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舒萱自然理解,就算那位格格真的嫁过来了,她也全然不会在意,她担心的只是事情如果有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变化,最后宋彪没有挥师入关,下场恐怕未必会很好。

舒萱虽然不问政治,也不问光复革命,可她是个饱读诗书的聪明女子,她很清楚清政府现在也是缓兵之计,如果宋彪真心安稳的只求富贵,不思进取,日后多半是难逃一死。

第二天,宋彪才另外约了蒋方震、舒方德、杨铁生、陶成章、蒋尊簋、章炳麟六人商谈事情,缓兵之计的意义不大,宋彪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只是,宋彪所要采取的策略和蒋尊簋等人猜想的都截然不同,他这个策略是蒋方震和章炳麟一起商谈时想到的对策。

此前已经有光复会各地分支组织小规模的闹事,联合同盟会那边的各种事件,造出全国各地都有叛乱的情况,通过报纸再夸大其词,现在要做的则是找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光复会在江浙的老巢先起义,组织两协的兵力激战,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半个月之久,最好是要占据浙江省城杭州,东北新军再响应起义。

陶成章等人此前的意思,宋彪也同意的办法是东北新军起义,江浙方面再随之响应,使得全国各地新军都开始积极追随,一鼓作气击溃满清。

现在这个办法有点冒险,但对宋彪和东北新军而言则是最为有利,毕竟眼下是有满汉之争,却还未到生死存亡之时,不能激起全国响应,江浙光复会先行起义,则是将满汉矛盾扩大化,只要清政府派兵镇压,那就是满汉之争的生死存亡之际,宋彪此时起兵,那就不算是谋逆之臣,而是顺乎天下大势而起。

这两者的差别很大,章炳麟是个文化人,他研究了一番之后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第166章啼血之长沙起义

1910年7月份,满清宗室和宋彪之间也仿佛是突然有了和解的意思。

此时的截沣还相信他的实力比起宋彪要强很多,毕竟全国九大总督有八个是满人,拥有全国各省的新军,他有二十九镇的兵力,而宋彪满打满算也不过十镇的规模。

荫昌、良弼在东三省都有一些特殊的关系网,对东北新军的实力有一定的了解,日本人也很希望清军和东北新军开战,不断向清政府提供关于东北新军的各种辛辣情报,向清政府大量出售军火装备,甚至提供了贷款和利诱,对满清宗室筹建新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载沣一方面不怕宋彪,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争取更多的时间,等他全国四十二镇新军编满,满蒙为王的旗兵禁卫军编满,装备更为精良之时,他才会考虑真正的宋彪下手。

每一个站在这个时代巅峰的人,哪怕是因为机缘巧合才走上浪尖的人,也都会觉得自己雄才大略,前些年是宋彪需要时间稳固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优势,现在则轮到截沣和良弼如此想了。

这就是满清宗室决定和宋彪暂时缓和关系的主要因素。

事态的发展恐怕是远超出了战沣和良弼的预料之外,原因很简单,当宋彪打算速战速决之时,这种缓兵之计就只会麻痹他们,而不是宋彪。

宣统二年,1910年7月就是如此离奇的一个时间段。

上海橡胶泡沫终于破灭,在各种奇怪因素的操控之下,原本有意力保上海钱庄业的上海道台蔡乃煌突然被革职查办,原有存在上海钱庄中的六百余万官银转入中国通商银行,此时的上海钱庄已经损失了数千万两白银的库存,早已死损大半,经此则全军覆灭随即了发的官票、银票挤兑风波一路蔓延向全国,连远东银行也概不能免,只是在5月份,远东银行就已经在张康仁的主持之下暂停营业。

橡胶泡沫破灭、上海钱庄破产风波、官票挤兑风波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就在这个月里,满清宗室还是继续加紧筹办新军各地抽调军款,又真的颁布旨意赐婚。

最离谱的是立宪派二次全国大请愿,在山东、浙江和京师都发生了大规模巡防营镇压学生请愿之事,事情闹的非常之厉害特别是浙江还死了几名学生。

湖广这一年又离谱的遭遇了几十年难得一遇的旱灾,往年只听说湖广有洪涝,谁也没有想到会遇到旱灾,上海金融风波之后,各地贸易陷入停顿,不能像前两年那样从东北购入粮食平抑粮价,而湖广又是全国粮仓湖广一饿,全国发昏,各地粮价随之上涨,涨价幅度还有点过于离谱。

