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沈括_2-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提议修复,但都因遭到反对而作罢。反对的理由是,在水边筑堤护田会使 

江河水道不够通畅,天长日久就将再度成灾。 

     沈披、沈括提出修复秦家圩的消息一传开,人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反对者提出:圩田面积广大,会严重影响洪水排泄,每至汛期,必然引起水 

灾;还有,圩的东南堤岸连接大湖,长年被风浪冲击,难以坚固等等理由。 

沈括以科学的理论和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反对说法进行了驳 

斥,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如在堤上种树、堤下植芦苇, 

即可巩固堤岸。由于他的主张有理有序,反对者无言可对。沈括、沈披的建 

议最终得以付诸实施。 

     秦家圩修复工程浩大,调动了附近八个县一万四千民夫,用了八十多年 

正式竣工。新修复的秦家圩规模壮观:圩堤宽20米,高4米,长40公里, 

圩田面积近八千公顷;在圩堤上,栽植了数万棵桑树。修复后的秦家圩被宋 

仁宗赐名为“万春圩”。由于有高大围堤的保护,能防洪又可蓄水灌溉,使 

得八千公顷的荒废土地变成上等良田,每年收粮达二十四万斛。万春圩的修 

复成功,证明了沈括弟兄科学倡议的正确性,使沈括的科学才能再一次展现 

出来。 

     万春圩工程完成后,沈括被调到陈州宛丘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县令。这段 

时间内,沈括练习了气功,把自己肺脏、脾脏多年的慢性病治愈了。到这时, 

沈括入仕快十年了,官职始终不过县令一级,而且在宋朝凭父荫循常例递升 

官阶,也不是正经出身。到嘉祐七年(1062年)秋,三十二岁的沈括参加了 

科举考试,考中进士。从这以后,他的政治生活进入了重要时期。 

     第二年,沈括被朝廷派至扬州做司理参军,由于他才学出众,颇得上司 

张刍的赏识。经张刍的举荐,在治平三年(1066年),他来到京城,入昭文 

馆编校书籍。由于他平时公务不多,昭文馆又有大量藏书,所以沈括利用时 

间和职务之便,阅读了大量馆藏书籍,尤其深入钻研了天文学。年轻的英宗 

皇帝也曾向他询问过一些天文方面的问题,他作了很好的回答,得到了皇帝 

的嘉奖。这时,昭文馆的一位官长对他的才学还有些怀疑,便又提出一些问 

题要他回答。 

     他问沈括:“天上有二十八宿星座,但间距不等,多的相距三十余度, 

少的只有一度,这是什么道理?” 

     沈括回答道:“天空中星辰分布本无所谓‘度’,只不过是研究天文历 

                                                                     1 

法的人为了计算方便,以太阳的运行轨道黄道为规,把天空分为365            度。 

                                                                     4 

二十八宿星在天空中的分布原本不均匀,自然就谈不上相距间度的均匀了。” 


… Page 5…

     官长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又问“日和月的形状是像弹丸(球体)呢, 

还是像圆扇 (平面圆形)?” 

      “像弹丸。”沈括脱口而答。 

      “何以证明?” 

      “这可以用月亮的盈亏来加以验证。”沈括边回答,边从书桌上举起一 

个弹丸来作比,“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而是靠日光的照射才反射出光来 

的。每当月亮初升,日光照到它的侧面,所以新月如钩;月中时,日光照到 

它的正面,故而满月如轮。就好比我于中的这颗弹丸半边涂上白粉后,您从 

侧面看它,有粉的地方像钩形;而从正面看去,就是圆形了。这与月相盈亏 

的道理是相同的。” 

     这个形象的比喻使得官长不住点头。随后,他又问:“日月运行,每月 

都有朔和望,为什么却不都能发生日月食?” 

