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拖就拖的策略,并不急于和朝鲜谈判。

在过去几年中,因为缺乏对朝鲜北部地区的控制力,日本在朝鲜组织了一种称之为“义军”的军事力量,表面上都是朝鲜人民自发组建的爱国武装,实际上就是日本在鼎力支持的杰作。

即便有这样的武装,因为规模有限,日本在过去几年中也从未轻易挑战东北军的军事权威,直到1910年的9月份,在日本的支持下,朝鲜义军开始疯狂的挑衅丹东、浑江、延吉三大军垦局,双方的争议领土剧烈的扩大到了十几处。

除了朝鲜一直不断提出的长白山、间岛两个问题外,在鸭绿江上的十多个江岛也成了争议领土,现在的问题就是朝鲜义军的领导人李秉武将手中的笔一划,这个地方就成了大韩帝国的领土,就是他们朝鲜义军不惜牺牲一切要争取的国家尊严和利益。

即便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朝鲜也从未如此之疯狂,此时如此疯狂的原因则完全在于日军的歇斯底里和疯狂,而日本的疯狂也是有原因的,宋彪对此很能理解,如果他是日本人,他也会疯掉的。

现在的核心问题在于不是说中国复兴的同时,日本也可以发展,这两点是非常冲突的,一旦中国茶叶生丝继续大规模出口,对日本第一大和第四大的出口产业都将是致命的打击。日本还占据着台湾、琉球和朝鲜,一个复兴的中国是不可能接受这一现状的。

这一战对日本而言是迟早要打。晚打不如早打。

简单来说,日本的策略就是乘你乱。要你命,拼尽全力打一仗,打的你们中国人永世不得翻身。

……

新成立的中华帝国和“大”日本帝国的积极备战状态已经难以避免,一边是日本的快速调兵,另一边是东北军的快速返回,双方主力重新云集在远东地区。

大战的阴霾再次笼罩东北。面对一场大战,以及双方的快速部署,日本和中国的战争部署都不断的相互调整,分别以最利于本国的方式争锋相对。

宋彪必须尽快统一国内的共识。哪怕是承认两广、云贵特殊自治也是可以接受的。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宋教仁的从中努力,宋彪在1911年的元旦之前和孙逸仙先生在通州正式见面,双方见面的时间约定在1910年12月25日,孙逸仙乘船抵达天津后,再转乘火车进入通州。孙逸仙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不能承认中国的帝制,他也拒绝接受蔡元培此前安排会谈时所提出的一些礼节上的要求,即便如此,宋彪还是同意见面。

这天下午。宋彪专门空置出三个小时的时间和孙先生会谈。

宋教仁陪同孙逸仙一起过来,在宋教仁建立中国mínzhǔ党后,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但至少还能算是来往颇多的旧相识,由宋教仁从中引介孙逸仙和宋彪见面也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在此之前,宋彪已经派自己的特使蔡元培和在广州会谈了两次,孙逸仙上午抵达通州之后,同临时内阁总理唐绍仪也举行了一次会晤,所以。孙逸仙此次真正要和宋彪商谈的东西并不多,两人会晤也更多只是一种代表革命成功的象征意义。

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宋彪选择在会客厅和孙逸仙见面,在宋教仁和孙逸仙都先行抵达后,他才在一等侍从武官蒋作宾的陪同下前往会客厅。

帝国中央军总司令部位于通州的西海子公园,前身是户部衙门的塔园,也就是户部衙门官员休闲度假的疗养地,其名称来源于园内的千年古塔燃灯佛舍利塔,该塔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唐代以来,历代皇家都有重修,尤其以元清两代重修的工程最为浩大,清康熙35年重修之后,该塔高56米,十三层塔上共有2232枚铜铃,清风吹拂之时颇有悦耳之音。

宋彪自己就非常喜欢到塔上远眺,他经常要去的会客厅则设置在舍利塔南侧的临渊轩,也是典型的传统水榭楼台的双层建筑,此时改称“光复阁”。

宋彪到了光复阁之时,宋教仁和孙逸仙正在会客室里静静的等待着,见到宋彪,宋教仁就迫不及待的起身参见,他既然承认宋彪为帝国的皇帝,也承认了君主立宪制度,他还是要正规的行躬身礼。