更离谱的是四川铁路公司和其他几家商办铁路公司都参与了橡胶股票投机,损失惨重根本无力继续承办铁路,新上任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决定官办铁路收回路权。

如此一来,1910年7月简直就成了清末有史以来最混乱的一年。

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件中,有一件事是宋彪此前完全未曾想到的,这个事原本很小,起因是湖南在宣统元年发生水旱两灾,长沙粮价大涨,等到了宣统二年4月又遇到旱灾,长沙粮价比起往年涨出两倍长沙南门的一户人家,男人出去做工,一天辛苦赚了80文钱,让妻子出去买一个米。

这个妻子到了米铺,因为有几文钱并非制式钱也就是其他省份铸造的钱,湖南本地不得通用妻子只好回去换钱,等她再回来的时候,米价已经涨到了一个85文。

因为家中已经没有余钱,孩子嗷嗷待哺,妻子羞傀,难当就跳河自尽了,身边两个孩子就在河水边哭泣,等到晚上,丈夫到河边找到孩子,听说了这件事后,丈夫心灰意冷,也带着两个孩子跳入河中自尽。

第二日,这家人周边的邻居怒不可遏,就抬着一家四口人的尸体到米铺,要求米铺老板出资买棺材,老板不同意,结果就在这一日,米价又从覇文每斤涨到了90文,随后又有一名妇人因为米价和店铺争吵而跳河,让整个长沙城都陷入了暴乱,当地道台在镇压此事宣称胆敢与朝廷作对就是造反,造反就要砍头,所果就真的彻底失控了。

长沙这个地方民风彪悍,一直是光复会的传播要地,本地的湖南陆军中学堂、小学堂都是光复会成员所办,其他新学也是光复会秘密活动的重点,驻守长沙的清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的协统张显仁和内部一大半士官也都是光复会、同盟会成员。

起初是学生和乡伸先被组织起来,各地也确实有很多乱民,第二十五混成协则据守不出,坚决不去镇压长沙各地动乱,一直到了6月份,局势已经混乱到了极致,湖南巡抚岑春莫被迫上报朝廷,不知道陆军部尚书良弼和湖广总督如何决断,大概是考虑第二十五混成协和武昌第八镇新军之间关系特殊,而且第二十五协也未直接造反,就将江南南昌的第二十七混成协抽派过来平乱,两地相距也确实比较近,正好中间一段路有萍乡铁路可走,大致是这样的原因。

结果这个事情就真的错了,二十七混成协的协统祝谦是浙江人,也是光复会在日本期间就发展的成员,比张显仁加入光复会还早,两协凑成一镇,到了一起相互一联系,这就决定造反了。

此前祝谦已经收到消息,说是第二十一镇的统制萧星恒已经同意起义,加上蒋尊簋的浙江混成协,三个旅的兵力一起在杭州举世,派一协进攻苏州,联合苏州第二十三协起义。

祝谦的任务是暂时不动,若是武昌新军顺江南下镇压,祝谦就要乘机发动起义,通过萍乡冶一路抵达汉阳,占据武昌。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光复会在江浙各新军、新学、乡伸中的已经极具影响力明着通过新政强国会活动,暗着则是各种地下组织。

此事按到底是十拿九稳,结果祝谦临时被抽调湖南,只好紧急和张显仁商议,因为长沙的局势已经很混乱,要么出兵镇压要么直接利用局势起义,反正浙江起义在即,他们索性就在会师的晚上各自说服全军士官,一起举行起义杀了湖南巡抚岑春莫和当地道台,号召百姓一路杀到京师,除贪官,废满清。

百姓激愤之中,说什么都容易被相信,张显仁就说是京汉铁路修通知后,湖广的粮食都被运到京师供应满人宁可饿死他们湖南人,只有杀光满人,湖南人才有粮食可吃。

此事一发不可收拾。

清政府最初完全没有预才1到二十七协和二十五协会同时造反,他们正在烦心的事情太多,学生被杀京师直隶众怒不可遏,手无兵权的荫昌反而替陆军部尚书良弼背了黑锅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咽下肚,被撤去了直隶总督的位置,良弼署理直隶总督,罪魁握手又要继续强硬镇压学生请愿。

上海的金融动荡已经一路蔓延到了直隶,因为东北银行、远东银行提前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