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口才是练出来的-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每次出去讲课或者主持各种活动,我都会事先将当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而且搭配得当。我个人比较偏重红、黑、白三种颜色,但是,把这三种颜色搭配好,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每次都要花费一点时间,仔细琢磨,这件衬衫应该配哪件外套?那条裤子应该搭配哪双鞋?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更是对别人的尊重。
  如果一出场就给人一种邋遢的感觉,那么,就会让听众从一开始就很反感你,并且会影响到讲课的效果。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论主持还是讲课,都是从你站到讲台上的那一刻开始的。不等你开口,台下的听众首先在心里就会对你的形象先打一个分。如果你的形象很好,那么,他就会很信任你,对你的讲话也感兴趣;如果你是一个邋遢的人,那么,他就会持怀疑的态度,认为你没有能力,也就不会认真地听你所讲的内容。
  因此,在上台之前,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形象打理好,同时,注意在台上的礼仪,做到得体、到位。
  第41节:口才训练100天(25)
  下面,我们就按一般的规律,一一加以介绍:
  ①进入会场的时候,应该雍容大方、态度谦和,不要东张西望、躲躲闪闪、忸怩作态,或者装腔作势、高傲轻慢。
  ②就座前,态度要尊敬、诚恳,落座时不要过多推让。坐在位子上,更不要左顾右盼、夸夸其谈,要稳坐静思。
  ③当主持人介绍到自己的时候,要起身微笑示意,不要忸怩畏缩、得意忘形。
  ④轮到自己上台时,要向主持人点头或握手、拥抱致谢。
  ⑤站定后,向听众敬礼,做一次快速的眼神交流;然后,开始演讲。站在舞台中央或讲台前,目光要适时扫视全场,不能只盯着一部分或者一个听众,更不可低头或看天花板等。
  ⑥演讲结束,要向听众敬礼、致谢,向主持人致谢。
  ⑦离开会场时,要回应听众的鼓掌,举手或挥手致意,表示答谢。
  对礼仪的训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素质成长的过程。虽然,我们这里只给大家安排5天的时间,但并不是说经过这5天的练习,就能使你在正式的讲话或者演讲中,完全掌握这些礼仪常识,还需要你在以后的日子和实际生活中不断实践。所以,在此我也不再做其他要求。
  第三章名师指路——口才训练五步走
  知识是基础,是能源;口才是形式,是工具。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奇观壮景,千姿百态;书籍指引我们巧渡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与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记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
  信心和胆量是可以通过锻炼培养的。只要你在心中坚信自己“一定行”,那么,就没有不可能战胜的恐惧。坚定信心是将话讲好的发动机,有了这个发动机,一切问题都不难。
  讲好普通话,能够打破口语交流中的障碍,是口才训练的基础。
  口才训练本质上属于“终身学习”的内容,生命不终止,提高无尽头。
  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记忆是口才营养品的仓库,可以随时调用。记忆是创意口才的营养师,口才缺乏营养时,它会源源不断地供给,让你嘴强口壮不缺“钙”。
  随机应变,巧妙化解尴尬,为每一次即兴表演做好准备。
  一、第一步——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
  要让自己的讲话一鸣惊人,就要有一副好口才,而好口才要用语言来体现。那么,语言的内容和内涵就是一鸣惊人的基础。
  如何能够引经据典?
  怎样才能妙语生花?
  这需要平时对各种知识的积累。
  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在讲话的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
  一杯水和一桶水
  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阿马格?洛柏里,在听完瓦西利耶维奇一篇出色的演讲后,惊叹道:“我不明白,我简直感到极为惊讶。我整天没有离开您一步。您做这篇报告之前并没有做过任何准备啊?!”瓦西利耶维奇十分严肃地回答说:“我一生都在为这篇报告做准备。”这完全是实话。
  尤其是即兴讲话,看起来是临场发挥,实际上,讲话的人之所以能够临场即兴发挥,靠的是平时的知识积累。而即兴讲话,往往是检验一个人知识程度和素质涵养的标尺。
  知识积累如同渊潭之积水,蓄之愈深,则流之愈长。没有深厚的积累和素养,没有长期的实践和磨砺,就不可能发挥出高水平的讲话。
  高水平的讲话,也是文化的展示,美的底蕴的显现。这是讲话者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而不是一时匆忙拼凑所能达到的。只有充满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底蕴的演讲,给予听众的才能是艺术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第42节:口才训练五步走(1)
  有位作家说过:“你要给人家一杯水,自己最好有一桶水。千万不要把仅有的一杯水,当作一桶水迎着太阳洒去,看上去金光闪烁,实际上水过地皮湿,很快就被蒸发掉了。”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即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会在不断丰富和更新的知识海洋中感到自己学识的贫乏。
  知识是个无穷的世界,我们的大脑就是知识的蓄水池和存储器。如果我们的大脑“蓄水”和“存储”不够的话,我们的讲话就如无源之水。
  口才是知识的留声机和播放器,如果我们没有知识的积累,这“留声机”和“播放器”也就成了一个空壳,不能够源源不断地用知识来丰富我们的语言、开发我们的思路,增强我们讲话的丰富性、科学性、逻辑性、思辨性。
  例如:当你要阐释一个问题或一个观点时,如果你的知识论据不够,不能够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运用借题发挥、打比方等有效的方法,你的话题或讲话很难得到听众的认可,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这些是要靠丰富的积累和储备才能达到的。
  因此说:知识是基础,是能源;口才是形式,是工具。
  就像一个人劳动,有体力,没工具,有劲儿使不上;有体力,工具差,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没体力,再好的工具也没有用,因为,他连使用工具的力气都没有,等于白费。
  所以说,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体力与工具的完美统一,也就是知识与口才的协调一致。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好书,是前人的知识概括,是经验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记录。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才能讲起话来思路泉涌,滔滔不绝。
  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奇观壮景,千姿百态;书籍指引我们巧渡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与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记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共同的特征”,绝非偶然现象。因为,不能成为“伟大的读书者”,也就成不了用现代知识武装起来的伟人。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呢?
  季羡林先生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都是高材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说,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一个人要想在讲话的时候“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旁征博引,文思泉涌,内容扎实,见解独到,出口成章,语能达情,就要做到季先生提出的“三贯通”,就要使基础知识尽可能宽厚。
  只有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诸如历史、地理、经济、文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兼容并蓄,才能应对各种场面,才能使自己的讲话深入到每一位听众的心中。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句话很不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失去了它珍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