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作dna-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下子把晚上的应酬戒掉了。有一阵子,我甚至连晚饭都不吃了。晚上多出来完整的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这不是问题。
  我最大的考验,出在周末时间上。
  过去在睡眠上,在工作上发挥蓄水池调节功能的周末,要改换用途了,最起码要全心全力地用来陪家人了。有一阵子很不适应。因为周末时间虽然不需要那么多时间睡眠,但是周末用来当作总结上周工作、计划下周工作的作用,却一下子乱了章法。
  我心底不停地有个声音说,这多可惜啊,这多可惜啊。可惜多了,心情就不愉快起来。
  从逐渐让自己适应周末时间的新用途,到心平气和地接受,再到极其愉快地把这当成生活里应该的安排,我前后花了大约五年的时间。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即使不是每天,我也可以经常回家吃午餐了。
  我仍然不是什么富豪。我自己公司的业务,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的活动,仍然让我忙得团团转,但是我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却不知道比那个时候多出了多少倍。
  工作和家庭如何兼顾,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要想,才能。不想,就不能。
  这么说,可能还是太玄。
  来说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好了。
  有一次我访问“意识型态广告公司”的郑松茂先生,他谈到一个“微型人生”的理论,我觉得可以给所有的上班族参考。
  郑松茂是这么说的:
  一般的生涯规划,是一条逻辑性的横线。工作这一段就是从小公司到中公司再到大公司,到更好品牌、更高的职位。然后是退休、旅游……可是我后来就颠覆了这个想法。我希望把这个横向的线变成垂直的。最好我每一天的时间里都有很好的工作感觉、很好的工作的过程、很好的工作结果呈现给我要服务的客户。之外我还要有生活的感觉、我还要有生活的内容。如果一天的时间实在容纳不了这么多内容,那就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吧!如果这五天不行,另外两天我一定要去过一点儿日子。
  如果说一般人看到的那条长长的横线是人生的话,我现在注意的这一条条短短的垂直线则是‘微型的人生’。‘微型的人生’不是生涯规划,而是自我定位。
  换句话说,你可以不被“先冲刺事业,再照顾家庭”、“拼命赚钱,早早退休”这种观念糊弄,甚至危害到。你想冲刺事业之后再来照顾家庭,而家庭却可能早就破散了;你想先拼命赚钱再提早退休享受,却可能到时连健康都享受不到了。
  不要把工作和家庭切割得那么势不两立。“微型人生”的理论提醒我们,实在要把工作和家庭切割的话,就以一天为你的人生单位来切割吧。最多,以一周为你的人生单位来切割吧。那么,至少你每天都一定有段时间是在照顾你的家庭,或者,最起码,每个星期都一定有段时间是在照顾你的家庭。
  这样你就不会在错失一些事情后,后悔莫及。
  没有把时间都贯注到工作上,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安,觉得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少了,工作就一定没法做得那么好了,那么多了。
  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你可以兼顾你的工作与家庭,那么,工作少一点儿,恰好可以工作得更好一点儿,甚至更多一点儿。
  听来很矛盾。但是真的。怎么会有这样的谜底,只有在亲身尝试后才明白。
  这也是“工作为什么比床重要”的真正答案。


