。诗言:“青青子衿〔一一〕。”传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
服〔一二〕。”按: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孙炎、郭璞注尔雅,
曹大家注列女传〔一三〕,并云:“衿,交领也〔一四〕。”邺下诗本,既无“也”
字,群儒因谬说云:“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释“青
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
所,益成可笑〔一五〕。
〔一〕语已,即语尾。说文只部:“只,语已词也。”又矢部:“矣,语
已词也。”则语已之说,汉人已有之。广雅释诂:“曰,欥,? 。也,乎,些,
只,词也。”〔二〕助句,即语助词。礼记檀弓上:“檀弓曰:‘何居?’”郑
注:“居读为姬姓之姬,齐、鲁之间语助也。”正义曰:“何居是语词。”千字
文:“谓语助者,焉哉乎也。”说文曰部:“曰,词也。”徐锴曰:“凡称词者,
虚也,语气之助也。”〔三〕赵曦明曰:“诗卫风伯兮文。”〔四〕赵曦明曰:“仪
礼乡射礼记文。”〔五〕赵曦明曰:“论语先进文。”〔六〕赵曦明曰:“诗小序
文。”〔七〕续家训无“及”字。
〔八〕续家训“傩”作“难”,赵曦明曰:“见小雅桑扈篇。”〔九〕赵
曦明曰:“见大雅卷阿篇。”器案:又见桑扈篇。
〔一0〕续家训句末有“也”字。
〔一一〕器案:说文无衿字,“■,交衽也。”即衿字。
〔一二〕赵曦明曰:“见郑风。”〔一三〕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
本、何本“列”作“烈”,今从宋本。隋书经籍志:“列女传十五卷,刘向撰,
曹大家注。”曾巩序录曰:“刘向序列女传,凡八篇,隋志及崇文总目,皆称
向列女传十五篇,曹大家注;以颂义考之,盖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
与颂义凡十五篇,而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耳。”器案:大家注今
已佚。曾谓“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是,昭明文选原三十卷,注家
分为六十卷,正其比也。
〔一四〕赵曦明曰:“郭注见尔雅释器‘衣眦谓之襟’下,曹注今已亡。”
〔一五〕宋本、续家训及各本“成”都作“诚”,今从抱经堂校定本。器案:
六朝、唐人钞本古书,多有虚字,后人往往加以删削,日本岛田翰古文旧书
考卷一于春秋经传集解下言之甚详,其言曰:“又是书‘之也’、‘矣也’、‘也
矣’之类极多,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毛传:‘六月火星中暑盛而往矣。’
玉烛宝典引‘矣’下有‘也’字。群书治要引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注:
‘无忿疾之也。’宋本以下皆去‘也’字。(元和活字本群书治要,校雠颇粗,
多不足据,误脱“之也”二字,今从秘府旧钞原本。)周官春官:‘以冬至日,
致天神人鬼。’郑注:‘致人鬼于祖庙。’宝典引‘庙’下有‘之也矣哉也乎
也’七字,(黎纯斋古逸丛书所收宝典以影贞和钞本为蓝本,而颇有校改,
贞和本本子“致”字并作“鼓”,又无“于”字,黎本盖依注疏本改,今据
旧钞卷子十二卷足本。又案:如此七字语词,更无意义,是恐书语辞以取句
末整齐,以为观美耳。但古书实多语辞,学者宜分别见之也。)地官:‘日至
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郑注:‘今颍川阳城为然。’宝典引‘然’下有‘之
者也’三字。(贞和本无“今”字,“颍”讹“头”,黎本作“颍”,是据注疏
本改也,今依卷子本。)宝典引礼记月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