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郭沫若传 作者:龚济民 方仁念-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霍地站起来,发狂般地奔向窗口,恨不能纵身急流,将有形的躯体包裹着无限的烦恼永沉江底……

  我已久存厌世心,每思涤虑脱尘俗。

  头上头发如沙弥,人是如来古金粟。①

  

  ①《澡室狂吟》,见《郭沫若少年诗稿》。

  然而,生活在全省政治和文化中心的省会,随时可以受到革命情绪的感染,也到处可以看到旧势力的挣扎。孙中山(1866—1925)、黄兴(1874—1916)的排满兴汉,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的保皇立宪,在这里都有深远的影响。此时此地,郭开贞对四川君主立宪派喉舌《蜀报》的鼓噪已经感到聒耳,而愿意站在排满兴汉的大纛下做一名战士。他崇拜牺牲了的邹容、徐锡麟、秋瑾、温生材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也崇拜一切活着的有名的革命党人,深信只有他们才能拯救中华。多想接近他们呵,他“时常在幻想,不知道怎样才可以遇到一位革命党人”①。不用说真正的革命党人的面目和生活,他并没有真切的了解,只是从读过的一些描写外国烧炭党人的小说里,约略知道一点情况,真是“按图索骥”,他找呀找,在师长中间找,在同学中间找,在校役中间找,但始终没有一个象他心目中的革命者。

  

  ①《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实际斗争总是错综复杂的,郭开贞虽然主张革命,反对改良,可是当全国立宪运动的声浪日益高涨之际,他出于爱国心切也曾一度被卷了进去。一九一一年初,国会请愿风潮波及四川,成都学界立即响应,由高等学堂发起召集各校代表在教育总会开会,活跃的郭开贞被推为分设中学出席会议的代表之一。大会议决全市罢课,要求赵尔巽总督代奏清政府,敦促早开国会。罢课的第四天,恰逢分设中学期终考试,学校监督(清末学官名,相当于校长)都静阶眼看学生们跟着代表继续闹事,便声色俱厉地对郭开贞说:“郭生!你可以叫他们上课堂啦!”郭开贞不动声色地回答道:“连监督都叫不动的,我怎么有那样大的魄力呢?”都监督瞪了他一眼,索兴下了一道命令:“那吗,你就先上课堂做一个榜样!”郭开贞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旗帜鲜明地宣称:“大家都为爱国运动甘愿牺牲自己的学业,我不能来做破坏运动的罪魁。”①这样他几乎又一次被斥退,不过他觉得,这次斥退与往昔在乐山遭到的几次斥退,性质“大有不同”,那时都是为了“一些百无聊赖的事”,而现在却是缘于关心国家大事。因而他越发感到校方的处置不合情理,不免“中心隐忧”。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矧丈夫生别,弟以为当磊磊落落,笑傲低昂,不应唱缕缕阳关,绵绵延延,如儿女子悲,如驽骀恋栈。且降生不辰,遭国阽危,奋飞高举,以蕲去患,吾辈之职也。日暮路远,古人用以兴悲,故我与足下,分道扬镳,各有所怀,敢抚心自问,总皆有蕲裨益。

  处斯时势,前路茫茫,于我心则忧之忡忡,……②

  

  ①《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②《答某君书》,见《郭沫若早年作品三篇》。

  一九一一年,在这个中国历史上难忘的年头,热血沸腾的郭开贞怎能安心坐在课堂里。六月十七日,在成都成立的四川保路同志会上,个个炎黄子孙的眼里喷出了怒火。洋人仍撕咬着母亲干瘪的肉体,铁路,血脉呵!母亲流着血,淌着泪……耻辱啊!我在你伤痕累累的怀抱里长大,吮吸的是你的乳汁,我是你的一个有罪的儿子呵!泪如泉涌的郭开贞摇首捶胸,痛苦地伏在地上。起来,抗争,为了母亲抗争吧!他奔走在激愤的人流中,慷慨陈词。九月七日,成都街头流淌着请愿志士的鲜血,城市,在血晕中旋转……梭镖、扁担、锄头、开裂的头颅、断残的肢体、舔血的苍蝇,天地,红色、灰色的一片……郭开贞痛楚地、愤怒地闭上眼,留在心里的是血、泪和恨!

