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作dna-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棒喝,也要不断地练习、掌控。
  立场、方向、方法、惯性。
  不论在任何时刻,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提醒自己来做个分析、做个训练,让我们像个旁观者一样盯紧自己的每一步动作。
  当然我们会出错。或是我们明明以为清楚自己的立场,但是事后才发现拿捏错了;或是立场抓对了,但是经不起别人各种理由的游说,又把方向搞反了;再或者,立场和方向都掌控得很不错,结果却是执行的方法出了很大的纰漏,把一局绝妙好棋下成一局死棋。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立场、方向、方法以及惯性是在自己的掌控下进行的,即使最后的结果一塌糊涂,那只能说明我们历练不够、才能不足、技不如人。结果虽不如意,但一切都已尽我所能。相反,如果我们掌控不住自己的立场、方向、方法以及惯性,那么即使最后大获全胜,那也只是运气太好,应该汗颜。
  要判断自己能力的进退,与其看事情的成败,不如反省这些掌控力道的消长。


立场的层次


  处理一件事情的立场,就好比建造一栋楼房的地基,是最根本。
  从人生规划,到日常的工作与生活,我们每天面对任何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都牵扯到立场,只是大多觉焉不察、或习焉不察。
  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一个立场,是利己的立场。因为有句话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思考是方便又有利的,但事实不然,这种思考可能最粗糙也最没有利益。起码有两个不利点。
  第一,这会使我们在思考立场上失去弹性。换言之,也就是面对问题失去弹性。
  我认识一个人,以前是以高层经理人的身份负责一个企业。由于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厚植实力,准备将来创业,因此对内则上下其手,对外则广结善缘。后来他如愿创业了,但是公司也没成功。
  他念兹在兹广结善缘的思考,到了自己创业之后,失去了作用点。面临自己当家做主之后的局面,他失去了关于立场思考的弹性,只能一切从头再来。
  第二,这会使我们很难体会立场思考的细密之道。
  举例来说,碰上任何问题,就站到自己的立场、或自己家人的立场、自己部门的立场,当然是个办法。但是,长期这样偷懒,万一碰上对自己左右皆不利的问题呢?如果是自己家人,自己部门里左右手发生冲突呢?
  所以,立场必须随情况、人物、时间,以及自己身份的变化而不断地思考、判断。
  通常,在一件事情上,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立场可以不只一个。有的压力大,有的压力小。这个时候,更要格外把握住自己的分寸。
  所谓把握分寸,就是至少要考虑两样东西:一个是自己的身份;另一个是自己的信念。
  在身份上,最忌的是假公济私。在信念上,最忌的是前后不一。
  譬如说,经商的人,究竟要抓一个弱肉强食的立场,还是像胡雪岩说的“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的立场?从政的人,究竟要抓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立场,还是所谓“任人便溺”的立场?读书的人,究竟要抓一个治国安邦的立场,还是一个修身养性的立场?
  这些都是关于信念上的大立场。
  因此,我们可以说,掌握立场最难的地方就是,虽然个别事情上有很多变化的立场,但是不能违背自己的身份和信念。
  但是,我们也可以说,掌握立场最容易的,就是不论个别事情上有多少变化的立场可以选择,但是一定不能违背自己的身份和信念。
  抓得住立场,不保证抓得住接下来要处理事情的方向和方法。但起码我们可以对得起自己。
  只要我们经常练习,反复拿捏。头破血流地练习,加上头脑清晰的反省,甚至头昏脑胀的反省,总会发现立场在惯性与变化中展现的层次。


