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伏罗希洛夫不置可否,也不敢回答。

宋彪心想,可怜而无耻的人类啊。

他和这位1935年的苏联元帅没有什么特别要说的话,彼此的关系也不熟悉,如果是被他击溃的那位伏龙芝将军在这里,他倒是想说两句话,可惜这位伏龙芝将军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国家呢。

宋彪轻轻的一抬手,示意离开火车站,上了一辆帝国提前运到莫斯科的防弹车,和伏罗希洛夫将军一起前往克里姆林宫,在那里,他将和历史上最神奇的独裁者斯大林同志会晤,就中苏问题进行新的会谈。

此时的苏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不管是伏罗希洛夫将军,还是这位将军的下属们所乘坐的汽车大体都进口于中国,只是按照苏联的要求将商标更换成为他们的红星标志,并且宣称是苏联的汽车产品。

苏联当然有自己的汽车工业,有和德国合作的,也有从帝国引入的生产线和仿制品,但就轿车的舒适性而言,中苏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苏联的官僚主义者们显然更侧重于舒适性和豪华配置。

历史是幸运的。

如果不是在1923年大规模开发了伏尔加流域的石油资源,宋彪现在也很难像苏联经济的状况,在希特勒上台后,苏联和德国关系也在快速的恶化中,这使得苏联更加侧重寻求和中国的友好,当然在私底下,苏德之间依然还是有很多秘密的合作。

这是很诡异的一点,可正如中国利用苏联对欧洲的威胁缓解本国崛起的压力一样,纳粹德国也只是在利用欧洲世界对苏联的恐惧而已。

抵达克里姆林宫后,宋彪终于见到了斯大林本人,让宋彪不免感到遗憾的是斯大林同志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伟岸高大,其实还蛮矮的。

斯大林比宋彪年长六岁左右,但从身份和资历上来说,宋彪即位皇帝的时间要比他早很多,在列宁时代,宋彪和列宁就是平等地位。

这或许也能算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宋彪可以用过来人的眼光打量斯大林。

在格奥尔吉耶夫厅里,宋彪和斯大林同志正式的见面会晤,两人握手之后就各自坐下来,在外交官员的陪同下交谈。

坐下来之后,斯大林就很有那种大国君主范的同宋彪说道:“欢迎你的来访,华皇阁下,莫斯科对你来说也应该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城市,中俄两国有着长远的交往,两国人民也追求友好和平的未来,特别是在中苏战争结束后,我们两国领导人和人民都更加意识到中苏和平与友好的重要性。”

宋彪不是很喜欢这种开场白,感觉上也不是很尊重他,但他并不会过于计较斯大林的用词,对他来说就是走一个过场,看看斯大林是个什么样的人即可。

他思索片刻才回答道:“确实如此。”

斯大林显然已经习惯了那种作为整个苏联国家唯一领袖的权力和地位,继续用他自己的方式说道:“人民每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基础,我们所要追求的正是人民的和平与幸福。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人民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在中国政府和华皇阁下你的领导下,逐渐成为世界上较为富裕的人民,享受了更多的社会权力,组建了工会,合理的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正在改变亚洲被欧美帝国主义霸占和奴役的局面,华皇阁下,我个人相信中国必将改变整个亚洲,率领亚洲成为自由的亚洲。”

他这番话说的很有意思,显然是苏联情报机构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外务工作在近期的各种新动态,他的表态也意味着苏联支持亚盟的建立。

宋彪赞同道:“亚洲需要更加独lì和平等的国际环境,需要有更多的亚洲国家站起来获得解放,亚洲才能崛起。”

斯大林简单的答复道:“是的!”

