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方震点头同意,这也是他们中央国防委员会几个高层之间的共识,中德之战是迟早要打,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开战,以哪个合适的理由开战。

他同宋彪皇帝说道:“我倒以为这场战是晚打不如早打,虽然最终还是要靠特殊的手段结束战争,但在此之前。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适的战争手段,乘机扩大在非洲和东欧的控制力。”

宋彪皇帝默默点头,同顾维钧、蒋方震问道:“你们目前是什么态度?”

顾维钧沉默不语。

蒋方震则道:“彻底解决巴布亚和缅甸问题,以及印度洋上的部分岛屿出售给我国,特别是缅甸问题。如果没有缅甸,我军海军要绕很远才能取得充裕的补给。一旦解决缅甸问题,我们在缅甸建立海军基地,即可直接从昆缅铁路进行大规模的海军补给。”

宋彪问道:“谈过了吗?”

蒋方震道:“暂时还没有谈,我们目前的公开态度还是否决参战,维持原有的约定条件,除非德国进攻西班牙和瑞典,以及严重威胁我国的海洋通行权利,否则我国不会考虑对德宣战。”

宋彪点头认可了这个谈判原则,还是要将价码抬高,逼迫英国接受更高的条件,宁可在国际政治中显得短视和蠢一点,也要实际的拿到更多利益。

在慎重的权衡一番后,宋彪皇帝同蒋方震道:“我会谨慎的继续表达帝国维护在世界利益的决心,但不会轻易松口答应英国宣战。退一万步说,即使英国退出战争,我们也还是有办法解决问题的,这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谈判资本。当然,如果我们最终没有同英国达成一致满意的新协议,我们还是应该给予英国更多的实际资源,国会可以推动新的租借法案,允许我们将剩余的军事物资租借给英国,支持英国作战。”

蒋方震同顾维钧一起答应下来。

三个人的观点基本一致,参战是迟早的事,关键是要利益最大化,从财政上考虑呢,顾维钧相对希望晚宣战,而蒋方震则担心德国的核武器计划成功,希望早参战,早点解决问题。

蒋方震考虑的因素更多一些,因为德国和美国都在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德国推进的速度更快,拿出来的国家资源也更多,德国现在有苏占区这么庞大支撑,再加上法国、捷克、挪威、丹麦、比利时、荷兰这些欧洲占领国,它要搞出核武器很可能就是这么两三年的事情。

三人就这个问题前后讨论了近两个小时,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分析一番,最终觉得最佳的宣战时期应该是明年的9月份之前,再晚的话,德国的陆军规模和整体实力会通过整个欧洲的整合而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级别。

总的来说,越早宣战越好。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明天同丘吉尔首相的谈判则是另外一回事。

这天晚上的秘谈之后,顾维钧深夜返回首相府,对皇帝明日下午接见丘吉尔首相的事情做了一些新的安排。

次日下午,宋彪皇帝就在中央宫的国宾厅接见丘吉尔首相,为了不让德国生疑,此次的会晤安排在礼节上并不是很隆重,基本和正常的首相来访也差不多,甚至连会谈时间都只安排了一个小时,原则上,双方也不会发表任何联合声明或公告。

就像顾维钧首相拜见英国国王一样,看起来只是一个礼节性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宋彪皇帝第一次同丘吉尔首相会晤,宋彪皇帝还拿丘吉尔首相做了个小实验,将裕华皇储也一起介绍给丘吉尔首相,开始逐渐的将自己的继承人推向世界政治舞台。

当着裕华皇储的面,宋彪皇帝充分展现了自己对大英帝国的同情,以及对国际政治的短视,同昨天夜里的密谈态度截然相反。

宋皇帝正是用他自己的亲身示范。告诉裕华皇储一个最为基本的道理国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短视一点。鸡毛蒜皮的斤斤计较才能为帝国争取更多的利益,而所谓的国家友谊纯属空谈之资。

丘吉尔首相此次在华要访问七天之久,其实就是想要同中国好好的谈价,他也明白中国肯定会出兵。关键就是英国必须拿出很高的价码才能让中国参战。

这对英国而言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因为中国即便参战也是在为自己而战,可现实永远就是如此的令人恶心。

