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丛野草从石壁上方静静垂落,蓊蓊郁郁。    
      在许多个枯闷、烦乱的黄昏和夜晚,我喜欢逗留于此。我直觉地相信,穿越时光的隧道,先生的文字和声音依然是这个迷乱的、欣欣向荣的时代最清醒的力量,洞穿一切,无朽不摧。    
      野草,以其“韧”的战斗和生命力,曾给我少年的阅读时代以强烈震撼。    
      而2003年岁末的我,坐在这一片流水声中,很自然地想到野草之于我正深入的领域的象征意义。    
      我是不经意中走进了这个领域——快速生长却依然弱小、边缘的中国民办教育。出现在我的视野中的是,荒芜的土地,粗砺的岩石,即便有生机盎然的绿色奔突出地表,也是被厚厚的沙砾和石头所包围。空间小,因而它呼吸得很艰难。    
      就像野草,坚韧构造成长的意义;就像野草,抗争成为生存的姿态。    
      但是,并非所有人能够认同它的象征意义。    
      在北京的一家民办教育集团总部,一位年轻的副总裁听了我的解读,表示出明显的保留意见:我觉得民办教育不是野草,它是一种新的强势声音。现在不论政府也罢,公办学校也罢,海外的资本都来关注它,因为都认识到它是一种必然产物,是新的生命力象征。    
      诚然。我遂想起曾经采访的那些民办学校董事长、校长,他们创业的路途无一例外地遭遇过被误解、被压抑甚至被封杀的磨难,但当回忆起当初的凶险种种,总能看到他们浸染了风霜的脸上无一例外漾起的幸福微笑。从那样的笑容里,我能强烈感受到的是活力,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于哪里?    
      也许来自于“学在民间” 的传统文化渊源。先秦儒学就诞生在孔子的私学中,其后的巨大变革很快又找到了新的学术载体,活跃的民间书院成了宋代理学的摇篮。“一个民族如果面临巨大文化变革需求的时候,必须要发展它的民间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通过它们来承担重大的文化任务”(盛洪语)。就在官学因行政的僵化陷入模式化窠臼的地方,来自民间的创新力自觉自愿地负起文化承担的使命,在一块厚重的天幕上敲开了一扇灵性的窗子。    
      也许来自禁锢后的开放,拨乱后的“反正”。研究中国私立教育的人翻到1949年后,就像激越的琴声突然戛然而止,私学突然间被拔出了教育体制之外。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根弦才渐渐续上,代之以“社会力量办学”的新名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给民办教育也带来了福音,大发展中出台的“十六字方针”(积极发展、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成为许多办学者“护身符”的同时,更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说不清是“管理”还是“修理”民办学校的“尚方宝剑”。其间上演的一幕幕可悲可叹的故事一直延续至今,《民办教育促进法》取代《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伴之以法制的迷惑、政策的反差以及由此衍生开去的种种纷争……    
      专家学者们喜欢拿数字说事儿。到2001年底全国各种民办机构一共有5。6万所,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幼儿园,占4。4万所,小学和中学占将近1万所,各种类型高等教育机构占1300多所。其中全国各种民办教育机构在校生566万人,仅占教育总规模的2。5%。    
      纵向看,不由你不忧虑:在取消私立教育之前的1952年,我国私立小学和中学的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为3%和26%,1949年私立高校数占高校总数的29。8%。而现在,民办小学、中学和民办高校分别占在校生总数比例是1。5%、3%和9%。    
      国际数据的比较让人发热的头脑很容易降温。1996年,美国、韩国、法国私立小学在校生人数占总数的比例为12%、1%、15%;私立中学在校生人数分别占10%、38%、20%。1999年,这三个国家专业技术型私立高校在校生人数占该类高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7。4%、86。0%和26。3%,学术研究型私立高校在校生人数分别占34。5%、76。5%和9。8%。(据《人力资源报告》)    
