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6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事情比单纯的判断要更加复杂,即便没有关岛,中国海军在这一区域还有塞班岛、罗塔岛,以及远处的帕劳群岛基地,无论怎么折腾,只要中国不愿意美国威慑西太平洋,他们就一定能做到。

美国希望将这件事用正式的外交文书确定下来,双方签署一份租借协议,中国承认关岛的所有权归属美国,美国则将关岛的驻军及监管权借给中国五到十年的时间,糟糕的是中国从来就不承认这一点。

中国只承认美国拥有关岛的监管权和占领权,而主权归属亚洲人民自身,也就是归属马里亚纳群岛的本地人。

换而言之,无论美国是否同意租借,中国都可以得到监管权,只要中国公开扶持和承认一个马里亚纳群岛政府,将美国牢牢定在侵略者和殖民者的耻辱柱上,中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美国驱逐出这片海域,而美国海军现在也不愿意为了这么点事就同中国海军交战。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中美海军交战,美国也未必是中国海军的对手,在向美国罗斯福总统表述这一问题时,美国海军部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诫政府的总统阁下,美国海军正处于一个较大的劣势中,美国政府必须重视这一问题,支持海军部的新的造舰计划,大量增购航空母舰。

不管是三都澳海战,还是济州海战,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中心论都让英美两大海军霸主震惊不已,当处于战争状态的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总数超过20艘时,英美的航空母舰数量还只是中国的1/3。

这是近现代海军史中最为离奇的一刻,而这也意味着英美海军加起来很可能还无法击败中国海军。

德国。

德国正在继续推动向苏联进军的侵略政策,事实上,希特勒和纳粹政府最初的计划还是先进攻法国,报仇,同时也要占领欧洲的工业和资源,最后再进攻苏联。

只是在中国的支持及jǐng告之下,希特勒被迫提前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计划,他们的进展是如此之顺利,足以让世界感到害怕。

法国已经转而开始支持苏联,尽可能的希望利用苏联牵制住纳粹德国,消耗掉纳粹德国的军事实力。

苏联。

苏联正在为长期的中亚渗透政策付出代价,他们无法放弃哈萨克,即便中国愿意同苏联和解,苏联也不愿意相信中国,斯大林在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同中国达成的初步协议中犹豫不定,是否放弃中亚,换取中国的支持保卫苏联。

实际上,斯大林并不需要从中国购买太多的军事装备,他认为苏联只是需要更多技术支持,需要生产更多的高shè炮和铝,苏联红军就一定能保卫国家,消灭纳粹德军。

这也意味着斯大林并不认为苏联有必要放弃哈萨克地区,失去这个缓冲地带的控制权,中国的机械化军团就将具备直接威胁苏联本土的机会,这是斯大林不愿意接受的情况。

在中国正式走向世界霸主的这一刻,这一年,世界也正在出现了无数的变化,各国在错乱的局势中寻找着对本国最有利的选择。

对斯大林来说,他依然以为中国不可能忍受德国占领苏联的局面,实际上,帝国早已为此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帝国也恰恰希望德国最终战败苏联,占领苏联,为帝国挥师西征开启一道历史之门。

当斯大林决定拒绝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达成的中苏初步密约条件,希望重新洽谈一个更有利于苏联,以及更符合他希望和要求的新密约时,中华帝国的伟大西征之路就已经正式开始铺就。(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316章釜山之战

()兼**以开都,掩八紘而为宇。

这是大日本帝国之国训。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此乃中华帝国之国训。

这是两个既相似,有着类似的国情背景,但又截然不同的亚洲邻国。

7月,釜山战役和硫磺群岛战役终于开启,也被视作帝国国防军进攻日本本土之前的最后两场较大规模的战役。

天空,战机呼啸而过。

在苏德战场上,双方实际上都未能更好的理解空军的现代作战价值,苏德的空军更像是天空之骑士,那些精锐的德国空军王牌驾驶员们更喜欢在前线蹂躏菜鸟飞行员,击落他们积攒功勋和名声,双方对敌军空军机场的打击都显得过于随意,缺乏更高层面的整体作战规划。

