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企业也要通过工会多给予帮助和照顾,不要逼迫工会和企业成为对抗的机构。当然,国家在立法时也会限制工会的权责,不能让工会无理取闹,免得搞到最后将企业都整垮拖垮。这是世界的大趋势,不要与之对抗,要主动迎接挑战,甚至要办的有声有色,有特点。”

容星桥当即道:“请皇上放心,远东既是帝国之支柱,也当然要为帝国之楷模,其实这样办也是好事,工人舒心,企业才能办的顺利,一味盘剥工人显然不是合理和长久的事情。此外,拉开和其他各公司的待遇差距,也利于远东招揽各方人才。”

宋彪想了想,道:“朕还是那句话,企业要有人情味,即便不是工人的家,也要是工人愿意共同奋斗和努力的社会机构,资本家要投资回报,企业的管理者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工人要生活的有滋味和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好企业,才是长久生存之道。你回去之后好好琢磨朕的意思,将事情办的漂亮点,要有咱们中国人的特色和传统,逢年过节的要发红包,要大吉大利。过去,咱们总是学外国,学外国很好,政府还是要推行西化,但也要更多的保留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有我们自己的哲学思想,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观念和生活、管理的方式。泰勒有一套科学管理思想,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可咱们立足于此,也要有人情管理的思想,东西合璧,咱们乡下种地顾个长工都要逢年过节买酒烧肉,朕觉得这种人情和睦,尊老爱幼。礼贤下士的人文观,对于中国企业本身是有莫大的帮助,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这种人文观吸纳到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去。”

容星桥连连点头,提议道:“皇上不妨写个社评,让国人实业家们都有所启迪,此事利国利民,大利啊!”

宋彪经他这么一提醒。倒是觉得确实要写这个社评,就道:“这个东西别人写不了,你按朕的意思写个草稿吧。”

容星桥一口答应下来。

皇帝的社评很多。可90%都是别人所写的稿子,只有那10%是皇帝的思考,偏偏就这10%的思考最为重要。正是全文的价值所在。

时间正好不早了,宋彪要回去吃午饭,容星桥这么多年效劳下来,也堪称是皇室的大掌柜,而且这也是容星桥第一次来中央宫,宋彪就请他去用御膳。

用过午膳,宋彪下午也未安排其他的行程,难得容星桥过来一趟,包括宋彪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就和容星桥一起在中央宫游玩一番。边走边看边谈。

宋彪的风格就是这样,他现在已经很少就单独一件事做出处置和决定,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在这种一整天,或者是一个下午的闲谈之中,将自己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和思考都与负责人谈一谈。不管是启迪,还是叮嘱,不管是交流,还是商榷,他的思路就是圣意,就是一个大方向。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就要大体遵循这种圣意和大方向,灵活办事,灵活的实现这些构想和要求。

至于在具体一件事务上的对错,宋彪近几年反而是很少评价,给予别人更多的实权,多看别人的表现,而不是严格要求别人遵循自己的决策办事。

这是一个很合理的选择。

正如当年的太祖,高于一切的存在,思索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大方向,当然,这个大方向是不能错的,一旦错了就能让整个国家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几十年的辛苦都毁于一旦。

总体来说,宋彪现在的大方向是工业偏右,农业偏左,包括像邮政、电信、铁路、电力、石油这些产业,他也继续坚持私营为主,不搞国家投资,政府依靠政策和规划去推动国民产业的发展。

在农业领域,他则坚持搞《限田法案》,过去是用税收来限制大地主阶层,现在则是想要进一步用法案限制土地兼并,通过对农民持有农耕地的最高限制,政府强行从地主阶层收购超标部分的耕地,通过先租后卖的方式,逐步将土地分散给农户。

