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一位中华帝国的皇帝是要资本的,在过去的五年里,宋彪巧妙-而有趣的如搭积木一般做完了他的准备工作,而他的三位主要的对手们呢,一位在做满人统治春秋万代的大梦,一位在家里等待重新被启用的良机,还有一位刚去美国筹款。

宋彪显然不用筹款他手里的军费只要抽出1/10就能帮助那位孙先生完成中华民国之梦,可他不会这么做,如果那样做了他就不可能是宋彪。

哒哒哒。

鹿皮军靴底部的铁掌击打在水泥地板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假如没有机会穿着这种军靴,那偶尔穿过橡胶长靴的人也可以体会一下类似的感觉,总之是真正的军人味儿。

宋彪穿过走廊,在自己的办公室前停下来开门,这里是总督府最高的机密区,里面存放着各种禁密·即便是新军情报处和总督府特务局也无权查阅这些机密。

宋彪有着太多的秘密。

他不喜欢和人分享这些秘密,特别是在这一年里,他的秘密开始变得特别多,以至于有七个秘密的负责人分开为他承担不同的情报和保密工作。

有了充足的经费·他开始做很多绝对隐秘之事,甚至比建立中华帝国更为隐秘。

他是如此之神秘。

当他有了足够的权利和金钱,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阴暗开始逐渐发芽,他建立了一个代号“圣公会”的神秘组织,他们秘密的在全球开展工作,却没有人知道这个组织到底在干什么。

宋彪用仅有两把中的一把钥匙打开了办公室的门·当他走进去,坐在办公室的椅子里,随行人员们才匆忙的紧急处理各种该做的事,将窗帘拉开,将房间里花盆送到阳台上·换上一盆新鲜的盆景。

整个总督府的各个办公室的所有人都在这一瞬间开始忙碌,或者是更加忙碌,唯有宋彪可以简单的看着今天的《东北日报》和秘书局提交的《每日资讯纪要》,打开紫砂茶杯喝一口茶。

当你像他这般拥有世界上最厉害的实权时,你就会真正的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宁可死在千刀万剐之下,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

权力是如此诱惑一个人不惜犯罪也要得到它,特别是像宋彪所持有的这些权力,它简直是世界上最擅长引诱别人的恶魔,腐蚀着每个仰慕它的人。

宋彪则是拥有这个恶魔的主人。

他高居在千万人之上,所有人都要仰视他,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所签署的每一道命令都将彻底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所以,没有人不希望成为他,也没有人不希望为他效力。

哪怕是此前拒绝过他的约翰.摩西.勃朗宁先生,诸位要明白,没有人能和恶魔之主说“不”。

诸位必须要承认,即便每个人都深深的畏忌和害怕他,却真的没有人不想为他效力,因为这能换取丰厚的回报,人们迷恋权力,也为此而迷恋他,盲目的愿意为他效力终生的人多到无法数清楚的地步,即便他几乎都不知道那些人的姓名,甚至没有见过他们。

总之,不管他想做什么事,总有人愿意为他赴死。

或许有人是为了他这个人,更多的人则是为他手中的权力和财富。

在自己这间办公室里,宋彪坐在椅子上喝茶和看报纸,短暂的在两分钟内忙完各项工作的勤务员、副官、秘书们匆匆的无声退出办公室,集体在门外的走廊里等待今天上午的第一道命令。

按照平时的经验,这大约要等二十分钟左右。

依靠每日社论的影响力,此时的《东北日报》已经成为国内日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日发行量平均在5万份左右,远高于《申报》等报,《东北日报》主要是报道东三省的新闻,同时也报道关内和国外新闻,因为和美国报业有着良好的合作,总是能第一时间报道国外重大新闻。

这是宋彪每日必看的报纸。

今日的《东北日报》社评是欧阳锡主笔所写的《三论工农业的科学管理》,这是该系列社评的第三篇,主要是推广美国工业管理经验,着重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特别是在矿业、冶金和纺织业中推广的较为深

中日经贸大战从1908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加强,特别是在今年,由于东三省和日本纺织业对预期判断都太好,投产规模集中在这一年里出现,双方在价格战上已经打到了整个行业全面亏损的地步。