孙逸仙沉默的看着眼前的宋彪,心情可能很复杂。

宋彪也没有介意孙逸仙的这种“无礼”,很大度的走过去和宋教仁握手,随即也和孙逸仙握手,客套了几句之后便请他们上楼,到楼上的小会客室会谈。

光复阁经过了改修,二楼的楼廊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风,即便是在这样的寒冷季节也可以自在无碍的观赏西海风景。

在二楼的会客厅里坐下来,等两名女侍端上茶水和点心,宋彪继续请宋教仁和孙逸仙喝茶,直到女侍们将门关上,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三人和蒋作宾陪同在旁时,宋彪才和孙逸仙说道:“在推翻满清统治的过程中,孙先生劳苦功高,堪称是发起革命号召的第一人,我非常钦佩。对于孙先生所提倡的三mínzhǔ义和地方自治精神,我都有所通读,颇受启发,今天能够克服很多困难和您正式的相见,我还是非常高兴的。在光复革命和共和革命之间,我们存在着很多的分歧,但我认为这些分歧其实不重要,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我们的目标仍然是一致的,我们都是要取缔西方强加在我们这个民族身上的各种不平等的枷锁。都是想要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复兴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都是想要让百姓享受到基本的政治权利、富裕的生活和普及的人民教育。和我们的目标相比,我们的分歧显得很渺小。微不足道。所以,我在此时和您见面,正是想要携手共建一个共同的伟大理想。”

听了这样的话,孙逸仙显得很沉默。

他其实是一个非常艰苦的人,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很累的坚持到现在。终于推翻了满清,结果却和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国家的军队和政府又都成了宋彪手中之物,而宋彪也成了新的皇帝。

他不能接受的地方有三点。第一,革命虽然成功了,他此前所有的许诺都成了泡影;第二,同盟会一无所得;第三,他担心皇帝的存在会继续阻碍中国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家,而这才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

即便宋彪说了一番很漂亮的话,孙逸仙还是有点无动于衷,他觉得自己应该高兴,又觉得痛苦和失落,他失落是因为同志们正在不断的离他而去。转投到光复会的怀抱。

甚至连黄兴在这些日子里也和他渐行渐远,有意接受宋教仁的邀请加入mínzhǔ党,参加国会。

参加国会是好的,但孙逸仙感到愤怒的是这种背叛自由革命的方式和代价。

孙逸仙原本有很多非常激烈激昂的话要当初痛诉,甚至做好了被宋彪抓捕羁押的一切准备,只是在听了宋彪的这番漂亮话后,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见孙逸仙不说话,宋教仁为之着急,看着孙逸仙却不知道该如何提醒。

宋彪倒是不着急。他和孙氏之间就像是在下棋,对方不知如何应对总要多想一会儿,他显得很平静的喝了口红茶,继续等待孙逸仙的回答。

等宋彪将茶杯房下来,孙逸仙才忽然道:“我以为国人所说的共和革命是不对的,我们同盟会所坚持的不仅是真正的共和体制,还是更纯粹的自由平等精神。”

宋彪迅速作答道:“绝对的自由和平等是不存在的,就如有些人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有些人出生在贫民的家庭,有些人生来就聪明,有些人生来就容貌丑陋。我所理解的平等是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我所理解的自由是法律所保障的自由,所以,我们说要重法爱民。关键在于法律由谁来制定,我以为未来应该由人民来制定法律,即便是现在,也应该是由国会来制定法律。但我有一个疑问,我们各省的选民是否真的就能代表所有中国人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显然不能,这还需要时间逐步扩大选民的数量,我刚从四川省回来,四川省现在的所有合法选民只有四千人,下一次国会公选,我们认为应该有一万人,然后是四万、四十万、一百万、四百万,最后是四千八百万所有四川人。这肯定需要一个过程。既然选民不能代表全国人民,那我们首先应该确保议员是能代表国民的,至少是能代表我们这个民族的。”

孙逸仙只能承认道:“您说的真好。”

宋彪则道:“我记得您以前一直提倡以县为自治单位,推翻满清之后怎么又开始提倡以省为自治单位呢?”

孙逸仙不知如何回答。

宋彪续道:“以省为单位自治,不是不可以,内蒙怎么办,外蒙怎么办,xīn奸g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