      无论纵向还是横向比,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水平都是非常低的。这是一个不可否认但又不得不直面的事实。    
      还有一些数字让许多民办教育的先行者们寝食难安。    
      中国教育资源稀缺是很严重的。比如教育投入不足,国际上教育投入占财政比例平均是4。9%,发展中国家是4。1%,发达国家是6%,而中国是3。19%,并且近年来还在不断下降;第二是学校严重不足,一些地方学校非常少,而且很差。小学入学率是99%,毕业能升上初中的只有86%,初中毕业能升上高中的只剩下48%,高中毕业能读大学的,把成人教育、自考、夜大等都算上也只有15。3%。    
      穷国办大教育,这就是全部的现实,谈论任何的教育改革总也绕不开的“结”。    
      其实,就在这些冰冷、理性的统计学数据后面,先行者们充满热情的探索已经开始破冰而行,带了那么点小心翼翼,那么点冒险的激动不安,类似于当年的民营企业,从家庭私塾开始,从高考补习班开始,怀着些“教育报国”的豪情,走出这一步就走出了一个天!他们的小打小闹渐渐激活了沉寂的市场,催生了崭新的理念,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因而被喝彩也被责难。    
      有足够的理由为他们喝彩。盘点20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这个从规模到实力至今仍行走在边缘的“弱势教育”,一直就没有停止探索的足音。两年前,当我慕名走进万里学院的大门,穿越在校园美丽的旋梯上,不能不惊讶,这所生气勃勃的大学就脱胎于曾经几近颓败的公办专科院校上,民间力量所焕发出的创造力让人们刮目相看;就在这一年,我来到了浙东的一座小城——台州,那里的人们将闯荡市场经济的原创力延伸到教育领域,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进行着“教育股份制”的实验,行走在这个被称之为“教师的香格里拉”的海滨小城,我难以想象,那些全新的制度、模式设计竟是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完成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雏形也由此生发……    
      当然,也有理由承受外界的责难。虚假的招生广告、不负责任的空头承诺甚至以圈钱为目的的坑蒙拐骗,都在腐蚀着民办学校的声誉。但是人们忘了,“初生之物,其行必丑,其神也旺。”就像80年代初的民企,一度成为公众谴责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大本营”,但是现在,市场的成熟、民企的发展业已形成一套自我纠错和规范的机制了。    
      还有一种责难,来自一些说不清道不白的东西,天然排拒、怀疑的眼光,莫名歧视的态度,最通行的做法是以规范为名行打压之实。一位民办教育集团董事长在大会上一语中的:一些人的观念和逻辑就是,非公即私,私立就是赚钱,赚钱就是自私,自私就是诈骗,诈骗当然非公益性啦!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则犀利发问:现在冠冕堂皇的借口就是公益性,用公益性名目进行各种干预,最后使得我们整个教育得不到发展。现在一个非常根本性、非常彻底的问题是,为什么国家要统管高等教育?!    
      管与不管,永远是个伪问题。正如谈论该不该“合理回报”,对于生存和发展中的民办学校来说,也是一个伪问题。2003年对于中国的民办教育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转折意义。如果说这之前人们还在混沌中摸索,欣欣然地期待着,那么9月1日起,终于尘埃落定。    
      在《促进法》的推动下,一直在混沌中发展的“名校办民校”有了清晰的政策导向。    
      在江西赣南地区采访时,我发现,以“公有民办”或“民办公助”为名目的改制风在这里越刮越猛。这种公私混合型的“杂交品种”为公立学校校长所看好,跃跃欲试的不在少数。就地翻牌、异地翻牌,蜂拥而上,好不热闹。而在当地,纯民办学校越来越岌岌可危了。“我们等待着这场劫难的降临!”一位民办学校校长忧虑、悲壮地“宣告”。    
      就在这个秋天,我又听到新的消息:2003年,全国的民办高校招生遭遇“滑铁卢”。排除不可抗力的因素如“非典”的影响,“就是因为政策方面综合性的影响使得民办教育跃过了鼎盛的时代,进一步边缘化。”业内人士预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