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釜山的人口中,日本移民超过六万人,这是中央军情部的统计数据,这些就更不在帝国陆军需要考虑到的范围内。

从上午十点开始。帝国陆军一改此前空地一体化战术的常规安排,没有派遣太多的空军,首先由炮兵部队对日军阵地和城区进行狂轰滥炸,每分钟宣泄在日军阵地上的炮弹多达6万枚,短短几分钟就将日军防线和后方炸成了一片焦土废墟。

大地轰鸣,宛如雷暴山裂。

整个釜山周边地区都一直处于这种连绵的震动中,仿佛是一直在地震,站在地表就能感觉到这种连绵的震动,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轰鸣若浩浩荡荡的滚雷,响彻于周边大地的每个角落。

整个城市和周边防线都在燃烧着熊熊烈火,滚滚黑烟蔓延了数十公里的范围。

在炮击持续了三十分钟后,彻底击碎了日军的防空炮阵地。帝国空军才大规模的出动,而帝国陆军则以六千多辆坦克及其他装甲车为主力,大规模的纵深攻击,用一个列装MBT35主战坦克的第2坦克旅为主力,在第四装甲师和第11坦克旅的配合下直接深入日军后方大本营,第四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紧随其后。

日军数十万部队组成的防线看似牢固,实则不堪一击。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被彻底撕碎,坦克部队直接兵临城下,对后方阵地实施强攻,碾压而过。

此后继续是持续不断的火炮狂轰。将整个釜山城炸成废墟,第四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开始担任主力,在装甲步兵战车和轻坦克的保护下,对一片废墟的釜山城实施层层推进作战。如cháo水一般逐步向前渗透,杀死一切途中遇到的日军。没有俘虏,没有隐藏。

日军在轻武器上相对于帝国一个陆军步兵班的差距,已经到了彻底无法扭转的程度,突击步枪在军事战争中的作用被明显的凸显出来。

M35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突击步枪,在此之前,帝国陆军曾经短暂的小规模列装过类似于03式自动步枪的M33突击步枪,M35是在M33B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整体改进的成果,相比前者更为成熟稳定和优秀。

相比03式自动步枪,M35的美学特征更为明显,整体外观设计扁平方正,枪管更厚,散shè效果好,枪托结构为传统式的工程塑料枪托,而非03自动步枪的折叠式。

M35突击步枪继续是7。62×35mm的中型弹,弹径曲度较小,弹道稳定,shè击精度高,shè程远,威力较高,当shè程较近,子弹在750米/秒的高速过程中击中目标时会明显破裂,产生不规则的运动变化,导致更大规模的内部创伤。

该型突击步枪大量使用了铝合金和耐磨高强度塑料构件,所以空重减少到了3。5千克,弹匣容量是25发,满弹高配含瞄准镜的重量是5。4千克,可匹配下挂式榴弹发shè器,通常每个步兵班有4到5支M35步枪拥有榴弹发shè器。

这种高标准的配置使得帝国陆军步兵部队在作战过程中拥有极大的火力,足以弥补M35本身浸透性较高而缺乏杀伤力的劣势。

M35突击步枪的优势在于兼顾了shè速和中近距离的shè击精度,并且拥有不弱于汉阳半自动步枪的shè程,相对于5…6毫米的小口径弹,其弹药威力仍然占据一定优势,虽然在高shèshè击中存在枪口上跳的缺点,但这是一个必然的问题,不管是M30,还是M35前身的M33,这个问题都是根生蒂固的。

没有一款武器是完美的,作为一款突击步枪,M35在这一时代里至少保持着绝对的王者优势。

帝国精锐部队在城市巷战中的表现是完美的,这些隶属中央国防军精锐步兵师的常编部队,拥有更为可靠的训练和战术执行能力,以及对日军的绝对的装备领先优势,包括更为优秀的青年尉官,以及大量经验丰富的国防兵职业士官。

至少在这一年里,帝国中央陆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毫无任何争议,唯一有资格挑战帝国中央陆军的就是同样在苏德战场上风光无限的德国陆军。