此时的宋彪已经有点无话可说,他还蛮不喜欢这种假正经和死板的外交场合,斯大林对他的这种看似平等,但缺乏尊重和敬意的表态也让他不是很高兴。

宋彪沉默的不说话,更多的选择聆听斯大林关于中苏友好交往的阐述,不时的微微点头应付一下,他确实没有想到连斯大林同志在这样的场合里也显得像个机器人和录音机,只会说一些没有任何营养和意义的空话。

斯大林倒是不厌其烦的向宋彪介绍苏联这些年工农业和科技文化工作发展的情况,似乎是想要籍此证明他的伟大领导能力,以及如今的苏联比中苏战争时期强大一百倍这样的观点。

宋彪只是显得很有兴趣的听着,长时间里都没有太多表态。

谈了一段时间,斯大林同志才谈到两国经贸的问题,就中苏贸易做了一番总结后,他迫不及待地和宋彪提议道:“世界经济依然处于资本主义的大衰败中,这种趋势是难以制止的,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和中国的工业仍然在蓬勃的发展,就说明了共产国家和中国的伟大。双方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扩大贸易,互通有无,这也符合我们两国的长期友好的局面和期盼,对于稳定中苏贸易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宋彪沉默无声的点头,他当然知道苏联到底想从中国购买什么样的东西,如今的中国有两样东西是苏联急需的,第一种是重型机床,第二种是大飞机。

每个时代对大飞机的定义都不一样,现在大飞机则基本是属于拥有10吨以上负重载荷的大型轰炸机、运输机、客机,而目前能制造这种飞机的只有中美两国的三家公司,分别是东北重工、江南福道和美国波音公司,美国波音公司的控股方一直是美洲财团,这就决定苏联想要从中美两国购入大型飞机的难度很高,中国不卖,美国显然也就不会卖。

从飞机的cāo控角度来说,考虑苏联曾经在中苏战争之后大量购入中国飞机,苏联也更希望直接从中国引入一部分大型飞机弥补自身的不足,引入数量显然不会很多,苏联自身还是希望通过引入部分样品进行分解研究,再重新设计和生产自己的大型飞机。

大型飞机对苏联还不是一件很紧张的事情,即便买不到大型飞机,苏联从东北重工购入的Se35系列客机和运输机也基本能满足它的要求,苏联真正想要从中国买入的设备是重型机床。

机床工业的发展绝非一蹴而就即可崛起的,中国从工业发展的刚开始阶段就无比重视机床和冶金工业,从基础的生产、设计到人才的培养,理论的研究,技术的预研储备,前后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才逐渐成为世界上新兴的机床工业大国,期间多少艰辛,多少付出,多少努力只有中国自己知道。

如今世界上有四个最大的机床大国,分别是中美德英,中美的机床长于创新和工业运用,在专用机床和新型机床领域的突破范围最深最大,德英则长于工业基础和加工精度,但从总体而言,四大机床国的水准基本相当,只有中国显得更全面,在专用机床、新型机床、龙门机床、重型机床、同步电机机床、调频机床各个领域都具备一流的水平。

苏联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中国机床最大的出口地,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机床工业逐步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的见证者,在过去的五年中,甚至连日本和法国都开始更多的从中国进口机床,这本身也证明了中国机床工业的发展状况

虽然苏日两国的机床进口总量都在呈现下滑趋势,但在本质上是有两个明显的不同,苏联方面是本国机床工业的快速突破,对进口需求的减少,而日本则是对外贸易萎缩导致出口不力。

正是因此,帝国对苏联的机床出口一直采取较为jǐng惕的态度,一方面是鼓励中低端和专用机床的出口,一方面对高精密和重型机床出口的限制。

对于这两个问题,宋彪并无解决它的想法,暂时维持技术上的限制是有必要的。

宋彪感觉和斯大林这样谈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他此行之所以要将第一站放在苏联,目标就是想要直接从斯大林这里看清楚苏联的真实意图,想要知道苏联到底是不惜一切的想要收回中苏战争中失去的的领土,还是已经接受现状。

结果让宋彪是很失望的,斯大林就是那种没有感情和人性的领导人,像一个机器雕像,说着没有感情的话,很难猜测斯大林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短暂的思索了一段时间后,宋彪很直接的同斯大林强调道:“主席阁下,我是一个很简单而直接的军人皇帝,对这种外交上的模糊对话不敢兴趣。我之所以要将苏联设为环球访问的第一站,正因为我有非常高的期待和诚意,希望能长期同苏联维持和平与友谊。”

稍加停顿,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