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增加出口,使白银和黄金不断流入国内,这就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富足。至于其他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过是围绕着这一点做文章罢了。如果有可能,我们应该在营口、沈阳和鞍山都开设新区,鼓励中外商人办厂,哪怕都是洋人办的厂,只要我们不用花钱从国外进口物资,还能向国外出口物资,这就总是好事,至少税收还是我们的,不用只拿一个可怜的关税。”

荫昌郑重的点着头赞同道:“总督大人一语中的,下官茅塞顿开。”

宋彪则道:“巡抚大人,我还是那句话,我关于新政只有一些提议和想法,具体怎么操办是不会过问太多的,您大可自己做主,你我一文一武,只要能力保东北不至于沦落到洋人手中,你我就是头功,也算是对得起国家和朝廷了。”

荫昌挺高兴的击掌道:“大人所言甚是啊。”

有荫昌这个人在奉天城里坐镇主持新政,宋彪毫无疑问要轻松很多,这足以让他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操办自己的公司和军队,一边赚钱,一边扩军。

只凭这几天的交谈,宋彪都能知道荫昌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满清官员,担任奉天巡抚一职正是再合适不过,因为他是满人,就算东北新政稍有破格之处,清ZF也不会有所质疑。

至于宋彪自己秘密筹划的那一份《东三省新政五年发展规划》,他心里有数,没有必要非和荫昌商量之后才能拿出置办,就算要拿出来,还得先解决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钱。

在东三省这个地方想要赚大钱,挖煤铁矿已经来不及了,而且也赚不了大钱,真正最厉害的产业就是东北大豆,因为煤铁矿在亚洲并不属于稀缺物资,欧美的煤铁矿消耗虽然多,本身却都有充足的储备量和开采规模。

东北大豆就不一样了。

和21世纪不同,大豆在20世纪前中期是现代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基础原料,德国人雄踞世界的油脂工业正是以东北大豆为基础,大豆在这一时期不仅可以提炼食用油,还能用于提炼各种润滑油、油脂、油漆、肥皂、防腐剂,这些都现代工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绝大多数原材料都来自于天然农作物,而非石油化工产业的大工业时代,大豆才是真正的软黄金,它的运用范围要比此时的石油广阔几十倍。

这一点大概会超乎很多人的常规认识。

第一百一十二章豆子的无敌时代

送荫昌在奉天巡抚衙门上任之后,宋彪回到军部在总督衙门秘书局开了一个小会议,部署了四件事,一是整理东三省各处所有官员清单和空缺名额总数;二是整理三省地图及各府县资料;三是整理新政事宜,提领一份纲要;四是设立农垦科,主管农业和开垦,抓紧时间沿铁路各地推广种植大豆,引入良种,推广种植技术,改良大豆种植区的水利事宜等等。

赵宋之争结束后,宋彪真正的成了东北王,这样的地位让他很快就招揽了几位精通政务的本地幕僚,如袁金铠、苏会忱、钱瑛、王永江、王树翰、谭济伍、金鼎勋、何仲莼、关海青等,这一时期都加入了袁金铠替宋彪组织的总督衙门秘书局。

袁金铠的官瘾也不小,宋彪原先只是想办一个秘书处,可袁金铠劝说了几次,意思是处的级别太低,不太容易招揽人才。

不管是局,还是处,对身为东三省总督的宋彪而言都只是一个字眼上的差别,对别人意味就不一样了,宋彪就听取了袁金铠的意见设立总督衙门秘书局,由袁金铠担任秘书局提调,下设文书、机要、监察、特务、外事五科。

袁金铠在这些天里到处活动了,拉了许多在东三省小有名声的人入职秘书局,这些人入职之前,宋彪都会单独抽时间和他们详细谈一谈,问清楚每个人擅长的事情和想法,其他人都还好说。尤其是号称二王的王永江、王树翰,确实是比较有头脑的人,金鼎勋、何仲莼、关海青三人就不简单了。

只是大致谈了一次,宋彪就能察觉到这三人属于**意识很强烈的人,要说日本在关东渗透的有多厉害,从这三人身上就可见一斑,金鼎勋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法科。关海青和何仲莼就读于日本横滨商业学校,这两个人没有毕业就跟着金鼎勋匆匆跑回国内组织抗俄军。

