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种方案的优点水的利用率很高,可以精确的控制调拨的水资源;缺点是工程量大,工期长,造价高,运营成本也会上升。

……

当然,由于使用管道进行输送,就不存在断流和戈壁的问题了。

……”

从李仪的汇报中,很容易就能够听出他的倾向性。

我不由问道:“这两种方案的造价和工期,你能具体谈一下吗?”

我很重视专家的意见,但李仪没有在报告中提出具体的数据,总是很奇怪的。尽管我已经有所准备,但听到(前者)一亿四千万元,二年半工期;及(后者)三亿八千万元,六年工期,也不禁大吃一惊。

难怪李仪开始不谈具体的数据,这两种方案的差距太大了。

此话一出,果然震惊内阁。财长田清泉立刻就表示了反对,我和张骞对视一眼,也有点儿犹豫起来。国家花钱的地方很多,尤其当时正在作战,还准备整编全国的军队,军费开支很是惊人。再加上庞大的教育经费支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李仪一看就急了,作为水利专家,他很清楚其中的利弊。第二种方案现在花钱是多了一点儿,但从长远打算,绝对值得。

“……

第二方案分为三期施工,一期工程总投资额为一亿八千万,工期二年,第一年投资一亿,第二年投资八千万,要求修建修建水坝、电站、水厂和东管道;然后把中管道和西管道分别定为二期、三期工程,工期均为两年,每期总投资为一亿,年投资为五千万;

第一方案分两期完工,一期工程总投资一亿,工期一年半,第一年投资八千万,要求修建修建水坝、电站和东运河(就是把第二方案中的管道改为运河,也不修水厂),然后把中运河和西运河并为二期工程,工期一年,投资五千万。

从工程造价上看,管道和泵站的造价四倍于运河,还要花两千万元修建一个大型水厂。

……

从工期看,第二方案的一期工程为期两年,与第一方案一期工程为期一年半相比,实在差不多少,对移民计划没有多少的不良影响。

……

从效果看,第二方案远远超过第一方案。第一方案刚刚能够满足蒙古高原的开发利用,时间长了,水源紧张的状况,还会出现。第二方案,不仅能满足蒙古高原的开发,甚至可以为新疆、甘肃等地提供水源,再过几十年,也足以满足蒙古的水源需求。

……”

经过李仪详细的说明,内阁在反复研究,私下讨论后,终于还是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李仪的说明中有两项,深深打动了内阁成员。

一是每年的投入资金额。总投资额相差悬殊,但具体到每年,就差不很多了。差距最大的第二年,也仅差三千万左右——这样的差距内阁还是可以接受。

二是费效比。第二种方案水的利用效率,绝对在第一方案的十倍以上。从移民蒙古来看,符合规定的每户/每人可以获得二十公顷土地,预计移民后的农牧民应该在五千万左右。且这么大数量的人口,会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会带来商业移民。此外,蒙古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带来工业移民。两者相加,应该在一千万以上,并会迅速增长,越来越多。这些人的生产和生活,都需要大量的水。

如果不预先考虑到这一点,只怕不出二十年,缺水的状况还会出现。

再说,能够为新疆等西北地区提供水源,也很让大家动心。

方案初步选定,具体的设计就是专家的工作了。

一年以后,1919年11月,一号工程正式开始施工。为了避免当地人的抗议,及俄罗斯人的不满,一号工程最初一直是保密工程。直到两年之后的1921年年底,一期工程正式竣工,中国政府才宣布此事,同时宣布《宅地法》适用于蒙古地区。

1922年1月,国会正式通过《宅地法》第一修正案。《宅地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在蒙古地区,申领土地,可以申领双倍面积的土地;在北海地区,申领土地,可以申领四倍面积的土地”。

1924年2月,国会通过《宅地法》第二修正案。《宅地法》第二修正案规定:“在新疆、哈萨克、西疆(哈萨克以外的整个中亚地区),申领土地,可以申领双倍面积的土地;在西藏地区,申领土地,可以申领四倍面积的土地”。

