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刚烈将军史迪威-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文苑 张星星 

作者前言 
第01章 扬城少年 第02章 西点学子 第03章 菲岛服役 
第04章 归国执教 第05章 欧战情报官 第06章 家居京华 
第07章 晋陕筑路 第08章 驻军津门 第09章 徐州受困 
第10章 蹉跎岁月 第11章 烽烟万里 第16章 厉兵秣马 
第17章 临危受命 第18章 兵败缅甸 第19章 闯出绝地 
第20章 纠纷迭起 第21章 印度练兵 第22章 云南整训 
第23章 卧薪尝胆 第24章 鏖战缅北 第25章 滇西反攻 
第26章 壮志难酬 第27章 悲愤辞世 
史迪威生平年表 

  刚烈将军史迪威        
      作者前言
    1944年10月19日,正当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约瑟夫·沃
伦·史迪威上将雄心勃勃地准备接受对所有中国军队的指挥权时,美国总统罗斯福
却屈从蒋介石的强硬要求,突然解除了他在中国战区的职务这就是引人瞩目的
“史迪威事件”。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
    1994年10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来到山城重庆的史迪威将军旧居纪
念馆,向刚落成的史迪威将军塑像献上了一只花圈,并发表讲话,高度赞扬了史迪
威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中国建立的合作关系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官方对
50年前所发生的事件的追悔呢?
    史迪威将军和中国、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二战时的中美关系都有着很深的联
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仔细地了解一卞
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和业绩。
    史迪威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帕拉特卡,长在纽约州扬克斯市,定居在加利福
尼亚州蒙特雷市的卡梅尔。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以自己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为骄傲,
而更愿意把自己称为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同时,他一生中曾5次来华,在中国的土地
上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和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在他心中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时常反复地强调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他17岁考入美国西点军校,到63岁因病逝世,从少尉晋升到四星上将,度过了
46年的军旅生涯。他曾在美军基层部队里服役,也曾在西点、本宁堡等军事学府中
执教;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烟中出生入死,也曾在军事情报战线上纵横驰骋。
然而,他的军事实践中最富有光彩的一页,是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场上书写的。
    1937年7月,当卢沟桥头燃起抗日烽烟之时,史迪威正在北平任美国驻华使馆武
官。他立即组织了情报小组,密切注意战争的动向。他向美国政府建议,应“以提
供贷款和军事装备的形式对中国进行援助”;并对正面战场的失利分析说,“蒋介
石对其统帅机构里的混乱负有直接责任”。
    1939年9月,史迪威任驻华武官届满回到美国,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立
即投入了扩军备战的浪潮中。他从旅长、师长升至军长,在美军的多次大规模演习
中显露才华,成为最受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赏识的指挥官之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中国战区于翌年1一月正式成立,史迪威
于3月受命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上任伊始,他便奔赴
缅甸指挥中国远征军作战,以保卫中国当时仅存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不料
惨遭失败。
    此后,他领导开辟了“驼峰航线”,尽力扩大对华援助;建立了印度兰姆加尔
和云南昆明两个训练中心,用以整训和装备中国军队;积极建议蒋介石改革军事制
度,提高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要求蒋介石取消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集中力量用于
对日抗战;组织和派出美军观察组赴延安,并准备直接向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提供美
国援助。
    1943年12月,史迪威率领中国驻印军向缅北发动反攻,给号称“丛林作战之王”
的日军第18师团以歼灭性打击,于翌年8月胜利攻占密支那。同时,他积极推动中国
远征军向滇西反攻,以便与驻印军在缅北会师,打通中印公路。恰于此时,日军发
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号作战”,国民党军队遭受严重失败。
    1944年7月,罗斯福多次建议蒋介石,由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前线总司令,统一
指挥国共两党的军队,以挫败日军的进攻。蒋介石开始时采取拖延战术,9月则以强
硬态度要求美国方面撤换史迪威。罗斯福为拉住蒋介石以维护战后美国在亚洲的利
益,终于作出妥协,于10月19日决定将史迪威从中国召回。
    史迪威将军为人正直,性格刚烈,生活道路曲折坎坷,特别是他在中国的13年
有许多传奇故事。读过本书,您可以全面地了解史迪威将军多姿多彩的一生,也可
以看到一位正直的战将如何被湮没在令人难以捉摸的政治漩涡之中。
                                              张文苑  张星星
                                                 1994年12月   
  刚烈将军史迪威        
      第一章  扬城少年
             “阳光地带”海风吹,沃伦出世天作美;
              南迁北栖旅欧洲,品学兼优“淘气鬼”。
    在邻近美国东海岸的帕拉特卡附近,有座种植园。从纽约州扬克斯城迁来的本
杰明·史迪威博士在这里兴办木材业,他和妻子玛丽·福勒,还有他们刚刚两岁的
女儿住在一所绿荫掩映的房子里。
    1883年3月19日,房子里传出“呱,呱”的婴儿啼哭声,声音很洪亮。新生婴儿
是个男孩,本杰明夫妇非常高兴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这孩子就是本书所要记述
的主人公——约瑟夫·沃伦·史迪威。
    63年以后,已成为美国四星上将的约瑟夫·沃伦·史迪威走完了自己的生活道
路,在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市的莱特门陆军医院辞世。由于他对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
重要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称他是美国的一位伟大将军,中国人民的一
位伟大朋友。周恩来也说:“中国人民将永远把史迪威的名字铭记心中。”
    他的故事,还是让我们从头讲起吧。
    第一个迎接小史迪威出世的,是他父亲本杰明的朋友——医学博士约瑟夫·沃
伦。在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市,沃伦医生以高明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人们的
信赖和尊敬。早在本杰明住扬克斯期间,他们两个人就是要好的朋友,这次本杰明
的儿子出世又得到沃伦医生的精心照料,他们的友情更加深厚了一层。他用沃伦医
生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命名,一来希望他们的友谊能在下一代延续;二来希望儿子
能像沃伦医生那样学业有成,给史迪威家族增添荣誉。
    沃伦医生是个言行一致、有责任心的人。后来,他到陆军服务。有一次,部队
处境险恶,他拒绝在后方担任军医署长,却甘愿冒生命危险挑起在前线指挥作战的
重担。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冲杀,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以身殉职。此后,
约瑟夫·沃伦的名字,在本杰明心目中有了永恒的位置。沃伦医生的美德和同他的
友谊,成了他对儿子进行品行启蒙教育的珍贵一课。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是1638年从英国迁到美国的尼古拉斯·史迪威的第八
代子孙。自1638年到1883年的近两个半世纪里,尼古拉斯·史迪威的后裔已繁衍到
1600多人。在斯塔腾岛、长岛、曼哈顿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和置下的产业。据史
书记载和家庭史料证实,史迪威姓氏可以上溯到1456年。就是说,史迪威家族已有
四五百年的历史。
    在尼古拉斯的后裔中,有不少人当过兵,其中的佼佼者是理查德·史迪威和加
勒特·史迪威。他们都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有过光荣的战绩,一个曾任上校,一
个成为将军。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的母亲的祖先姓福勒,也是17世纪30年代迁到美国的。
福勒这个姓氏的后裔,世世代代都没有脱离定居美国的殖民者主流,一直生活在英
国人、法国新教徒和荷兰人的群体当中。
    由此看来,约瑟夫·沃伦·史迪威是个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美国佬。1904年,
当他从西点军校毕业时,他毅然在毕业生登记表上填写了:“祖先是美国人”。当
时盛行的习俗是,填写自己的祖先,只写是来自哪里的移民,不愿说祖先是美国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