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58-幼科折衷-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和中桔梗汤x 茯苓(一钱) 半夏(七分) 陈皮(八分) 白术(八分) 生姜(九片) 枳实(八分炒) 
浓朴(八分,姜汁炒) 桔梗(八分) 
x荆黄散x 荆芥(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六分) 加槟榔末(一钱) 木香(五分) 
x二陈汤x 茯苓 半夏 陈皮 甘草 白术 

上卷
诸泻
属性:总括 脾虚胃弱病根成,水谷如何运化行;清浊相干应吐泻,久传虚泻使风生。 
脉法 泄主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者死。 
《内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湿胜则濡泄。夫脾胃同湿土之化,主腐熟水谷,胃气和平,饮食入胃, 
清气则输于脾土,归于肺金,行于百脉而成营卫。若饮食一伤,起居不时,损其胃气,则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飧泄 
矣!(批∶大凡泻属气虚、火、痰、食积,泻水而腹不满者是湿。饮食入胃不行,完谷不化是气虚;肠鸣泻水,痛一阵, 
泻一阵是火;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是痰;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是食积。) 
暴泄非阴,久泄非阳。诸书皆以泄泻宜利小便,此乃万古不易之定论。若久泻脾虚,阳气衰弱,伏于阴中,若用 
淡渗之药是降之又降,抑其阴而重竭其阳,则阳愈削而精神愈短矣。宜用升阳气药,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防风甘草治之。 
大法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病去矣,此东垣治法。 
冷泻多是白水,泻密而少,腹痛而鸣,眉皱目慢,面带白色,额上汗多,此为冷泻,用守中汤、益中膏。 
热泻大便黄色,如筒吊水,泻过即止,半日复然,心烦口渴小便黄少,食乳必粗,此为热泻,用五苓散及香茹饮。 
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故大便不聚,臭如破卵,宜三棱散。 
水泻谓之洞泻,乃阴阳不顺,水谷不分,泻黄水而小便少,番次密而无度,此为冷热相激,清浊浑乱。或因乳有热 
气,遂以哺之,令儿脾胃不和,水谷交杂而下,以 咀五苓散加薏苡、车前子、半夏水姜煎服,后用香薷饮。妙! 
积泻者脾气虚弱,乳食入胃不能运化,积滞日久,又为冷食所伤,传之大肠遂成泄泻。留连不止,诸药无效,盖以 
积在脾胃,积既未除何由得愈。宜先去积后止泻,泻止实脾则病除矣。三棱散、香橘饼、参苓白术散。 
(批∶燥湿,四苓散加苍术,倍加白术。甚者二术炒为末,水饮调服。气虚用人参、白术、芍药。火宜伐火利小水, 
四苓加滑石、黄芩、栀子、木通。痰用海石、青黛、黄芩、神曲为丸服。或用吐,以提其清气。食积宜消导疏涤之,神 
曲、大黄、枳实之类。水泻用苍术、浓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地榆,甘草,冬加干姜。胃不和者用胃苓汤。世 
以涩药治泻,病久而虚者可,若初得必变他症,为祸不小。不知泻多因于湿,利小水者为上。) 
惊泻者粪青如苔,稠若胶粘,不可便止,但镇心益肝,和脾胃,消乳食,斯为治矣,投三解散、五苓散,水姜仓米 
煎服。 
疳积 泻,其候面赤,萎黄,肚胀脚弱,头大项小,发稀直竖,肌肉削瘦,不思饮食,昼凉夜热,或腹内有 瘕气 
块,泻则颜色不等,其臭异常。其泻有时或一月半月一番,自泻自止,先用当归散加三棱、陈皮煎服,次投三棱散。 
俗云∶受肚泻,乃饮食满腹、脾弱运化不及,故积满而泻,泻尽而止,后又如是,宜调脾胃,节饮食为上。 
〔附方〕 
x守中汤x 桔梗 苍术 甘草 姜汁 
x益中汤x 肉果 丁香 砂仁 诃子 陈皮 青皮 马芹 甘草 
x五苓散x 见惊风症内。 
x香薷饮x 见诸吐症内。 
x三棱散x 莪术 三棱 益智 陈皮 神曲 麦芽 甘草 嗽加半夏。 
x香橘饼x 木香 陈皮 青皮 浓朴 砂仁 神曲 麦芽 三棱 
x参苓白术散x 人参 茯苓 白术 砂仁 薏苡 莲肉 扁豆 甘草 桔梗 山药 
x三解散x 见惊风症内。 
x当归散x 当归 赤芍 大黄 川芎 麻黄 甘草 
x四苓散x 泽泻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 加木通,水煎服。或为末,白汤调下。 

