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作dna-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那本杂志停刊,我失业了三个月左右。朱邦复寄了张照片给我,是他的工作室。
  计算机桌前,有张他的椅子,有张他左右手沈红莲的椅子,还有张空的椅子。他说是给我留的。
  只有他这种疯子会想到和我这样一个当时对计算机一无所知的人,一起开发别人认为痴人说梦的智能计算机吧!
  我没有去,也许是因为我比较理智吧。我接下一个四十年老杂志的改版任务,开始一段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的冲刺。
  但是在别人都已在深夜里沉睡,我在一片凌乱的案头与地板间,一面为工作的进展而兴奋、激动,一面会望向夜色深沉的北方,握握拳头,轻声说:“嘿,朱邦复!”
  朋友的激励,可以是一句话,肩膀上轻轻的一拍,一个眼神的交换,也可以只是心底的一个承诺。
  在成长的过程里,朋友一直是我最重要的滋养。青少年时期,朋友帮助我形成了一个健康的人生观。出了社会之后,我有许多既是同事又是朋友的伙伴,在工作上相互激励。当然,我必须还要感谢一些人。在关键时刻,他们往往拿出一种比我自己对自己还要强烈的信心、还要宽容的支持,陪我走过风风雨雨。
  前些日子,朱邦复告诉我,有一位年轻人写信给他要和他一起工作。这个年轻人上小学的时候读了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立下了这个志愿。就是我写的那篇文章。


有一个对手的重要


  我们需要朋友。我们也需要对手。
  朋友可以从感情上带来最好的鼓励,对手则可以从理智上带来最深的刺激。善用对手的刺激,可以学到最重要的工作方法。
  为什么朋友反而不能?
  两个理由。
  一、朋友是“并肩作战”的。并肩的人,只能观察我们侧面的一边而已。不容易看出真正的弱点,所以也谈不上如何建议强化你的弱点。
  对手不是要和你正面冲突,就是要从背后杀你个措手不及。不论从正面攻击还是背面偷袭,他们的观察最全面。
  对手发动攻击的时候,必须针对你的弱点,来展现他们的所长。所以,光是从他们的攻击中,你就可以体会他们最强的是什么,而你最弱的又是什么。
  二、有时候,朋友也会看到你的一些弱点。然而,弱点就是疮疤,指出一个弱点,就是揭一个疮疤。朋友都太珍惜与你的友谊,不舍得伤了你的感情,破坏你们的来往,所以,朋友往往最不可能实话实说。指不出你的弱点,你也就学不到本领。
  何况,朋友都是免费的。免费的知识,来得太容易,不容易珍惜。
  所以,我们在情感上需要朋友,在知识上需要对手。有一个相互比较、竞争的对手,往往可以带来可长可久的成长。
  孟子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很多人没法这样看待对手。由于对手和敌人往往只有一线之隔,甚至一体两面,所以,对手也很容易引申为仇人。如此这般,看待对手的时候,首先就混杂了情绪。
  敌人和仇人的一切,当然是不好的。哪有向敌人和仇人学习的道理。
  不少人在碰到对手的时候,首先是不屑,觉得对手的东西不怎么样,然后是愤怒,因为发现这不怎么样的家伙竟然有很多人喜欢,甚至还威胁、超越自己,最后则发展到不能在他面前提到对手的只言片语。
  其实,越是敌人和仇人,可学的东西才越多吧。对方要消灭你,一定是倾巢而出,精锐毕至。在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的时候,也就是传授你最多招数的时候。敌人为了激怒你,伤害你而使出的一些下作手段,不是任何其他老师能教你的。
  所以,如果你有个对手,很强的对手,你应该打从心底欢喜。就像每天要照照镜子,你要每天都仔细盯紧这个对手,好好欣赏他,好好跟他学习。
  而最好的学习,永远来自于你和他交手,被他击中的那一刻。