假如中德陆军要发生全面决战的话,那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两支陆军之间的决战。

谁是世界陆军之王,这个答案最终将诞生在中德陆军之间。

至于苏联红军,无论是装备、战绩、整体战术素养,苏联红军至少在这一年里还没有资格同中德陆军相提并论。

釜山战役结束的非常快。

整个战役持续到第四天,基本就到了尾声阶段,日军东亚派遣军总司令板垣征四郎大将也被特别空降师抓捕,这位大将连同还未能从战场上撤离的畑俊六大将,甚至来不及自杀谢罪就被夜间突袭的空降部队所俘虏。

至此,日本陆军短暂的辉煌史在中日辛亥战争之后,再一次被彻底击破,彻底被粉碎。

第317章西南,阿萨姆

()板垣征四郎大将被俘的消息传回帝国之时,宋彪皇帝正在庐山度假,负责主持此次庐山会议的依然是国会,此时的新国会议长是汪兆铭。

历史总是存在着很多有趣之事。

汪兆铭居然是帝国的国会议长和光复党的理事长,这真是有点戏剧性呢。

一个没有成为汉奸的汪兆铭,在他人生的履历上几乎是完美的,虽然这并不是宋彪皇帝觉得可喜可贺之处,但就实际的国家利益而言,汪兆铭担任国会议长也是众望所归,而顾维钧则已对自己的第三任首相选举稳cāo胜券。

在庐山夏宫的这些天里,宋彪皇帝亲自参与了多场研讨会,涉及教育、社会机构、商业、科技、政治、国际关系、宗教等多个让他为之关心的议题。

他最关注的还是教育和科技,这是帝国继续持续性发展和强盛的根基。

1940年的第二十届庐山会议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许很多年后,人们回忆此次会议,更多还是会想起中国太空航天系统研究工程的启动,想起《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展望》,想起梅贻琦提出的“高等教育普及化”,但事实上,1940年的第二十届庐山会议更多的代表了中国人的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以及愿意为此付诸一切努力的决心。

夜渐深。

寂静的书房里燃着奇妙而令人心静意宁的檀香。

宋彪皇帝在御书房里仔细研读中央科学院四十多名院士联合编撰的这份《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展望》,这份展望报告对航空航天、冶金、机电自动化、计算机及电子通信、船舶、电气工程、农业、食品、交通、医学及药物等二十多个领域,在未来二十年的发展及各种可能性都做了较为全面的预测。

在中科院尝试编写这份报告之前,吴训之院长曾经询问过宋彪皇帝的建议,而皇帝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在宋彪皇帝的估测中,他认为对中国未来二十年影响最大的科技进步应该是在喷气式客机、半导体及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及程序、程控及无线通信、数控及重型机床、核电系统、高速铁路、航天工程及卫星这些领域,中科院正是以此和科技工业部、军部的要求为基础对未来的科技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

宋彪皇帝将这份报告看完后,感觉大部分的地方都预测的很好,少数的预测则显得有点奇怪,考虑一下后,他拿起电话拨通总机,准备接通吴训之房间的电话,让吴训之过来和他谈一谈。

就在这时,一等内侍官蒋寿麟匆匆忙忙的快步走进来,躬身敬礼之后将一份中央军部的电报呈递上来,禀告道:“陛下,中央军情部急电。”

宋彪皇帝倒是没有太在意,估计是军情部在日本又搜集到了新的情报,这就打开来翻看一眼,结果倒是让他大为意外。

原来这份电报和日本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中央军情部发信英国在帝国西南边疆有新的军事行动,可能会威胁到帝国在西南的安全。

这倒是一件很让人惊讶的事情,当然也是事出有因。

帝国在西南边疆同英国就藏南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大英帝国当然不会因为中国强大而轻易做出退让,正如丘吉尔所说,没有经过战争,别想从大英帝国手中得到任何东西。

帝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还是很弱的,但是大英帝国也强不到哪里去。

帝国也一贯是够狠的,软硬兼施拿下缅北的野人山后,硬生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修通从西康省到野山地区的铁路,如此一来,帝国有两条铁路可以进入缅甸,在野山的荒芜原始森林中,帝国以野山建设兵团的名义安排巡防军进驻,继续强行修建铁路进入阿萨姆地区。

阿萨姆地区是掸族为主的地方,也就是傣族的分支民族,而帝国正是以此为翘板,向印度的阿萨姆邦渗透,派遣傣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