东三省的纺织工业想要撑下去,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今日的两大头条新闻则分别是东北科学研究院的飞机于昨日首飞成功·从1907年开始,东北科学研究院就赞助美国华裔工程师冯如在旧金山奥克兰研制飞机,此后又和美国人GHh寇蒂斯、格伦.马丁、罗马尼亚工程师亨利.科安达分别达成合作协议·宋彪二次访美之后,冯如带领从美国招募的团队回到沈阳新区建立沈阳飞机公司,负责建造第一架国产飞机“神鸢号”。

虽然只是在空中飞行了12分钟和14公里,对于中国而言也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二个大新闻是东三省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丰收年,又到了每年的秋收时节,东三省全年收获粮食28584万吨,人均粮食1113公斤,正在达到了美国1870年的水平。此时·就在宋彪看报纸的这段时间里,东北的大豆、甜菜、小麦、马铃薯、玉米正源源不断的沿着8公里长的东三省铁路系统运往各地和港口。

宋彪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马铃薯和牛奶加起来就能满足人类正常所需要的所有营养元素,而且马铃薯是东三省唯一能够一年种植两季的粮食农作物·这是宋彪在东三省大力推行种植马铃薯的主要原因。

东三省今年在水渠建设、化肥使用、大规模马耕、农业机械的推广颇有成效,农业人口增加的也非常迅速,这些都是东三省粮食大丰收的一个主要原因。

《东北日报》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在同一个版面上大规模报道东三省农业大丰收,同时报道关内各地的饥荒灾害和欠丰,一边报道东三省农民收入如何高,税收如何低·一边报道关内农民生活举步维艰,苛捐杂税沉重,特别是将四川拿出来全面对比,四川个别的一些县州的一亩地平均税收加起来有14两白银,老百姓根本没有办法生活下去·而东三省每亩耕地的平均税收在15两银子左右,比往年小幅提升了一些,但和关内的比起来还像是天堂一般幸福。

(欧阳锡实际上纠正了宋彪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农业税太低也不都是好事,而政府收税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是只要人民能够接受,那就尽可能地多收一点。)

《东北日报》现在是两张纸的八个版面,专门就有一个版面报道农业,对关东地区是报喜不报出,对庞大的关内则是报忧不报喜。

这一招还是很毒的,《东北日报》不公开反满,但它专门报道满人督抚治理地区的各种苛捐杂税和荒唐事件,加上东三省地区的各种幸福报道,两边一对比就是在反满。

潜台词就是满人昏庸无能,盘剥汉人,只有汉人治理汉人,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富足。

看完今天的《东北日报》和秘书局的《每日资讯纪要》,宋彪给财政厅打了一个电话,让外贸科将中日和关内经贸的对比资料提交过来,由副厅长欧阳锡过来做这方面的汇报。

现在的情况就是东北的日子好过,日本的日子还凑活,关内就和地狱一样。

宋彪上午的第一个电话打出去,新政局那边陡然一震,全部的人都跟着忙碌,学者出身的欧阳锡只能急忙将所有资料都抱在怀里去三楼。

到了宋彪的办公室,欧阳锡带了六百多页纸的资料。

宋彪很奇怪的看了欧阳锡一眼,心想你这十五分钟内能将六百多页纸的资料都说一遍吗?可他还是先让欧阳锡坐在他面前,善意的提醒道:“有问题的话,那就简单的说一说,如果没有整理好,我们下午另外约时间。”

他这个人很现实,既然要倚重对方治理东三省,总还是要显得特别亲切,毕竟对方不是军人。

欧阳锡匆忙答道:“整理好了,截止10月份,东三省在宣统元年的含关内市场的外销总额是53亿清圆,预计年底之前能达到75亿清圆,后面两个月主要是看大豆和其他粮食的外销,以及煤炭、钢铁、羊绒、砂糖等主要外销品在12月之前的外销额。”

说完这话,欧阳锡就将外贸科的统计和预测报告提交给宋彪。

宋彪将这份报告拿过来仔细翻看着·东三省现在的外销基本情况和日本差不多,对国际市场出口大豆、煤炭、矿产品、羊绒、砂糖、木材、毛皮,对关内、东南亚、朝鲜外销砂糖、纺织品、钢铁、玻璃、煤油灯、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