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特工人生:"深喉"回忆录-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佛笑了,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将检查纽约分局的工作推后。“我相信我还从来没有一个真正要与纽约较真的监察处处长呢。那帮人不错,但有的时候,对于我们告诉他们的东西,我相信他们并不觉得有放在心上的必要。”

  他好像准备结束谈话,但我得为另外一件有违旧规的事儿征得他的同意。“胡佛先生,”我说,“我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如果您认为可以的话,我想将呆在纽约的时间从以往的四周减为三周。”

  他皱了皱眉头。“行,但不要减得太多。如果需要多呆阵子,你尽可视情况而定。”

  “是,先生。”我说道,他也起身站了起来。“关于纽约分局的检查报告,我相信您得到的会与以往的一样好,甚至更好。”

  他点点头,转身回到桌前开始工作。我走出他的办公室,揣摩着他刚才说的话,随即知道了他的真实想法。在局里,我们称之为“纽约情结”。那个分局规模大,处理的是些极为重要的案子,雇用的是一批最能干和最有经验的特工。不足为奇的是,那些特工常常自视高人一筹,莫名其妙地使自己有别于局里的其他人。较小的分局常常难以接受让纽约分局来指手画脚。纽约分局经常要处理非常重要的工作,但那并不是它撇开其他分局的理由。

  星期四,4月“愚人节”那天,我的所有人马都被召回华盛顿。监察员们接到指示于星期日下午报到,准备进行为期三周的检查任务,有消息说他们将前往洛杉矶或旧金山。当他们赶到司法部大楼看到那辆“灰狗”大巴停在外面时,他们的希望破灭了,这种架势表明其目的地是纽约。

  赶到纽约,我们就登记住进酒店,我随后就给联邦调查局助理局长兼纽约分局主管约翰·F。马隆打了电话,他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你在哪儿?”马隆问道。

  “我在德莱顿东酒店,刚刚到。”

  他听起来蛮高兴,问道:“到纽约有何贵干?有什么可效劳的吗?”

  “马隆,我的人都过来了,准备明天上午到你局开始检查。”

  他明显地有些不快,但仍不失友好。马隆应道:“噢?1月份你没来的时候,我估摸着你是想等天气暖和点,现在倒是恰逢其时。我们随时欢迎各位。”

  我知道马隆是胡佛的忠臣,掌管着一个紧张忙碌的分局——在许多纽约特工的眼里,的确是太紧张了些。挂上电话,我就在想是不是真的让他感到意外了。不然的话,马隆当真是个好演员。

  第二天一早,监察员及其助手们就赶到纽约分局报到并进行了参观。这个分局位于东六十九街,由仓库区改建而成,是一处规模不小的建筑,其内部设施安排得经济合理。行政办公区有一间大会议室和一间别致的私人办公室。我们赶到时,马隆就在那里迎接我们。我将他介绍给随行人员时,他说了几句客套话,然后就让我们开始工作。




胡佛的执行人(2)




  在分局主管办公室安顿下来,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个设有卫生间和盥洗池的小房间。我后来得知,这处特别设施是局长视察这些新办公区之后建的。他当时由一位朋友(当然还有克莱德·托尔森)陪同前来视察。让纳税人不幸的是,这位朋友要到洗手间去,却被引到大楼另一侧远端简陋的公厕。胡佛对这种不便没说什么,但托尔森却放在了心上,他指示在那间私人办公室隔壁配设卫生设施。这笔五千美元的支出不得不更换名目编列在联邦调查局的账上。胡佛此后再也没有造访过纽约分局,那处设施也就成了分局主管的私人盥洗室。

  本着对局长负责的态度,我力图以一个感到头痛的地方官员的角度来看待这次检查。头两三天里,因为要安排助手工作,得调整办公室,检查工作大多处于空转状态。我决心从第一分钟开始,要保证每项工作都能有效进行。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马隆的全面配合下,纽约分局立刻开始了全速运转。当特工们意识到三周之后就可摆脱我们时,他们就变得特别合作。没用多久,我就意识到该局的工作开展得相当不错。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我提不出多少不同的意见,好让这个分局更有效地运作。