     沈括对朔和望当然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阴历每月初一,月亮运行到 

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月亮和太阳同时出没,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就叫 

朔。初一这天也称朔日。阴历十六日左右,地球运行到月亮与太阳之间,这 

天太阳从西边下落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升起,这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是 

圆的,这就叫望。这天就称望日。官长的意思很明白:即然在朔望期间日月 

总是几乎和地球成一条直线,那为什么并未都发生日月食呢?沈括对这个问 

题早就研究过,因此马上作了回答: 

      “当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线被月亮挡住时日食便发生了,所以日食一定 

发生在朔日。当地球挡住了日光,月亮这时走入了地球的影子中,便发生了 

月食,所以月食就一定发生在望日。但是太阳轨道黄道与月亮轨道白道并不 

重合,它们之间有一个夹角。所以,只有在黄道、白道交点的附近,日月和 

地球真正处在同一直线上,才有可能发生日月食。” 

     官长听得愈发明白。接着,沈括又详尽描述了日月食出现的方位,井指 

出黄道与白道的交点每月向西后退一度多,经过十八年零六个月,交点退行 

一周。 

     沈括对于这几个天文学问题的解释,与现代天文学理论与实际大体相 

符。黄白交点退行时间的计算,更是与现代数值极为近似。在九百多年前, 

没有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的情况下,得到这样的答案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正因为沈括具有相当精深的天文学知识,到了熙宁五年(1072年),宋 

神宗任命他为提举司天监,就是国家天文台的台长。司天监掌管天文历法, 

其主要任务是观测天象、推算历法。显然,这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部门,没 

有学有专长的内行是不行的。然而沈括到任后,发现监内官员大多不学无术, 

没有真正懂得天文的人才,观测仪器也很匮乏。他们得到的一些数据,多半 

是凭主观臆断或脱离实测的纸上推算得来的,缺乏科学性又脱离实际,对农 

业生产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沈括从两方面同时进行全面整顿。首先,他打破官 

阶资历和门阀等级,排除阻挠,推荐平民历算学家卫朴入司天监。卫朴本是 

一个双目失明的算卜者,但他擅长心算与筹算,记忆力非凡,对天文历法也 

有很深的研究。沈括让他担任业务骨干,主持历法的修改。同时,他还罢免 

了六个不称职的官员,调入一批懂业务的新人进行培训,学成后分配在监内 

工作。 

     另一方面,沈括破除了北宋传统的以推算为主要手段的修历方法,坚持 


… Page 6…

深入实际,通过实测进行参验的方法来制定新历。要进行实测,必须有准确 

的观测仪器,而司天监的旧仪器都已无法使用,因此沈括对旧仪器进行了改 

造。首先,他改造了浑仪。 

     浑仪,是天文学家观测天体方位的重要仪器,它是一个模拟天空星辰实 

际运行情况的模型。我国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有了浑仪,它的上面还有两个圆 

环,一个是固定的赤道环,另一个是赤经环。随着科技的进步,到了东汉海 

仪上增装了黄道环,张衡又加上地平环和子午环,到唐朝初年,李淳风把浑 

仪由两重 (仪体、环)改为三重,加入了由黄道,白道和赤道等三环相交的 

三辰仪。这就是宋以前浑仪的简要发展史,可以看出,仪器的发展方向是环 

数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物极必反,由于环数太多而相互交错,势必 

会遮掩部分天区,减少观测范围而不利于观测。 

     实践经验丰富的沈括,发现了浑仪发展的不良趋势。为扭转这种现象, 

经过反复研究,他发现白道环没有大的价值,又常常遮蔽仪器中的了望孔, 

于是就取消了白道环;同时,他还改变了一些环固有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 

视线。沈括此举,使浑仪发展方向发生了可喜的转折。元代科学家郭守敬, 

就是沿着他的方向,取消了黄道环,既大大开阔了观测者的视野,又能保证 

观测效果。 

     此外,沈括对计时器——浮漏与观日影的仪器——影表都做了改进,使 

它们更加准确。为了说明他改制仪器的原理,沈括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