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进入方式是谨慎、稳妥的。但距离人们的期待还是慢了一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冒牌的新东方分校,他们不时能接到这样的举报电话。客观上看各地分校的建立,加大了成本。因为新建一个分校,场地、人员都要配套,管理成本无疑增加了。    
      为什么纷纷设立分校?俞敏洪认为,首先是现在全国外语培训市场太火热,新东方自然想抢先占领市场;第二,也是新东方发展战略的平衡所需,也是学生需求所需。比如,一个学生到北京来上一门课至少要花4000元,而在当地上学只需400元。从经济效益来说,学生到北京来上学无疑对我们更有利。但从方便学生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来说,我们走出去更有利。当然从宏观上来看,新东方的市场份额没有减少,而是扩大了。    
      目前的分校中,上海、广州和武汉办得很有气色,已经在当地打下了一片天地。新东方计划,在10所分校都办得十分到位,体系、模式和文化都很完善成熟后,新东方还将继续创办更多的分校,并且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础教育上,因为那是新东方的稳定力量。    
      看来,新一轮的“圈地运动”指日可待。    
    


新东方蜕变新悬念

    俞敏洪走到哪儿都是那副散淡平和的“北大平民”样儿。这个考进北大又被北大踢出来的家伙,已经成了“民间力量的符号”,成了正统的学院体制挤压和初生的民办教育栽培中诞生出来的一个奇迹。所以,你一听他开口,就能闻见一股亲切得让人时而发笑时而落泪的草根气息。    
      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你还是一棵小草时,没有理由让别人从遥远的地方就看到你,直到有一天你长成了一棵树,突出在地平线上。”    
      很朴素的一句话,很简单的常识,就让你记住了。这个已经“由小草长成树”的男人就有这个本事。    
      新东方的励志文化就是发端于类似的警句、格言、笑话。当初,俞敏洪面对昏昏欲睡的课堂,只想着怎样给大伙儿一个“激灵”,搞活气氛,就使出说“段子”的招儿,想不到效果出奇得好。以至这传统绵延至今,终成“正果”,成为新东方的一大特色。    
      新东方进入成熟期后,以成功学为底蕴的励志文化是否能支撑其未来的发展?这个问题曾在一些场合引发了质疑和争论。    
      曾跟踪采访新东方的报告文学作家卢跃刚就曾指出:“新东方需要建立以教育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新东方精神能够支持早期、中期,但一定不能支持晚期。它普遍要求所有的老师要有魅力,语速要快,要有幽默,但大规模扩张之后,满足这样的条件太难了,过于特殊的教育理念不能支持产业扩张中的企业理念,因此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变革。”    
      俞敏洪已经在思考这样的改变了,但不是“变革”,而是“充实”。“励志文化将永远是新东方的精神核心,关键是怎么充实它。”    
      他在思考两件事:第一,当新东方扩张到全世界的时候,怎样把创业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心里?第二,怎样选择合适的管理者来执行新东方的文化?    