方向的风雨


  事情有了立场之后,就要思考处理的方向了。
  本来,有了立场,方向也就自然展现出来。立场把握得越清楚,方向也就会看得越清楚,一脉相连。但是为了练习,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思考。
  一般来说,我们每天起床之后,这一天要做什么事情,去什么地方,心里总有个谱,总会掌握个方向。但是越大的事情,却越不容易掌握方向。在一些重要事情上,或是在人生的长期规划上,反而很容易忽略方向。
  很讽刺,也很自然。
  说自然,是因为在一天的生活里,我们需要跨越的时间区隔不长,可以以小时和日为计算单位;但很多重要事情处理起来,则需要以年月为计算单位。简单的事情跨越的时间单位小、参与人数和变量也少,当然容易掌握方向;而重要、复杂的事情跨越时间长、参与人数和变量多,受到诸多方面影响,所以方向不容易把握。
  说讽刺,是因为越是重要的事情,更应该重视把握方向,然而方向却很容易混沌不明,放任自己走一步算一步。
  方向之所以混沌不明,是因为每个人有各自的立场,因此也就各有不同的方向。各种方向交错、影响,当然头绪就不清楚。一旦别人在他的方向上加重推挤的力量,如果我们把持不住自己的方向,那就很容易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经常出现的状况是,本来你要走一条风雨交加的路,却有人游说你走另一条鸟语花香的途径。走风雨交加的路,一不小心,会摔倒,会沾泥巴,狼狈不堪。走鸟语花香的路,轻松愉快又赏心悦目,还容易有吃又有拿。
  我们到底要选哪条?
  有人会说,当然是趋吉避凶。说得有理。但现实世界里,更多的状况是没有百分之百的风雨交加,也没有百分之百的鸟语花香。每条路看起来都有得有失。自己选择的原因多,别人游说的理由也多。在这种状况下,又要选哪一条?
  因此,如果只是看方向本身,很容易眼花缭乱。
  方向最重要的意义以及作用,还是得回过头来和立场一起思考。好比在浓雾中的森林,最好还是掏出罗盘来看看。
  立场可以提醒我们,在混沌不明的方向上,究竟应该做什么选择,把持什么方向。
  看了罗盘,决定了方向,不保证接下来就一帆风顺了,因为这还牵涉到方法,甚至运气。
  但我们对自己的检验,起码应该先放在开始的地方,也就是立场和方向上。看看这两者是不是清楚,是不是一致。如果清楚、一致,那么即使接下来摔得满身泥泞,全身创伤,甚至粉身碎骨,还是可以告慰自己。反之,即使后来的结果风光又丰收,在人前免不了说句侥幸,在人后还是得承认失败。


方法的左右


  事情有了方向之后,接着就是处理的方法了。
  本来,有了立场和方向之后,方法是自然配合而来的。立场和方向掌握得清楚,方法也就会出现得明白,一气呵成。但是为了练习,也可以把方法和前面谈的立场以及方向分开来思考。
  立场是点,必须坚守,因此没有变化的弹性。
  方向是由点延伸出的线,只要目标明确,可以有些迂回的调整。
  而方法则是由线延伸出的面,需要面面俱到、八面玲珑。
  由于方法是面,笼罩的范围最大,因此需要注意的变量最多,牵涉的随机反应也最多。也因此,方法很容易喧宾夺主,一不小心就反而成了我们处理事情的主角,把原先的立场和方向忘在脑后。
  因此,谈方法,我们第一个要记住的就是,方法不是单独存在的。方法是由立场和方向而延伸出来的。我们不能为了要面面俱到或八面玲珑,违背了原来点和线所设定的方向。
  方法一定要和立场及方向相呼应,其道理可以用医疗来比喻。中医有中医的立场和方向,西医有西医的立场和方向。因此,针对同样一种病症,中医有中医的方法,西医有西医的方法。如果我们决定了西医的立场和方向,却又去使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其结果如何,可以想象。
  也许,有人会说,方法应该只挑有效的来用。但,什么才是有效的方法?
  每一种方法的使用,都和当事人的立场、方向有关,都因当时的时间、空间以及对象而有别。没有什么绝对有效的方法,就算对另一个人是百试百灵的方法,用到自己身上却可能是百试不灵。
  因此,谈方法,第二个要记住的就是,方法绝不能硬去移植、模仿。方法必须是自己想出来的,体会出来的,摸索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