为受伤而叫好的时刻


  学武的人,都要懂得睁大眼睛,看清楚别人的拳头和刀子是怎样舞动的。即使刀子最后闯入空门,刺进身体,也一定要看个清楚。看清这一次,下一次就多一分保命的机会。
  在武的世界里,这是性命攸关的问题,不能马虎。在文的世界里,看起来牵扯不到生死问题,所以容易轻忽这个道理。然而,注意对手的每一个动作,其道理及重要性是完全相通的。
  最好的学习,永远来自于和对手交锋,被他击中的那一刻。最重要的,是在被击中的那一刻,千万不要因为痛苦、紧张、愤怒而乱了手脚。你要懂得在痛苦中品味另一种快感:终于有一招是你无法招架的,可以好好揣摩一下其中的奥秘。往往,伤得越重,体会越深刻,越可能重新锻炼自己,改造自己。
  所以,我们被击中的时候,不但要沉着,甚至要冷静到因为自己被击中而暗暗叫好。
  从表面上看来,你从对手身上得到的学习机会,没有那么直接、明显,然而,光是承受他带给你压力的这件事,就是很珍贵的机会,日后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
  多年前,我接任一个公司的经营。因为清理一些合约问题,所以和一个原来相识甚至可以说是朋友的人产生了立场和利益上的冲突。他采取了很激烈的手段回报。黑函、电话骚扰源源不断,公司上上下下被困扰了很长一段时间。
  刚开始碰上这种事情,当然争执得面红耳赤,我不知道如何反击,也不知道如何自处。但是随着他的攻击火力越来越旺,上的课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我也就逐渐掌握如何应对。大约一年之后,我可以很轻松地把所有的攻击不当回事了。他看我居然不为所动,也就停火了。
  停火一阵之后,他约我在福华饭店吃西餐。
  见面第一句话,他说:“郝明义,我可是非常看得起你。我没有因为你身体的不方便,没有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没有因为我认识你的太太,而对你有丝毫手下留情。我该发动的攻击,都发动了。我对你可没有放水。”
  我对这个在年纪上算得上前辈的先生,也欠了欠身子,表达了对他的谢意。
  我的确应该感谢他。在日后又遭遇到一些类似的状况时,若不是他给我上了一些基础训练,我不可能那么淡然面对。
  人世间的事情,大多谈不上真正的深仇大恨。主要不过是立场的冲突罢了。一旦双方的立场有所转换,利益和冲突的因素也就会转变、消失。所以,不要随便把对手视为敌人或仇人而带进太多情绪化的东西,这样我们才可能冷静地观察对方,客观地审视自己。
  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交手的过程中学到东西。


更上层楼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如果说三十岁之前的第一个阶段,是靠我们的努力与劳力来工作,那么三十到四十岁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就要靠专业与经验来工作了。
  简单地说,如果前面的阶段是在基层里磨练,现在则是可以更上层楼、向一个更高职位挑战的时候了。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可以进入这个阶段?
  从主观上来说,要进入这个阶段,大致能够体会到以下几件事情:
  1。你已经在工作的技能上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工作相关联的上下游环节是怎么运作的,都已经相当明白。
  2。即使没主持过,也参与过一些重要任务。这些任务中,有成功的,更有失败的。成败经验可以七三开,但绝不能没有失败的任务。没有失败的任务,表示你对这个工作的探索还不够,在这个工作上接受的训练还不够,体会也还不够。
  3。你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掌握,换言之,已经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强弱所在。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
  4。懂得观察别人的工作,可以体会竞争对手的强弱所在,以及对方在工作上出招的意义及其作用。
  5。要有自己承担失败的准备。
  6。有信心也有准备组织团队内部运做,以及这些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协调。
  7。对自己更上层楼之后可以做些什么不同于别人的事情,大致已经有设想与看法了。
  当然,这些都只是更上层楼的充分条件。另外,还有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就是机会。
  然而,机会之出现,有其因缘,不是受个人意愿左右的事。读章回小说,经常看到“怀才不遇,抑郁以终”的人物。怀才没有一定要遇的道理。大致可以比喻为买奖券不一定会中奖的道理。
  我听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