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征行-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平会议:正式否定博 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

  黎平是少数民族之乡,也是历史名城。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纠正错误战略方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历史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偏僻边远的小县城开始闻名。
  2003年3月31日,我们先游览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山城,宛如到了异域。随后,参观黎平会议会址。会址前门上方是陈云题写的“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几个大字,刚劲流畅的书法分外醒目。这个会址坐落在城关德凤镇二郎坡,是清朝嘉庆年间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前低后高。外围是青砖盒式防火墙,内为穿斗式山顶木结构。整座建筑为两层三进,通进深近40米,占地近800平方米,大小天井9个,天井两旁是厢楼,建有5间大厢房。楼上楼下,花格镂窗,木窗精刻花、鸟、鱼、龙等壁画,古朴典雅。房顶盖小青瓦,间有明瓦采光。平面如方印,开阔宽敞,被称为“印子屋”。20世纪30年代,这里是一家大店铺。作为会址,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多方走访当年的老同志,才最后确认下来的,如今辟有八个展室。
  讲解员一边介绍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一边讲解黎平会议情况。由湘入黔的中央红军,于1934年12月15日进占黎平。17日,中央纵队进驻黎平。中革军委和红军司令部住在会址这里,周恩来、朱德住在两边厢房里。李德住在会址后面并与之相通的福音堂里。毛主席住在另一条街上的房子里。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址的这个堂屋,北方人称之为客厅的地方召开会议,讨论通道会议未能解决的战略方针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发等。(目前写黎平会议的著述,都说陈云参加了会,但他本人在1982年6月12日回复中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宣传部的信中明确地说,“我并未参加黎平会议”。我以为应以他本人说的为准。)
  黎平会议仍由周恩来主持。博古继续讲了由黔东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主张。李德因身体不适没有出席会议,托人在会上转达了要坚持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湘西一带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毛泽东根据当时敌人已在湘西布重兵,并正向黔东北集结的严重情况,进一步阐述他在通道发表的意见,正式建议中央放弃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向黔北的遵义地区进军,在那里建立新的根据地。会议经过激烈争辩和反复讨论,最后接受毛泽东的建议,并通过根据他的发言写成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这个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
  这个会址,实际上是个纪念馆。工作人员对布馆陈列作了许多工作,找了许多知情人回忆会议的历史。讲解员指着1978年馆里同志访问周恩来的警卫员范金标写的回忆文章对我们说:开完会后,周恩来将中央政治局新决定的译文送给住在后面的李德看,李德大发脾气,质问周恩来。周的警卫员亲历了这个场面,回忆说:这是一个晚上,两人用英语对话,吵得很厉害。总理批评了李德,把桌子一拍,搁在桌子上的马灯都跳起来,熄灭了。我很少见总理发这么大的火,我们马上把灯点上。讲解员说:周总理本人在延安整风期间也讲过这段历史。她指着历史文献,介绍周总理的话说:中央的争论在黎平尤其激烈。“这时李德主张折入黔东,这也是非常错误的,是要陷入蒋介石的罗网。毛主席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我决定采纳毛主席的意见,循二方面军原路西进渡乌江北上。李德因争论失败大怒。”{1}
  讲解员对这段党史作过研究。她说:周恩来当时的认识转变非常重要。他是拥有最高权力的领导核心中央“三人团”之一,博古、李德的威信已大大下降,他们的话不灵了。自湘江战役后,周恩来就实际负责军事指挥和政治局的协调工作。这里的黎平会议由他主持。在此之前,他还没有与李德公开争吵过。在这次会议上,他的态度非常鲜明。所以,他在延安整风时讲这段历史还说:“此后我与李德的关系也渐渐疏远。我对军事错误开始有些认识。军事指挥与以前也不同,接受毛主席的意见,对前方只指出大方向,使能机动。因此遵义会议上我与博古的态度有区别。”周恩来襟怀坦白,人们都能谅解他的过错。在黎平会议上,周恩来的态度具有决定意义。他是会议的主持者,又是中央领导层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他的认识转变,黎平会议不可能取得成功。
  讲解员继续讲解道:黎平会议由于是政治局的会,许多军团的负责人没有参加,但接到政治局的决定和中革军委根据政治局的决定下达的命令后,无不称快。聂帅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议,是我们战略转变的开始。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出,去湘西已不可能也不适宜,决定向遵义进发。这样一下子就把十几万敌军甩在了湘西,我们争取了主动。”{1}杨尚昆前年出版的回忆录也说:黎平会议的决定是在行军途中由军委电告我们的。我们当即向师以上干部传达,大家听了十分高兴。这一来,打乱了蒋介石原来的部署,把几十万敌军甩在阻挡红军去湘西的道上,使我们取得了主动。彭老总立刻和我联名向军委发电,坚决支持新的战略方针。讲解员很充满自豪感,缀上一句:历史证明,在我们这里开的黎平会议及其决定,是正确的。
  黎平会议有两项主要内容。除讨论战略方针外,还讨论了红军反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战争以来的失败问题,对中央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了初步的批评,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会议,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这就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黎平会议后,也有两项重要决策。讲解员说,一是朱德、周恩来在第二天就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布“为执行黎平会议决议作出的行动部署”的命令,明确规定了红军的具体军事行动方针和路线,同时要求红二、六军团在湘西积极活动,调动湘敌,随后向黔境移动,以钳制黔境敌军;要求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动新的进攻,钳制川境全部敌军,以策应中央红军向川黔边进军。二是鉴于部队减员很大,军委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撤销了在江西出发时主要由扩红招募的新兵组成的第八军团建制,将其部队并入第五军团。中央的第一(红星)、二(红章)两个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五军团调回军委工作的刘伯承,重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员,陈云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各军团也缩编机关,凡是能战斗的人员和轻重武器调给战斗部队,抛弃许多“坛坛罐罐”,解散庞大的挑夫队伍。这两个决策保证了黎平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1}
  讲解员非常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她说:红军长征在我们贵州开了许多会都很重要。在党史上,最有影响的就是两个会,一个是遵义会议,大家比较熟悉。再就是黎平会议。它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同样有重要地位。因此,1982年,黎平会议会址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后,先后成为共青团中央和我们省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希望今后成为全国性的教育基地。

应高度评价黎平会议的历史地位

  这次考察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发现了胡锦涛同志对黎平会议的论述。这是1986年10月他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到黎平参加“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发表的讲话。会址陈列室,既有发表讲话的照片,又有讲话文稿。
  锦涛同志说:
  黎平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当时红军冲出了国民党的重围,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及时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肯定并采纳了毛泽东同志西进贵州的正确意见,确立了红军北上黔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行动方针。这就使中央红军开始从被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