同时通过的还有《边疆教育法》,该法案规定:“凡具备教师资格,并在边疆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五年者,即可获得其申领土地,无论其是否耕种居住。边疆地区包括:东北、北海、蒙古、新建、哈萨克、青海、西藏、甘肃、塔吉克、西疆、海南、云南和广西”。

一句话,我就是要通过《宅地法》和《边疆教育法》此类的法案,向整个边疆地区移民。在开发边疆地区的同时,也稳固了边疆地区。通过大量的的汉族移民,通婚混居,稀释少数民族,潜移默化,改变其生活方式,以同化之。这没有什么不公平的,大家都是中国人,你可以去东北地区申领土地,别人自然也可以到你这里申领土地。从长远来看,也对大家都有好处。

PS:废话俺就不说了,如果你哪天看俺把欠的章节补上了,那俺得实话实说,你肯定看错鸟!!!

正文 第87章

水是生命的源泉,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水分占人体重量的75%,一个人可以七天不吃饭,但不能三天不喝水。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又有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整个水量的0。003%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只有2500立方/人·年,是世界人均量9000立方/人·年的1/4。

中国有8000万人饮水困难,全国600个城市中已有400个城市缺水,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到2010年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

请关爱生命,节约用水。

?!(忽然发现有段时间没跑题了,庆贺一下^…^)

我不是要说这个。

蒙古水坝建成以后,就会开始向整个蒙古地区,甚至于北方地区提供水源。随着《宅地法》等移民政策的推动,移居蒙古地区的居民会越来越多。完全依赖蒙古水坝供水的人,也会愈来愈多。蒙古水坝的重要性也就会随之加重。

一个成人,一天要喝两缸水,包括食物中的水,至少需要两斤水,加上洗脸洗澡洗东西等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人均用谁就更多了。

可以预计,十年二十年后,蒙古水坝的重要性还会超过后来的三峡大坝。不过,那是将来的事情。就目前来说,蒙古水坝是移民政策的基础,移民政策又是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重要途径,也很重要。但是,由于依赖蒙古水坝生活的人口数量有限。蒙古水坝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即使被破坏,也只是短暂影响移民,破坏国家财产而已。中国最多花上二三千万金钱,几个月时间,也就把水坝修复了。

然,这不等于说,蒙古水坝现在的安全,就可以忽视。牵一发而动全身,蒙古水坝就是这一发了。

但是,蒙古水坝的地理位置,实在不能够让人放心。说句夸张一点儿的话,俄国人在中俄边境上布置一炮兵阵地,就可以直接轰击蒙古水坝了。距离就是如此之近,也难怪我对西伯利亚的土地分外执琢了。飞行的时代就要来临,没有几百公里的安全距离,我怎么也放心不下。

要是什么时候,蒙古水坝成为中国的腹地就好了……

然,时也,运也,命也。

我琢磨好久,也没有把西伯利亚琢磨到手,反而意外的收获了中亚。也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

不过,这总是件好事。

有了哈萨克二百七十多万,西疆省(即乌孜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一百二十多万,总面积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雪飞,是400万的)。无论是移民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是移民开垦荒地,怎么也能够移民个二三千万。

这一东一西两块土地,可以移民一亿人口,让我把《宅地法》推行几十年,足矣。

为了保障蒙古水坝的安全,我采取了很多措施。

首先是从技术上,确保蒙古水坝的安全。

自古以,中国修水坝来就讲究“遇弯而截”——蒙古水坝也是如此。“遇弯而截”是很道理的。水流直冲而来,压力是很大的。如果直接截断水流建坝,施工难度不说,水流造成的冲击力都作用在坝上,水坝稍有不妥,就会冲毁水坝,造成严重后果。而“遇弯而截”,就是水流的冲击力,都作用在山上,提高了堤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