日本空军在前期还有一定实力的阶段也大体如此,总是缺乏正面的大规模空军行动的纲领。

帝国空军才是他们最好的名师。

在BF120大规模的列装之后,帝国的火箭炮shè程从早期的BF3060的30公里、60公里一下子提升到120公里,加上近程地地导弹的指挥权开始大量转移给帝国陆军,东北国防军可以提前对日本空军机场、雷达进行遮蔽式的毁灭打击,随后才是帝国空军的大规模出动,在大量J…402404歼击机的掩护下,J…5虎鲨歼击轰炸机、H…23轰炸机和G…23攻击机对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打击,彻底摧毁日军的炮兵阵地、铁路、交通、要塞,对日军前线阵地大规模覆盖打击。

对帝国空军来说,此时最大的威胁只剩下日军隐藏在树林和建筑中的高shè炮,索性,日军此前对高shè炮的研究并没有过于深入。现役的八八式高shè炮在性能上并不优秀,不论是shè速、威力和shè程在世界现役的主要高shè炮中都只能算是二流,最糟糕的在经历此前的多次大规模战败,加上帝国海军和空军对日军驻朝鲜部队的运输封锁,日军东亚派遣军已经处于很缺乏高shè炮的阶段。

日军勉强通过从九州岛派遣陆军航空队支援东亚派遣军,但一样不是帝国空军的对手。

空军呼啸长空。

日军东亚派遣军在帝国空军六个师的压制下,在东北国防军还未出击的情况下已经溃不成军,在过去两个月中,日军驻朝鲜部队就一直处于严重缺乏补给的阶段。他们只能靠坚韧的战斗意志和对天皇的绝对忠诚来支撑下去。

他们靠对中国人的刻骨仇恨坚持战斗下去。

在此前的金道岭战役中表现突出的薛岳已经成了第四集团军的司令,此时正处于对日军发起陆地进攻的最前线,这正是他所期望的战场,在陆军对决陆军的大规模战役中,以绝对优势消灭对手。

在新上任的东北国防军总司令陈武上将的坚持下。中央军部和东北国防军部给各集团军指挥官更多的前线指挥权,使得他们拥有自行决定战役战术的权利,这就像是忽然解开了薛岳、黄百韬、刘亚昭这些猛虎身上的锁链。

此刻的薛岳恰有一种猛虎下山般的痛快感。

他和他的第四集团军是如猛虎下山,对面的日本东亚派遣军第5军却仿佛是风烛残年般,战争打到这种地步,中日陆军也已经完全不可相提并论了,双方之差距也不是一代两代那么简单。

在第三次中日战争刚爆发的阶段。日本陆军至少还勉强具备同帝国中央陆军抗衡的基础,但到了今日,双方不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兵员和战术指挥水平上。差距都已是天壤之别。

之所以会这样,正因为帝国的陆军长期在装备研制上投入高额经费,占据着陆军军费非常高的比例,而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列装速度则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重研发,轻换代的特点使得帝国陆军在战争开启阶段同日军的实际差距并不大。但随着战争进入第二年,陆军在巨额军费的支撑下直接越过十年的周期快速更换了全部新式装备。

在过去十年,帝国陆军的军事装备研制开支一直保持陆军军费的33%以上,总额超越美苏德法英之和,再以帝国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的根基和产能规模,两年之间就使得帝国陆军的军事装备水平从世界一流跃迁为超一流,再面对二流,又已经被砸的稀巴烂的日军陆军,两者之差距真的不是十年二十年代差那么简单。

至于帝**事教育,无论是规模和整体水平都远非日本可以比拟,储备和预备役军官数量之多,即便帝国陆军规模扩编至战前的三倍,整体战术指挥能力仍能维持在世界第一流的水平,而日军则完全达不到这一要求。

战争打到这种程度,中日陆军之间的差距已经彻底被拉开了。

日军此时面对就将是核武器时代到来之前最强世界陆军,一支全面以火力平衡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M35突击步枪、M38通用机枪、8mm重狙击步枪、30mm下挂式榴弹发shè器、6075mm迫击炮构建步兵基础武装,一支以装甲、火炮、步兵、火箭炮部队构建四位一体综合平衡理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无线通信达到班一级的快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