上卷
吐泻
属性:总括 小儿吐泻有多般,不可将来一例看;若见神昏目慢候,慢脾惊搐要提防。 
脉法 洪者为热,弦者为痛。微弱渐迟者死,渐大者生。若有宿食留饮,气口脉必弦滑。 
《内经》曰∶脾虚则泻,胃虚则吐。又曰∶食滞于胃口者为吐,食滞于大小肠者为泻。又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 
钱仲阳曰∶吐乳泻黄,伤热乳也∶吐乳泻青,伤冷乳也,皆当下之。则知虚实寒热皆能成吐泻之症。又有伤风吐泻, 
身温、乍凉乍热、多睡气粗,大便黄白色,呕吐乳食不消,更兼咳嗽。先服大青膏发散,后用益黄散和胃。若吐泻身热 
多睡,能乳吐痰,饮水不止,大便黄水,此胃虚之症,先用白术散生津止渴,后用大青膏发散风邪。 
钱仲阳曰∶小儿初生三日内吐泻,身热不思乳食,大便青白,乳食不消或白色,是伤乳,当下之,然后和胃。夏至 
后吐泻身热,或伤热,或伤乳,吐乳不消,泻深黄色,宜香薷散之类。小儿伤食及湿热作吐泻者,须以胃苓汤进,反 
觉平安。 
凡遇小儿吐泻,惟恐脾虚生风之患。《心鉴》云∶儿分长幼,察病虚实。有吐泻三五日发风者,有一日半日而发 
者,大抵女孩以吐为急,男子以泻为迫。若气虚暴泻暴吐,才作便得之。惟有疳泻不成,风候久则终于虚乏不治矣。但 
泻宜实脾为主,吐以生胃为本,截风之药略加用之。凡惊药及寒凉之药初不可用。大热药慎勿妄投。 
钱氏不分寒热吐泻,而曰皆当下,恐未妥当,不若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自然平复。 
〔附方〕 
x胃苓汤x 苍术 白术 猪苓 泽泻 浓朴 陈皮 茯苓 甘草 加桂少许 
x大青膏x 见惊风症内。 
x益黄散x 见疳积症内。 
x五苓散x 去肉桂,用甘草。 
x理中汤x 俱见惊风症内。 

上卷
霍乱吐泻
属性:总括 病患霍乱事堪惊,吐利交并又转筋;心腹痛疼时眩晕,宜分干湿审三因。 
脉法 脉来浮洪者可治,微而迟者难生。 
《内经》曰∶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有土郁之发,民病呕吐霍乱注下(湿土霍乱即仲景五苓散、理中汤之类)。 
有水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霍乱飧泻。体重腹痛筋骨强并(土虚风胜霍乱,即罗谨甫桂苓散、白术散之类)。有热至 
则身热霍乱吐下(热霍乱即《活人书》香薷饮之类)。 
仲景曰∶邪在上焦则吐,在下焦则泻,邪在中焦则既吐且泻。夫小儿霍乱之候,皆因饮食内有所伤,外有所感,阳 
不升,阴不降,乘膈而成,故卒然吐泻并作,挥霍撩乱矣。为病之源有三∶吐者 也,心火炎上之疾也;泻者湿也,湿 
土注下之疾也;转筋者风也,木火挠乱之疾也。由夏秋之间,湿热大作,风凉乘之,入于脾胃。三气俱作所以上吐下泻 
而转筋也。治法以生姜细切,渍以新汲水,调益元散顿服之可愈,或五苓散、桂苓甘露饮。切勿与谷食米饮,如饮下咽 
立死。待泻后饥甚可与稀粥。 
霍乱亦有病症不同,有心腹卒痛、吐利寒热、头痛眩晕,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腹并痛则吐利俱作,甚 
则转筋入腹则毙。盖阴阳反戾,清浊相干,阳气暴升,阴气顿坠,阴阳痞膈,上下奔趋。治之惟宜温暖,更详其所因而 
调之。因风则恶风有汗,因寒则恶寒无汗;湿则重着;暑则热烦,此外因所致。元气不足,郁聚痰饮,痞膈满闷,随其 
肠泻而作,此内因所致。其或饱餐恣饮填胀停凝而发,此非内外因也。 
小儿夏日多食生冷,因脾虚不能运化,加以外感风寒,则挥霍撩乱,上吐下泻也,令人仓卒,躁扰痛闷,似有鬼神, 
然实非鬼神,乃饮食痞膈,上下不通,将欲吐泻,故如是也。(批∶霍乱死者胸中尚有暖气,急以盐填脐内,灸之不计 
壮数,此法灸之立苏。) 
钱仲阳谓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皆当下之。详夫此理,乃迎夺之法也。不若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 
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自然平复。(批∶干霍乱吐、泻不通,最为难治,用软鸡翎蘸清油探喉中即吐,或盐 
汤白矾汤灌之亦可。) 
《经》云∶湿霍乱死者少,干霍乱死者多。夫干霍乱者,忽然心腹胀满,胸胁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是俗谓 
之绞肠痧,最难治,死在须臾,升降不通故也。治法先疏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