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轮作顶茬、绿肥种植翻压、田间井群布局与冬灌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创见。 

这些方法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措施。大家知道,土壤中的养分是多种多 

样的,而各种作物所需要的养分是不相同的。通过各种作物的轮换栽种,不 

仅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养分,而且可以使土壤得到合理的休闲,为农作物产 

量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齐民要术》中,对各种作物,先种什么, 

后种什么,再种什么,以及不同的轮种方法得到的不同效果,都做了详细的 

说明,交待得清清楚楚。 

     农史学家称赞《齐民要术》中关于旱地耕作的精湛技艺和高度的理论概 

括,把当时黄河中下游旱地耕作技术推向新的高水平,使我国农学第一次形 

成精耕细作的完整体系。《齐民要术》是一部古代农业的经典著作。 

     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有关农业技术,有的至今仍为广大农民所用。 

例如:书中叙述了成霜条件是:“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说 

与现代科学成霜原理相似。在“梨树篇”中曾述:果树开花期如将遇霜冻, 

可事先于园中堆置乱草、生粪,“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这 

种煴烟防霜的措施,仍是当今北方农业上减免霜害的有效方法。 

     又如:贮藏技术方面,现在冬季鲜菜“假植贮藏”措施,与书中叙述的 

鲜菜冬存方法基本相同。从此可以看出,书中所叙农事活动至今仍有指导意 

义。 

     贾思勰的另一贡献是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在《齐民要术》 

一书中,详细记载了禽畜的饲养方法。指出饲养时要注意在群体中保持合理 

的雌雄比例。如“养羊篇”中提到,10只羊中要有2只公羊。公羊少了,母 

羊受孕不好;公羊多了,则会造成羊群纷乱。在鹅、鸭、鸡、鱼等饲养中, 

也提出了相关的雌雄比例关系。如:鹅一般是3雌1雄;鸭是5雌1雄;池 

中放养鲤鱼,则20尾雌鲤需配4尾雄鲤……等等,都有明确的记述,操作性 

极强。 

     他在栽种瓜、果、蔬菜,植树造林,养殖,酿造等篇中,详细描述了怎 

样进行多种经营,如何到市场销售,怎样多层次地利用农产品等有关经济效 

益的内容。现代从事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存、畜禽饲养的工作 

者,都可以从中找到古老的配方和技法。因而食品史学家对《齐民要术》颇 

为珍视。 

     现代学者从经济科学角度研究《齐民要术》,认为贾思勰的著作不单是 

一部影响深远的古代农业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营方法方面的 

百科全书。 



                           拜民为师,虚心求教 



     贾思勰重视农业生产,尊重老农,经常访问有经验的农民,虚心向他们 

请教。他把长期蕴藏在劳动人民中的丰富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发掘出来,从中 

汲取养分,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农学遗产,从而继承并发扬了古代劳动人 

民的聪明才智。 

     他到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许多地区,从各地老农那里学到了很 

多知识和经验。他在“种谷”中记载了我国北方谷子品种名目达86种之多。 

从老农那里他知道了:长着茅草的地,要先赶牛羊在上面踩过,七月间翻地, 


… Page 30…

茅草才会死去。选种要选长得饱满的、颜色纯洁的穗子,割下来,高高挂起, 

到来年春天打下来播种。在风大霜重的山地种谷子,应当选用茎杆坚强的品 

种;在潮湿温暖的低地种谷子,应当选用茎杆比较柔弱、生长茂盛的品种…… 

等等。这些无不是他虚心请教所得。 

     他还亲身实践,碰到问题再去求教。一次,他养了200只羊,因饲料不 

足,不到一年就饿死大半。后来他又养了一群羊,这次先种了20亩大豆,准 

备了充足的饲料,可羊还是死了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他听说100里 

外有位养羊能手,就不辞辛苦,前往请教。 

     老羊倌仔细询问了他养羊的经过,帮他找到了死羊的原因。原来,他把 

饲料随便扔到羊圈里,羊踩来踩去,又在上面拉屎撒尿,羊就不肯吃了,结 

果虽然饲料充足,仍有羊饿死。他在老羊倌家住了好几天,仔细察看了羊圈, 

学习了羊倌的饲养方法,回来后照着做,果然效果很好。 

     贾思勰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深入民间,宣传和推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 

加工技术,并采访老农。在此过程中,他搜集到很多农谚。这些农谚是自古 

以来民间口头相传的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他把这些通俗、生动的 

语言总结、归纳起来,收入《齐民要术》中。 

     此书中所引用的30余条农谚都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从中可以寻得宝 

贵的农业知识。比如:“欲得谷,马耳镞”,是说谷苗长到马耳状时,进行 

中耕,才能获得丰收。这些谚语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继承先古,重视实践 



     贾思勰刻苦钻研,博览群书,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研究。《齐 

民要术》引用了先秦以来的有关著作约150多种,这在当时书籍出版极其困 

难的条件下,是件十分艰巨的工作。我国从战国时期到北魏时期的许多农业 

经验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公元前1世纪,西汉时撰写的《汜胜之书》反映了汉代农业科学水平,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学巨著,全书现已无法寻觅。它的重要片段,由 

于《齐民要术》中有其摘录,才得以保存下来,使我们得以了解它的大概内 

容。 

     贾思勰认真吸收前人农书中的精华,汲取先人的经验。但他并不迷信古 

书,而是重视实践。例如《汜胜之书》中说:黍子的种植要稀点,但他从实 

践中得知,稀植的黍子虽然棵大,但谷粒不饱满,瘪谷比例高,米色比较黄; 

如果密植,棵虽然发得小些,但谷粒匀称饱满,米粒比较白,比稀植的好。 

根据实践结果,他在《齐民要术》中纠正了《汜胜之书》中的说法。 

     贾思勰重视实践,鄙视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得实践的人, 

认为他们是没有学问的。他重视实践并虚心向老农请教,这在封建社会的知 

识分子中是少见的。由于他能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 

亲自尝试,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齐民要术》的科学性,赋予它科学的生命 

力,使之精练正确。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的序中指明,学习古圣先贤的教导,“要在安民, 

富而教之”,即如何让民众生活安定,使他们富足和得到教养。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是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为贾思勰提 

供了极其丰富的知识源泉,另一方面,由于贾思勰心怀济世救民的伟大抱负, 


… Page 31…

经过毕生的探索、实践,使他在农业科学上取得了闻名遐迩的成就。 

      《齐民要术》一书,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保留了我国 

古代农业生产的经验。它不仅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 

贡献,而且在世界农业科学发展史上,也称得上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富芳) 


… Page 32…

                                  孙思邈 

                        ——医术高超的 “药王” 

                             (公元581~682) 



     在陕西省耀县城东的高山上,有一组雄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其中有一座 

贴石壁而建的大殿最为著名。殿内有一尊高大的塑像,圆脸含笑,长须垂胸, 

身着鲜艳的大红袍。塑像背后的石壁上,有一方圆4尺的圆形山洞,直通到 

山外的山脚下。这个塑像就是唐朝非常有名的医生孙思邈,背后的山洞叫做 

 “龙穿洞”。 



                             “龙穿洞”的传说 



     孙思邈的医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