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征行-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合作研讨、共同开发。比如,那座“鸡鸣三省”大桥,三省不合作,怎么建得了?如果说,“鸡鸣三省”会址只在我省,与你们不相干,人家有积极性吗!?按照小平同志的思路,对这样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将“主权”问题暂时搁置,先共同开发再说。如果你还要“各自表述”也不是不可以,但也有一个前提,要承认人家也在“鸡鸣三省”大范围之内。否则,这一争论也将是无休止的。

红军四渡赤水河之一渡渡口——土城 

  在四川叙永石厢子村访问当年给红军做挑夫的93岁老人
  108
  鸡鸣三省的岔河地区 
  {1} 周恩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1943年11月27日),《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
  {1}罗开富是倾向于“石厢子说”的。他考察后写道:我从一些史料上看到,1935年2月4日,留在中央根据地的项英致电中央,批评中央:自出动以来无指示,无回电,也不对全国部署总方针。2月5日,项英又来电要求“立复”。为此,张闻天立即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了讨论,并于当天复电项英。这说明“5日当天张闻天就代表中央复电给项英了,他应该已是党的总负责人了。而2月4日,中央领导和军委纵队驻在四川石厢子,5日由这里出发经石里等地,傍晚才进入云南扎西水田寨。如此看来,博古交权应在四川石厢子,而不是在水田寨。”参见《红军长征追踪》(上卷),第226页。
  {1}罗开富在1984年徒步走长征路也到此作过考察。他说:红军长征时,岔河口住有三户人家,分属三个省,隔河相望,相距都在70米左右。这三户是云南的罗家、贵州的张家和四川的赵家。云南和贵州的两家早都搬走了,现在赵家仍在原址。赵家的户主名叫赵再恒,今年66岁,红军过岔河口时16岁。1934年2月3日下午,来了100多红军,都没有马匹,也没有背短枪的,都背着长枪,由他父亲帮助摆渡到贵州张家那个村庄去的。以后好多天再没有见到红军,红军也没有在赵家停留。参见《红军长征追踪》(上卷),第221—222页。这也说明周恩来讲的“鸡鸣三省”那个庄子,不可能是岔河。
  {1}《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页。

扎西会议及其学术讨论会

  中央红军在1935年2月5日上午离开石厢子后就向云南扎西方向前进。当年红军到达扎西时,先要通过绝壁险道两合岩。这个地方,我在2000年底去过,确如陈云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所描述的:“经川黔边沿赤水河上游西走,经过许多小路,为赤军西行以来湘黔两省从未经过之小路,尤以两合隘(岩)为最险要。由两合隘进威信县为三十里,两边削壁中有水沟,一边山崖上凿一人行道而通过,只要道路破坏五尺,军队即无法通过。”红军历尽无数困难,于旧历正月初三到达云南威信县。次日夜间下起了数十年未见的大雪,后来传为红军带来瑞雪、扎西必有喜事的佳话。
  红军在向扎西集结的行军途中,中央领导人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除前面提到的对会址仍有争议的“鸡鸣三省”会议外,6日至8日在大河滩、9日在扎西镇还连续召开会议。这几次会议,除少数学者认为应称之为威信系列会议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俗称的“扎西会议”。
  由于扎西会议是在遵义会议后中央领导参加人数较多、讨论议题比较重要、对党和红军的发展影响比较深远的一次会议,因此,也是党史界学术研讨相对多些的一次会议。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1996年10月9日至12日在扎西召开了有来自北京、昆明和昭通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的“云南省红军长征过扎西理论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集中检阅了扎西会议的研究成果,将对扎西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我没有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但在2003年4月到云南考察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走过的一些长征路的过程中,了解到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一些情况,翻阅了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其他部门编著的一些书籍,弥补了2000年前考察扎西会议的若干不足。
  1996年10月的扎西会议学术讨论会,详细研讨了1935年2月上旬在向扎西进军途中召开的一系列中央会议的内容,高度评价了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即:
  ——实现了中共中央负总责的人事交接。与会同志普遍赞同“鸡鸣三省”会议的花房子说。按照这一观点,张闻天代替博古担任中央最高领导职务,是在扎西会议决定的。尽管“鸡鸣三省”会议的地点还需继续考证,但持此说的同志要作这样的表述,在我看来,也不必反对。
  ——重新开始实施中央对全党工作的领导。张闻天主持中央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讨论项英急电讲的中央苏区问题,向中央分局发出了“万万火急”电,指示项英应毫不动摇地坚持游击战争,立即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成立中革军委中区分局加强领导。随后,又向湘鄂川黔省委、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等地的领导发出指示电,对当时急需解决的军事路线、组织领导和白区工作等重大问题作了部署。从而,扭转了一个时期中央领导的被动局面。
  ——总结了土城作战失利原因。毛泽东讲了三条教训:一是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是四个团,实际是六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二是轻敌,对川军主力的战斗力估计太低了;三是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攻打赤水县城。今后力戒之。
  ——根据敌情变化,确定了中央红军新的战略行动方针。一渡赤水后,一面作渡金沙江的侦察,一面准备在川滇边机动。2月7日至11日,中央和军委鉴于川滇追敌有向红军形成夹击之势,渡河计划难于实现;而黔北敌军兵力空虚,决定回师东进,在川滇黔边先作发展。这一新的战略行动方针,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为便于机动连续作战,对中央红军各军团实行整编。除保留干部团外,全军缩编为16个团,分属第一、三、五、九军团指挥。同时扩红3000多,充实了红军作战力量。
  ——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这是在遵义会议上指定张闻天起草的,于2月8日在威信大河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这个决议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系统总结和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批判了以李德、博古为代表的机会主义军事路线。为下发部队传达宣传,政治局还拟定了“决议大纲”。2月10日,政治局召开营、科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传达。随后,中央领导人分别向中央红军各部传达,并将“决议大纲”电告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央分局和红二、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令其传达贯彻。
  ——决定成立中共川南特委,组建红军川南游击队。根据缩编命令,中央选派两个多连的干部与叙永特区汇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在川滇黔边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建红色根据地。这支游击队后来又有发展,牵制了川军对中央红军的追击,策应了主力红军北上。
  扎西会议的上述决策和部署,表明遵义会议开始的新的中央领导,不仅在军事上使中国革命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而且对党的各项工作加强了全面指导。

白沙会议决定二渡赤水

  扎西会议后,中央红军迅速转兵东进。2月15日,军委纵队进抵四川古蔺白沙。
  古蔺,古为西南夷地,多彝、苗族聚居。唐代置蔺州;清初“改土归流”,移汉民入蔺垦殖;清光绪年间(1908年)置县,始称古蔺。白沙位于县境南端,距离县城百里,赤水河北,是赤水沿岸较大的一个平坝,也是古蔺县内较早的场市之一。这里山川相依,周围群峰耸峙,含青滴翠。毛泽东和军委领导在这里住了两夜。中央政治局和军委在白沙鱼塘湾崔家祠堂举行会议,决定在太平渡、二龙滩等渡口二渡赤水河。
  中央红军为摆脱敌军的夹击,在川滇黔边来回翻山越岭,东突西奔,穿插行军,这样的战略战术是过去的军事领导不曾用过的,也是许多干部战士未曾见过的。一些人不理解,对中央放弃北渡长江的战略方针产生疑虑。为了使全军指战员明确新的作战行动的目的和任务,增强战斗信心,需要开展宣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