虽然是中专都未毕业,关海青和何仲莼却不算是青年学生。前者二十七岁,秀才出身,后者三十岁。竟然有举人的功名,都出身于吉林府的地方乡绅家庭。

这三人都有反清反满的**意识,言行倒也不是很出格,宋彪就留他们在外事科办事,继续观察。

为了便于日常处理公务,宋彪在总督衙门设立秘书局后,单独在军部的多栋新建机关楼中抽调出一栋作为秘书局的办公楼,除了总督衙门的秘书局,在军部机关中也设有一个单独的秘书处,由舒方德、蒋方震担任秘书处主任副官。

虽然不觉得袁金铠在新政这方面能有多少真知灼见。宋彪还是让袁金铠在秘书局内重新整理一份《东三省新政书》,作为新政纲要,这一份是拿出去给清政府和东三省各地官员看的。

至于宋彪手里的那一份《东三省新政五年规划》,在没有足够充裕的资本和财政之前,宋彪暂时还不想拿出来。

这段时间前来拜见宋彪的东三省地方官员非常多。除了三位巡抚,还有安东开埠局总办张锡銮、锦州知府张元奇、兴京道尹王镜寰、东三省盐运使王鸿陆、金州知州马廷亮、奉天旗务处总办金梁等等,包括旧相识通化知县秋铜孚,十几天的时间里,宋彪至少接见了四十余位三省官员,可在他看来。真正有能力为他执行《东三省新政五年规划》的人寥寥无几。

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让别人去负责,即便没有办好也无关系,唯独东北大豆这件事确实是太重要,以至于宋彪必须亲自去抓。

这是秘书局的第一次正式会议,结束之后,宋彪让王永江、金鼎勋两个人留下来,又让人去将刚从俄国过来的农业和植物学专家阿尔莫洛。努涅里科先生请过来。

等涅兹纳莫夫中校推荐的这名俄国植物学家阿尔莫洛。努涅里科抵达奉天,宋彪才知道这位先生在俄国植物学界和农业学界还是颇具名气的,水平也很高,宋彪当即请他担任奉天农业研究所的总顾问,从俄国和哈尔滨地区的教会学校里聘请了十几名助手,配合裕丰行和远东商行进行大豆良种的培育工作。

在努涅里科博士抵达之前,宋彪让王永江、金鼎勋先坐下来,摊开东三省的地图和他们说道:“我刚才已经说过要成立一个农垦科的事情,此事对东三省至为关键,如果办的好,可以让东三省的每年出口总额激增到几千万英镑,也就是几亿银圆的规模。你们两人都是我认为比较合适的正副科长人选,问题是你们是否愿意将这个担子挑起来?”

只听了宋彪的话,王永江两人都是大吃一惊,相视觑觑。

等了片刻,王永江先开口道:“总督大人,属下想要承担此职,事关东三省百姓和朝廷,属下不敢托大,但也有十足的把握能将此事办好。”

宋彪点着头,道:“你打算怎么办?”

王永江道:“大豆出口外国,首先考虑铁路运输,如今东三省的铁路就是两条,一条是俄国人修建的远东铁路,另一条是从哈尔滨到辽东半岛的远东支线铁路。我们就应该沿着这两条铁路推广种植大豆,凡沿线六十公里一路种植大豆,严令各地官员配合。”

宋彪不急于回答,问金鼎勋道:“你以为呢?”

金鼎勋想了想,道:“官府管事多半克扣众多,不宜让各地衙门涉入太多,应该在报纸上多加宣传,通过各地乡绅推广种植,若是有利于百姓,自然种植者多。”

宋彪微微哦了一声,还是不急于表态。

王永江冷不丁的反驳道:“大人,种地者多是文盲之辈。在报上再多宣扬也没有多少作用,何况三省虽大,却无一份报纸能有多少销量。若是宣扬的太好,结果华而不实,反而要失信于民。属下认为,我们只要沿铁路两线推广种植,但凡愿意种大豆者。一律低价出售优良豆种,无钱购入豆种一概赊账,再签一合同明年固定按价收购。使得百姓放心即可。”

宋彪这才答道:“你的这个法子比较实用,我原先打算让你做这个农垦科的科长,就是觉得你这个人比较务实。金副科长。你和王科长相互配合,务必要将这个事情办好。别的事情都算了,唯独此事对我来说是至为关键重要的,如果你们办不好,以后也就别在我面前出现了,东三省也没有你们的立足之地,如果想要在这个事情打你们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