  到了4月23日,检查工作如期完成,我们结束得早,甚至还有足够的时间乘着那辆“灰狗”赶在政府机关下班前回到华盛顿。这在胡佛时期是未曾有过的事情,他宁愿公务旅行延以时日。这次简化的检查进行得颇有成效,包括局长在内,每个人都很高兴。

  身为胡佛的耳目,就意味着会接受各种计划之外的任务,按照他们的说法,也就是特别任务和调查。我处理这类事情越多,胡佛就越倚重于监察处,并在第一时间将所有非常规问题交由我来处理。有一些是大案要案,配得上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在60年代末的电视连续剧《联邦调查局》(FBI)一片中扮演的角色。埃弗雷姆的角色是监察处处长的近似再现,而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我充当了米高梅电影公司摄影棚的联邦调查局联络与技术顾问。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搬上电视荧屏。海伦·甘迪是胡佛的私人秘书,也是联邦调查局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她有六十多岁了,在胡佛执掌联邦调查局之前,她就一直跟随在他左右。她聪明、机警且快言快语。由于知道她与老板关系极为密切,联邦调查局的每个人都竭力向她讨好。但当一封写给胡佛的注明“私函”的信件被耽搁时,胡佛就指示我对她办公室进行彻查。这让我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我不能责怪甘迪小姐,可也无法责怪其他人。

  为了找到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办法,我对局长办公室的运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包括邮件流程、人事管理和通信系统。但每一项都运行流畅,我很难想出什么改进办法。我建议给电话房的两名职员加薪,他们要负责局长室电话的接进和接出,要对胡佛办公室发生的每件事进行记录,还要留意局长的预约日程表。但我需要比那更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最后是展示科帮我渡过了难关,该科平时的工作是制作展览品和证据模型。展示科的专家为电话操作员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操作台,可以让他们更为有效地组织和参与作业。这个精巧的装置像个新潮的航空售票处,每个人,最重要的是胡佛,都非常高兴。

  胡佛有时会将我推入高风险的官僚斗争旋涡之中,这种斗争包括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之间的那些龃龉之事。有一桩特别的案子被遮盖起来。1969年3月14日,科罗拉多大学三十九岁的捷克裔俄罗斯史教授托马斯·里哈从家中失踪,而警方始终未能查出他的下落。联邦调查局知道里哈的行踪却不能告诉地方政府,因为这可能会危及秘密情报来源。但有位联邦调查局特工却向中央情报局的某个人吐露了情况,这人又转告给大学校长约瑟夫·斯麦里,斯麦里于是就做出声明,称里哈“活着且身体状况良好”。胡佛知道后,大为光火,要求中央情报局指证它的联邦调查局情报来源。但丹佛的这位中央情报局人员却拒绝这么做。




胡佛的执行人(3)




  第二桩令人恼火的事发生在国内情报处联络科,这里有十名联邦调查局特工与其他政府情报机构保持联络。其中一名叫萨姆·帕皮克的特工专司与中央情报局方面的联系工作。帕皮克与中央情报局有着实际的工作联系,于是告诉了中央情报局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所关注的问题,即联邦调查局没有采取足够积极的行动来对付美国国内的外国间谍。(这也是帕皮克的老板,主管国内情报处的副局长威廉·沙利文所关心的问题。)1970年,在帕皮克退休的时候,他给胡佛写了一封礼貌却不客气的信,催促他采取更多行动。胡佛怒不可遏,随后对我说他相信帕皮克的信是由中央情报局给起草的。

  作为这两件事的后果,胡佛把我召到他办公室并对我说道:“我想撤掉联络科。它每年花掉我们二十五万美元的经费,而别的机构从那里得到的甜头显然比我们还要多得多。让主管自己与其他机构联络好了。”

  “让我想想看,”我回道,“我想我们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白宫方面怎么办?您想继续直接和那儿联系么?”

  胡佛略加考虑。“除了白宫的以外,其他的全砍掉。”显然,局长决心已定,没有什么能改变的,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