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 《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 

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 

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 (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 

病论》。 

     这时候,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难回。于是他就到 

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到建安十五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 

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 

匮要略》两本书。《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 

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 

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张仲景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晋武帝司马炎统一 

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南阳修建 

了医圣祠和仲景墓。 



                                                                  (阎晓强) 


… Page 19…

                                  马 钧 

                        ——三国时期的机械大师 

                              (公元2世纪) 



     马钧,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是我国古代的机械大 

师。他有不少的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他在 

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天下之名 

巧”。 



                               改进织绫机 



     约自公元前2世纪开始,有一条横贯亚洲的交通通道,东起渭水流域, 

向西通过河西走廓,再经新疆而抵地中海并转罗马各地。这条联系欧亚非与 

中国的古交通通道,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连绵不断的骆驼队、马车队、 

马帮队,满载着蚕丝和绫绸,从中国内地通往中亚与欧非许多国家,历经千 

余年。 

     丝绸队通过的地方,有个扶风县,这里大多数人家都以织绫为业。每天 

晚饭后,家家都传出叽咔叽咔的织绫声,一直到深夜。 

     在一座茅草房里,穷苦的母子二人正在油灯下做活:母亲织绫,青年在 

做木雕工艺活。母亲不时地催促儿子去睡觉,自己却在织机上艰难地织着, 

直到筋疲力尽,实在踏不动织机了,才停下来休息。 

     这个青年叫马钧,家穷读不起书,但求知欲很强,平时特别喜欢观察事 

物,善于动手,练得心灵手巧。当时穷人全靠两只手养家糊口,马钧虽然有 

一手好木雕手艺,可家中的柴米大多还要靠母亲繁重的织绫劳动去换得,他 

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时的织绫机叫提花机,是汉昭帝时一位不知名的女发明家创造的。绫 

是表面光洁如镜的提花丝织品。为了织出复杂精美的花纹图案,经线要分成 

几十组,每组经线由一“综”控制。“综”是使经线上下开合交替的接受纬 

线的装置,而每一“综”则由一个叫蹑的踏具操纵。提花机最初为120经120 

蹑,后来虽已有改进但仍然要用50或60根经线织绫,每穿一根纬线就得踩 

50~60下蹑,劳动强度极高,效率很低,年老妇女织起来非常吃力。能不能 

将织绫机改造得省力一些呢?马钧认真观察母亲织绫的一举一动,并蹲下身 

子仔细分析绫机的部件。看起来,改进绫机,关键是把蹑的数量减少。马钧 

看了又想,想了又看,还是想不出办法来,于是他慢慢踱到村外大路上。 

     大路边上长着一棵野核桃树,一群孩子正围着它打转,想把核桃弄下来。 

一个孩子爬上了树,可核桃长在树枝上,他刚伸手,树枝一晃,差点掉了下 

来,小伙伴赶紧让他下来。有的小孩捡起石头土块往上扔,不仅未打下核桃, 

石块掉下来,差点砸伤了自己。这时,一个外号叫机灵鬼的孩子马上想了个 

主意,他叫大家解下裤带结成一根长绳,在一端系上石块,使劲往树上一甩, 

绳子从一根树枝上绕了过去。然后把绳子两端捏在手里,使劲一拉,一下子 

掉下来十多个核桃,再一摇晃又掉下来不少,孩子们欢呼跳跃,纷纷趴下来 

捡。 

     突然,马钧眼睛一亮,从孩子们的举动中得到了启发:长绳一次能摇下 

来很多核桃,如果用一大块蹑代替许多小蹑,蹑的数量能大大减少,踩起来 


… Page 20…

就省力了。 

     他奔回家中,立即动手,又锯又刨,两天后做成了12块蹑板,以及关连 

的机械,然后把新蹑板安装在绫机上。 

     傍晚时分,马钧坐在绫机上,将第一块蹑板试踩了一下,虽然费了很大 

的劲,可是他看到,绫机上的经线倒是一下子给提起了十来根。成功在望, 

马钧高兴极了! 

     为什么踩起来还那么费劲呢?马钧有个追根究底的习惯,他钻进绫机下 

面,仔细研究,发现是蹑板离座位太远,所以踩起来吃力。另一原因是,蹑 

板和关连的部件都是新做的,木料未干透,所以转动不灵活。经过改进,果 

然灵活省力。 

     马钧便把绫机一律改为12蹑,简化了操作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生产 

效率提高了四五倍。各地都很快采用马钧的新绫机,使绫的生产大幅度提高, 

促进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再造指南车 



     新式织机的制造成功和迅速推广,使马钧远近闻名,连在京城洛阳的魏 

明帝也知道了。魏明帝将马钧调进京都,给了他一个“给事中”的官职。这 

是一个顾问性质的官,没有什么实权。马钧一点也不在乎,他的兴趣本来就 

在机械方面,正好可以整天和能工巧匠们在一起切磋技艺,使他广收百家之 

长,思路和眼界大开,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制造技术水平。 

     一天散朝,许多大臣围在一起玩一件“宝贝”:一个四方铜盘,中间转 

着一只汤匙,汤匙停住后,匙柄正好指向南方。马钧上前一看,心里就明白, 

这是古代的指南器——司南。 

     这些人当中,有个魏明帝的亲信,叫高堂隆,他夸夸其谈:“你们大概 

都不认识吧?这叫司南。”说完他用力再拨了一下汤匙,停住后匙柄又直指 

南方。他很得意地卖弄道:“看见了吗?由于匙柄永指南方,所以叫司南。 

据说古代还有指南车,但那仅仅是传说而已。”魏明帝的另一亲信秦朗也随 

声附和地说古代指南车是虚构的传说,未必真有。 

     突然,一个宏亮的声音肯定地说:“古代是有过指南车的,只要动脑筋, 

这种东西是可以再造出来的。” 

     诸大臣大吃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新到京都的给事中马钧。不少人替 

他捏一把冷汗,认为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得罪高堂隆肯定要吃大亏。 

     高堂隆还很少碰到有人乱插嘴,更没有人敢发表与他不同的见解,今天 

马钧竟敢顶他,非常气愤。但他表面不动声色,却把事情奏告了魏明帝:马 

钧会造指南车。高堂隆心想,马钧造不出指南车,皇上必然发怒,那就有马 

钧的好戏看了。 

     魏明帝听奏后,果然下诏要马钧造指南车。 

     究竟有无指南车呢?传说炎帝族的首领神农氏和九黎族的首领蚩尤作 

战,由于战场上起了大雾,炎帝的士兵摸不清东西南北,迷失了方向,结果 

被蚩尤打得大败。 

     炎帝族请另一部落首领黄帝来助战,黄帝造了一辆指南车,能在雾中明 

辨方向,就打败了蚩尤。此传说有文字记载。 

     据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政治家周公,也造过指南车,送给一位部落首 


… Page 21…

领带回南方去了。 

     马钧接到魏明帝的诏后,经过连日废寝忘食的努力,绘制了图形,设计 

了制造方案,终于造成了指南车。魏明帝兴高采烈地观看了指南车,非常佩 

服马钧的灵巧能干。 



                              “水转百戏图” 



     封建统治者总是贪图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