宋彪几年前就想这么做,唐绍仪坚决不同意。

总理不同意,宋彪又不想换总理,此事就搁置了,而他此番决定支持欧阳赓,也正因为欧阳赓决定强行推动这一法案的通过,但欧阳赓也有条件,那就是限上不限下。

所谓限上不限下就是政府不保障农民的最低持有农田的数量,只限制最高持有数量,林桑茶果和牧业农用地也不在该限制条款内。

这个法案有利有弊,弊端是对农业的大机械化和产业化有负面影响,很可能就会像法国农业那样缺乏竞争力,好处则是逼迫资本流向工业,提高国内人均购买力,扩大内需市场。

宋彪过去也不敢轻易推动这个法案,因为国内的地主阶层实力太强,现在则不一样了,工业的实力更强,农业就必须为工业让步,也可以拿那些大地主开刀。

宋彪也不用和容星桥谈《限田法案》的事,他就谈一些和企业有关的东西,多询问一些细节上的事,增加自己对帝国工业水平的了解。

帝国工业要发展,还是要靠资本家的努力,政府也要倾尽全力的扶持,提高实业家和高级技术工人、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更大规模的推动教育,推动科技的发展。

在欧阳赓这一届总理任内,宋彪就计划在国家科技总署、中央科学院、中央军部科工部推出“中国国家科技项目研究计划”,用一个简单的201计划来统称,也就是要在20世纪推动帝国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在每一个五年计划中都要由政府拨出资金支持、资助和主持一些重点技术的研究,这实际上就是当初要设立国家科技总署的原因。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文教部的两个万人计划的进度比预期的要差一截,可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大体也达到1。3万人的总规模,今年补偿性的增加的更快一些,在美国的留学生约占50%,法国其次,只是在俄国和德国的留学生前几年都被迫中断了学业,目前在欧洲各国都有留学生,也有去墨西哥、智利这样的国家,这主要是考虑一些特殊的长期合作,在日本的数量还是比较多,占10%左右,这是因为去日本留学确实比较容易和便宜。

随着和德国重新建交,赴德国留学的学生会在后面几年大幅增加,总体而言,德国的大学教育还是在世界上保持着最高的水平,德国的中等职业专科教育更是非常有特点的很出色,其他国家几乎比不上。

按照欧阳赓的计划,他打算将德国对华的赔偿主动削减掉一部分,余下的则全部设做德国留学基金,对德国来说可以免于外汇和黄金的流出,对中国而言也没有任何损失,利于中德关系的复苏。

在英法两国,他也打算将留学基金扩大,争取在他任内彻底完成两个万人计划,而且,他还考虑设立专项基金,从亚洲国家招揽留学生赴华留学,培养亚洲的亲华和知华力量。

得益于整个世界的环境、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外国知识分子的避难式涌入,国内的大学和中等职业专科教育倒是办的很不错,1540计划基本是在唐绍仪两届内阁的二五计划中完成了,7个省和直隶府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21个省份完成了六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化。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帝国的201计划才有真正的实施可能性,也许在三五、四五计划中,201计划还是要大量依赖外聘专家的协助,但是预期在第五、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本国专家和科研人员就会陆续达到更高的比例、水平。

帝国需要时间。

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够用了,用这二十年的时间,缔造一个伟大帝国的百年之基业,这是再合理不过的事。

第227章尚武、光复、现代

1920年的中国已经有了很深的宋氏烙印。

皇帝个人的思想、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影响着这个古老而重获新生的帝国,荀子在中国的升华和圣化,本身也是伴随着皇帝在帝国之中的神化而同步进行的。

简而言之,帝国有八字真诀——隆礼尊贤,重法爱民。

遵循礼教,崇拜圣贤,重视法律,爱护民众。

此乃宋氏中华帝国之根本,也简单而可靠的改变着帝国,催生了新帝国的新文明。

庐山会议对于帝国的影响从1920年的8月份之后就开始逐步显现,梁启超、章炳麟、蔡元培、陈宝琛、严复等一大批社会名流都是汉教的积极推崇者,帝国各省各府都开始有步骤地在建设天坛公园和地坛公园,平时是公园,节假日则用于祭祀天地,祭天则同时祭拜炎黄帝,祭地则拜祭圣贤。

实际上,汉教是一种从儒教和道教中脱离出来的新宗教,但又缺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