在随后四天时间里。丘吉尔首相同顾维钧首相、蒋方震总参谋长又进行了两次会谈,将帝国对英战略支援的问题谈妥,英国没有继续开出更高的价码,而帝国也没有同意对德宣战。

帝国不可能在这个时期就会暴露自己的真实计划和想法,因为这很可能会被英国单方面的利用,比如故意将情报和谈判结果泄露给德国。

真正的谈判还没有开始,现在只能说是维持现状。帝国出钱出力,支持英国再打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与此同时,帝国也将继续加快备战的步伐,做好同纳粹德国一决胜负的最终一战。

同英国达成协议之后。帝国开始考虑着手在德国的三个方向加强军事部署,除了增强对英国的军事援助和在西班牙的驻军规模外,在伏尔加河东畔也在不扩大军事规模的情况下,加强军事训练和综合作战的部署,以及战略物资的增储。

为了避免德国主动将矛盾激化,帝国在外交层面也采取一种更为明确但不至于激怒德国的政策,派遣外相郭泰祺访问美国,通过联合声望要求欧洲各国尽快停止战争,避免对世界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中美提出的斡旋条件是德国退出法国,恢复和谈,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之后,德国进一步撤出比利时、荷兰、丹麦和挪威,英国可以接受这个条件,但是德国绝对不可能接受,事实上,中美也未曾真正考虑给德国一个能接受的和谈条件,所谓的斡旋不过是象征意义的表明中美不太可能直接介入到战争中。

英国的整体实力在同中国的碰撞中被严重损耗,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隔着一道英吉利海峡,凭借空军和海军的优势力量,英国还是能够对抗德国的入侵计划。

中美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陆续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租借海军船只和飞机,向英国出售更多的驱逐舰和作战飞机,帮助英国抵御德国的军事进攻。

鉴于英国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研制上远远落后于德国,帝国也大规模的向英国出售早期型号的近程导弹,协助英国反击德国的导弹攻势。

在温斯顿。丘吉尔首相离开英国不久,新加坡海峡殖民地举行公投表决,以接近90%的高票率通过了并入中华帝国的决议,在公投之前,裕华皇储亲自抵达新加坡推动投票,承诺给予新加坡直隶府的地位。

帝国对新加坡这一地区的谋划已经是很长远的事情,此前不断以维护华人利益的缘由,通过和英国沟通谈判,迫使英国在1931年设立了独lì的淡马锡邦,以柔佛海峡为界限,总面积4600公里。

这些地方加上帝国在荷兰划分印尼期间分割的宾坦、巴淡群岛、廖内群岛、新及林加群岛就将是帝国新的新加坡直隶府,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区内华人占8成比例,因其港口、地理和本地金融优势,在东南亚将占据绝对重要的特殊地位。

随着新加坡府的并入,帝国在东南亚的整体布局战略也就彻底完全,在英国逐渐退出东南亚,帝国将马来亚、印尼都成功削弱为更小的国家后,加之帝国在东南亚拥有新加坡府和加里曼丹自治省、苏拉威西自治省,对整个东南亚的牵制作用已经极其牢固。

在此后的东南亚政策中,帝国将会正式的推进印尼、马来亚、巴布亚三国独lì,同样,帝国也会允许安汶、东帝汶独lì,在每一个问题上,帝国都将围绕自身利益和长久的需求做出划分,保证帝国在整个东南亚享有最高的特权,并且限制这些国家在未来有机会挑战帝国的权威。

譬如在东汶共和国和印尼的划分上,帝国在班达海东南侧的图阿尔海峡做出分界线,使得两国都不能控制这一海峡,而这就意味着帝国在班达海拥有最高的实际控制权,帝国不仅在这里拥有海军舰队驻军和基地,也可以自由出入班达海的两个进出口。

帝国将西巴布亚并入整个巴布亚共和国,使得印尼的实际领土基本就被局限在苏门答腊和爪哇岛,而对新的巴布亚共和国,帝国又将新不列颠群岛划出来,将这一区域重新采取德治时期的名称,改称为波美尼亚群岛,同时也是帝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第三大的自治省。

实力就是不可争议的强权。

不管是帝国是霸道,还是虚伪,实力保证帝国有足够的权势对东南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