  教室里,拖着辫子的国文教员,正在唾沫四溅地评讲李劼人(1891—1962)同学的作文:“什么‘其人虽死血犹香’,简直狗屁不通,迹近胡闹!”……啊,又是舔血的恶蝇嗡嗡营营……在一排横七竖八的尸体上,在一片血肉模糊的世界中,郭开贞好象看见了母亲那双悲痛的泪眼,他那一手豪放的“苏草”在李劼人的作文本上飞舞,从顶批到后赞,无数赞词汇成一个“妙”字……一双双颤抖的手,暗暗传递着这本珍贵的作文本:一只只遒劲的手在挥毫疾书,《陋室铭》,《获麟解》,《满江红》……一个个别致的标题,一篇篇热情的颂词,一双双激动的眼睛,李劼人绷得紧紧的面皮终于绽开了笑容,郭开贞以挑战的眼光睥睨着沫星横飞的教员。

  辛亥革命前的大小事变,就这样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运动推向了新阶段,斗争已经脱离君主立宪派和平请愿的轨道,而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途径。这一番风风雨雨的战斗洗礼,也唤醒了郭开贞革命民主主义的意识。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各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布独立,这更使这位年轻人欣喜若狂。

  十一月二十四日深夜,分设中学的学生们等不及第二天宣布四川独立,就先在自己的头上“革”起“命”来,刚剪下的一条条发辫如死蛇般躺在屋角,郭开贞高昂着“解放了的”脑袋在微笑。次日凌晨,激动得通宵未眠的开贞,又与同学们簇拥着走进校长室,不胜其惊惶的都静阶监督,他的养尊处优惯了的辫子,最后也不得不挨上两剪刀。晨曦微露,在“革命成功万岁”的欢呼声中,象征清廷统治的大黄龙旗蔫蔫地降了下来。不久,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诞生了,谁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

  绝代豪华富贵身,艳色娇姿自可人。

  花国于今非帝制,花王名号应图新。

  废除了帝制,还必须追求民主与共和。郭开贞的这首题为《咏牡丹》的七绝,既是历史的记录,又是理想的赞歌。

  革命的年,喜庆的年,这在许多人家贴的春联上也反映了出来,平常用惯了的“莺啼燕语”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增添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开贞于年底回家度年假,就曾应乡亲们之请,撰写了三四十副这样的联语:

  故国同春色归来,直欲砚池溟渤笔昆仑,

  裁天样大旗横书汉字;

  民权如海潮暴发,何难郡县欧非城美澳,

  把地球员幅竟入版图。

  革命后的沙湾确实气象一新,一二百户人家居然也联合倡办了保卫团“观字营”,以维持地方治安,保卫胜利果实。郭开贞的么叔是这支队伍的参谋,开贞自己则充当了文牍,起草招兵买马的檄文这类事都由他负责。队伍虽小,只有一二百人、八十来支后膛枪,可是影响却很大,周围四五十里的劳苦大众都赶来请求为他们申冤报仇。开贞曾参加过捕杀恶霸杨朗生的战斗,当他看到受尽杨家剥削的农民也赶来助战时,更认识到这场斗争的重要意义。事隔三四十年之后,他还念念不忘保卫团的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虽然说不上人民翻身,但把革命推进到了最基底层,倒是毫无夸张的事实。”①可是好景不长,人们寄予很大希望的南京临时政府,竟与北洋军阀袁世凯妥协,辛亥革命只赢得清廷逊位,换上了中华民国的空招牌而已,一切封建政权和制度都毫无实质性的变更,旧势力在卷土重来。郭开贞自己就有深切的体会:“于是乎我们在家乡闹过的那一幕便成为悲喜剧了。我们自己被人告发,官司足足打了两年,打到省的阶段,才靠人事关系,和平了结了。”②辛亥革命究竟给广大人民群众留下了什么呢?至此,郭开贞不得不感叹道:

  兔走鸟飞又一年,武昌旧事已如烟。

  眈眈群虎犹环视,岌岌醒狮尚倒悬。

  覆车具在宁仍蹈,殷鉴犹悬敢受欺?

  伤心国势漂摇甚,中流砥柱仗阿谁!③

  

  ①《辛亥革命的教训》,1948年10月10日《华商报》。

  ②《辛亥革命的教训》,1948年10月10日《华商报》。

  ③《感时》,见《郭沫若少年诗稿》。

  由怀疑到失望,有时不免怅惘,然而并不颓唐,为了“练就坚铁心,灼热终不冷”,他“夜舞剑光挥雪白,时期颈血染沙殷”。

  这期间,郭开贞心头的负担真够沉重的了,不幸的婚事竟又伴着伤心的国事而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