如何消除压力


  除了如何兼顾工作与家庭这个课题之外,工作的人,另一个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消除压力。
  《六祖坛经》里,提到通往觉悟的两个途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一个。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另一个。
  如何消除压力,大约也有这么两条路。
  一条,是努力使用一些方法来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堕入压力的深渊。
  另一条,则是直接融入压力,将自己与压力合二为一,因此就没有压力可言。
  先说怎样走第二条路,再来谈第一条路。
  走第二条路,将自己与压力合二为一,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这取决于一个前提:你要真心热爱你的工作,甚至,你要相信自己这一生就是为这个工作而来。这个时候,你就没有成败的计较,甚至,你会发现,所有的压力,都是为了成就你而来。这个时候,压力就不是压力了。不是压力的压力,还有什么压力可言?
  但是,也许,你并没那么热爱你的工作,你也并没发现这一生就是为了这个工作而来。那就可以走第一条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努力设法消除压力。
  消除压力,有两件最重要的事:不生别人的气,不生自己的气。
  不生别人的气,就是不因为别人对你的任何言语、举动而动摇自己工作的脚步。不论别人是有意地破坏你、侮辱你,还是无意中搞砸你、阻碍你,都与你无关。那是别人愚蠢的行为,你犯不着为别人愚蠢的行为生气。为别人愚蠢的行为生气,就是拿别人愚蠢的行为来惩罚自己。没有道理。
  不生自己的气,就是不因为自己错失过任何机会而懊恼。
  我们再来看看二○○六年世界杯决赛,齐达内犯下那一头槌致命的错误。
  一百二十分钟的比赛里,最后那十分钟(不只是这场冠军战的最后十分钟,也是他十八年足球生涯的最后十分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位一向以球风、人品风靡全球球迷的大师,犯下一个那么愚蠢的错误?
  马特拉齐在和他拉扯之后,到底对他说了什么话,使得齐达内非得要在离开现场后,又回头一头把对方撞倒在地?
  齐达内后来出面说明过程:因为马特拉齐一再地用言辞侮辱了他的妈妈与姐姐,因而他再也忍受不下,犯下了大错。
  我不满意齐达内的解释。就一个看球的观众而言,我觉得答案可能在另一个画面里。
  在延长赛上半场快结束时,齐达内接获队友一个妙传,在意大利门前顶球,眼看着就要进球的时刻,球却被意大利门将布冯给贴着球门框拨了出去。一般来说,差一点儿就进球而没得的球员,典型的表情是双手捂头,无语问天,或无奈,或惋惜,或沮丧。然而,电视上我看到齐达内没进那一球之后的表情却是极为愤怒,大声嘶吼。齐达内没有表露出无奈、惋惜、沮丧,反而是愤怒,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那一球他顶了进去,不只法国队可以拿下金杯,齐达内还可以继一九九八年的神奇表演后,成为这场比赛包办法国队两颗进球的头号功臣,顺利为自己十八年的征战画下完美句点。更有机会取代普拉提尼,成为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员。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布冯把那一球挡了出去而化为泡影。
  看着那一球被挡了出去的齐达内,表情不是惋惜的无语问天或垂头丧气,而是愤怒地吼叫,其情绪可想而知。
  会不会是这股波动的情绪没能平复,终于在几分钟后碰上另一个人的言语挑拨而爆发,铸下了大错?齐达内是不会说明的,这里面的情绪,也是难以为外人道的。但,是可以想象的。
  且不论齐达内到底是因为生马特拉齐的气,还是生自己错过那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机会的气,其实都是压力太大的一个负面示范。


创意的解析:从一个计程车司机的绝招谈起


  一九八七年的一个夏日午后,我和朋友从圆山附近一处西餐厅出来,临时扯到一点儿话题,就在路边多聊了几句才上出租车。
  阳光明媚,令人心情很愉快。
  我说:“麻烦你到松山机场。”
  那时我在中国生产力中心工作。中国生产力中心坐落在松山机场旁边,外贸协会第二馆的二楼,和出租车司机说起来,总是要多费口舌。所以通常我就省点儿力气,只说是松山机场,等快要到了再告诉他如此这般。
  这位司机先生却没什么停顿地回了我一句:“噢,那你是要去外贸协会二馆喽。”
  我惊奇地坐直了身体。
  一般而言,司机听到我要去松山机场,如果要接腔,通常都会反问是要去哪一家航空公司。华航?复兴?
  从没有人会联想到外贸协会,或二馆。
  我问他为什么会认为我是要去外贸协会二馆。
  他回答:“因为我看你没带什么行李,并且又和朋友聊天聊了好一阵,一点儿都不像是要搭飞机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