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作dna-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多么自以为经验老到地处理这些事情。而今天回想起来,其中又有多少强自镇定的青涩。
  当然,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的结果,也带来些副作用。
  后来,连那两个小时也几乎没有睡着。眼睛是闭着的,身体是疲倦的,但就是整个思绪在高速运转着。在自以为最沉的睡眠中,隔壁房间闹钟指针的走动声,十楼以下巷道里的狗吠声,都像情人的低语,那么轻,又那么清楚地不让你漏掉任何一个音节。事实上身体确实有了点儿问题了,但,要做的事情已经有个形貌出现了。
  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毕竟开动了。全速开动。
  你有过这样的回忆吧?我的朋友。


行业与职业的时态


  不论是在上班族的中层主管的世界里,还是在自己创作性工作的世界里努力了相当一阵子之后,难免会面对一个问题:这个公司、这个工作,或这个行业当真适合我吗?
  到了高层主管之后,问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在基层的时候,问这个问题又太早。所以,一个中等程度的主管,不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所谓中等程度,我认为是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很多顾虑因素,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回归到行业、或是职业的基本特质。如果是行业或职业的基本特质适合自己,那么即使一时的环境或角色不对劲,只要改变一下环境或自己的角色即可。反之,如果基本特质不对,那么一时的环境或角色让你虎虎有生气,那也只是运气或凑巧,不足为恃。
  如何区分行业的特质,有很多方法。其中有一个,是时间。
  有些行业,是属于未来的。譬如计算机和信息业。这种行业以“先进”为产品。产品在问世的时刻,往往就已经过时了,更别提上市三个月的产品。行业里的人物,永远要乐于活在一个比现实快几步的世界里。
  有些行业,是属于现在的。譬如餐厅和许多娱乐行业。这些行业以“新鲜”为产品,最重视的当然就是今天、现在。行业里的人物,永远要乐于和实时的变化互动。
  有些行业,是属于过去的。譬如古董拍卖。这种行业以“陈旧”为产品。行业里的人物,永远要自得其乐于故纸堆里和历史掌故之中。
  当然,有些行业则是混合的,未来加现在(譬如月刊),或现在加过去(书店)等等。
  我自己在图书出版业里工作到现在,深深为这个行业着迷的,就是图书出版是一个兼顾了三个时态的行业。
  对于图书出版,现在当然是很重要的。出版切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产品,出版轰动一时的热门产品,都需要关注“现在”。
  许多书籍的研发或写作,又往往要牵涉到三五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所以,工作起来又需要关注“未来”。如果光是注重“现在”,难保三五年或十几年后风光不在。
  图书出版中最珍贵的资产,又往往是“再版书”,也就是过去的产品。一个出版公司的再版书越多,才能越长久。所以,出版工作的人,又要不时回头检查一下过去的作者和书籍。
  当然,同样一个行业或公司里,因为涉及的领域不同,对时态的关注也有所不同。同样是计算机业,研发部门是“未来”时态,销售部门则是“现在”时态。
  人对时间的观点与敏感度大有不同。因此在判断自己个性和行业属性的时候,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参考一下。


创造还是交换


  除了职业或行业的特质之外,还要认清自己工作的取向。
  经常听到的说法是,工作取向有两种:一种是做事,一种是做人。
  我们也可以这样区分工作的取向:一种是创造的,一种是交换的。
  这里所说的创造,不同于创作。交换,也不同于交际。
  讲究个人创作的工作,不见得一定就是创造。讲究人际交往的工作,也不见得一定就是交换。
  以一个绘画的人来说吧。绘画是创作。然而同样是绘画,有人埋首追求自我画艺的精进;有人则花很多精力琢磨如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如何推广自己的画作。所以,虽然都是在做创作的工作,前者是创造的成分居多,后者则是交换的成分居多。
  政治是重视人际的工作。但是,有些政治人物擅长于开创未来的构图,有些政治人物则擅长于交换众人的力量,掌握现实的机会。
  创造和交换,没有一定的优劣之分,而只有取向的不同。顶多,再看一下动机的高下。
  重要的是,看自己的取向,能不能符合行业或职业需求的特质。
  行业或职业,如果需要绝对的创造或绝对的交换,比较好办,我们很容易判断自己适不适合。但是大部分行业或职业却是混合的,可以用创造来发挥,也可以用交换来发挥。所以,更要特别细心地体会自己的取向。
  同样一个编辑工作,同样一个营销工作,同样一个人事行政的工作,往往可以因为工作的人善于创造,还是善于交换,而产生截然不同的面貌。
  最可惜的是,明明自己善于交换,却要嫉妒善于创造的,因而非要排挤别人不可;最不值的是,明明自己善于创造,却不能忍耐孤独,还要不平于别人善于交换,因而愤世嫉俗。不论创造还是交换,重点毕竟还是在工作上。
  不过,要交换,应该提醒自己不能把是非、人格也拿来交换。当然,也不能把自怜自艾或一意孤行错以为是创造。
  懂得创造或交换的人,其实都是聪明人,聪明人怕的都是以少为多,沾沾自喜,结果半途而止。
  所以,如果有幸,我们会发现,最大的创造之中,会出现最多的交换。最多的交换之中,也会出现最大的创造。
  认清自己是属于创造还是交换,越早越好。最晚到中坚干部这个阶段,一定要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否则,接下来的路很难走下去。


细腻的心思


  成为骆驼久了之后,对周遭的世界很容易麻木。
  新手阶段所陌生的工作方法,已经老练;工作程序,熟门熟路;业务对象,称兄道弟。一天又一天的日子,在稳定中重复着。
  就像背负着重担的骆驼,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一步步前行,而入目的景色,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于是,比起基层和高层,中层干部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注重一些生活上、工作上的细节比较。这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导致的,因为只有从一些小细节的比较上,才能体会到自己脚步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
  如同胆固醇可以分为好的胆固醇和坏的胆固醇两种,中层干部这种细腻的心思,用到不同的方向,也会有好坏不同的效果。
  用在工作上,是个很好的方向。
  由于这时对于自己的工作与业务可以深入体会到一些极细的地方,所以中层干部可以把许多工作执行得极为细致。也因为对工作细节的掌握最为充分,所以在公司这所大学里,中层干部又是新进同事的讲师,能引导他们尽快进入状况。
  中层干部又被称为中坚干部,正是因为如此。
  然而,太细腻的心思,也可能用到别的地方。
  中层干部也可能是最爱比较待遇的一群人。比较同事的待遇,比较同业的待遇。
  这里的待遇,不只是指薪酬,而是来自老板的一切待遇——包括老板一个小小的称许,一个关爱的眼神。道理很简单,在干枯的沙漠里,任何一点小水滴,都可能产生巨大的效应。
  所以,一不小心,中层干部细腻的心思,也可能让自己只注意到不如别人的地方。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待遇更好一些。越这样想,沙漠里的日子越不好过。越不好过,越要这样想。
  中层干部细腻的心思,得好好运用。


最佳状态


  在一个中层的位置上,人的因素也要特别留意了。
  因为,一方面你继续是别人考核与观察的对象;另一方面,你也有了自己要考核与观察的人。
  不论希望自己被提拔,更上层楼;或是想要提拔别人,找个得力的助手,都要对人的因素有所了解。
  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先谈论的,当然是能力。
  虽然,能力是一个名词,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能,讲究能量的强弱。
  一个是力,讲究力量的稳定。
  能力的强弱固然重要,稳定更不在话下。强大而不稳定的能力,就好像《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六脉神剑。力量使得出来的时候,固然石破天惊;力量使不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