      “励志文化就是一种从道德价值体系出发到个人奋斗的精神凝练,其核心首先就是榜样的力量。一个猥琐、卑鄙的人站在台上宣讲励志文化,大家会觉得很荒诞,像看猴戏一样。所以,管理者必须要有能力来运用、执行励志文化。”    
      他的奋斗史活脱脱就是励志文化现身说法的绝好典范。但要造就这样的管理者何其难!他还思考着要把个案励志变成文化励志,因此需要从中西方文化中大量汲取精神营养。    
      “励志文化可以很浅薄、很虚伪,也可以很真诚、很深厚。你把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和孟子、庄子的书连在一起,也可以成为励志文化,关键在你从什么角度去讲。老子的《道德经》,你可以当做出世文化去讲,也可以当做入世文化去讲,我在讲课时是把它当做入世文化去讲的。”    
      诚然,“今日新东方,已经成为一座人生发展、价值提升的培训堡垒,一代知识青年人生转折、命运上升的精神家园。”其中,励志文化功不可没。但应该看到,企业文化内化于企业的发展,同时更应该引领企业的发展。因此,不断充实、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企业尤其需要及时跟进的。相信经过草创期十年实践的磨砺,从中西方文化的根须中吸取精神养分的励志文化将会更加刚健、成熟,真正成为新东方发展壮大的“引擎”。    
      如今的新东方已经展开了多元化发展的翅膀。出国英语在全国居垄断地位,但在新东方内部只占20%。从四、六级、考研到少儿英语、中小学英语,一环套一环,均匀发展,齐头并进,产品的价值链条渐已形成。    
      2003年,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成立,置地4000亩,投资2。2亿元。据说建得比任何一所贵族学校都漂亮,但每年收费只有8000元,在全国的民办学校中是最低的。道理很简单,俞敏洪是一个平民教育的积极推动者。    
      谁都知道,品牌转型是有风险的。从英语培训转到基础教育,据说当初股东们都很紧张。明摆着,怕不成功。可新东方硬是在第一年就做出了轰动效应,“非典”的横行也没能阻挡潮水一样的招生流,俞敏洪抱着“吐血”的打算动用了新东方比广告宣传更大的力量就是讲座,扬州市委书记亲自表态,除了俞敏洪进来不被隔离,其他人都被隔离。结果,演讲15天,招了1200个学生,报名的达到3000人。此情此景,舆论哗然:从来没有第一年能招到1000人以上的!甚至在扬州流传着一个笑话,某公安局副局长的孩子要到新东方来,考了三次都没及格,新东方于是坚决不收。结果副局长威胁校长说,说你是不是不想活了?这位校长向俞敏洪“呼告”:如果哪天我没了,就是他干的。    
      草创伊始,新东方扬州基础教育已经达到盈亏平衡了!俞敏洪豪情满怀地宣称。    
      新东方高歌猛进,下一步打算往高端走,准备在北京找一个400亩地,盖一个容纳800人的实用学院,内设电脑、英语专业等等。凭着多年的品牌,新东方进入绝对有优势。    
      新东方产业也发展得欣欣向荣。跟联想合作的远程教育总收入能够达到4000万,变成中国最大的英语教学网站;软件开发公司已经开发了30多个软件,背单词软件年销售量是15万套,销售量已经达到了2亿左右。    
      做得很杂,但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从教育做到教育产业。人们看到,经历了痛苦转型后的新东方依然抱持着高远的理想追求,“教育最高的理想就是把教育办成文化,一个民族的改变是文化的改变,是民族思维的改变,这个思维改变是通过教育来的。虽然冒险,但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理想,值。”    
      新东方真的做大了,但依然挑战重重。    
      “目前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挑战。”胡敏毫不讳言。对于快速拓展中的新东方来说,人才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品牌的拓展。    
      “新东方的人才危机不是来自没有人才,而是发展得太快,出现了大量的管理空缺。这批人进来后,一点都不了解新东方文化,一下子把他放在管理位置上,很可能就带有某种危害性。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挖掘内部人员,另一方面引进外面的人才,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使之符合新东方的要求。”俞敏洪的语速永远是在演讲状态,很“抓”人。    
      新东方对上市一直保持谨慎态度。俞敏洪肯定上市肯定会做,不管是子公司分拆出来,还是总公司上市。但是新东方会很慎重,因为一上市,就不得不被商业利益牵着鼻子走。比如说,股民每年需要至少10%的回报,那么为了迎合股民的需要不得不做一些短期内很赚钱的项目,但这样做又和新东方的企业文化、战略思想不相符合,结果就会出问题。    
      “中国的经济泡沫已经破灭了,新东方可以踏踏实实地来考虑这个问题。”已经从具体管理事务中抽身出来的俞敏洪有了更多精力思考战略问题了。    
      2003年,新东方终于向外界展开了一个漂亮的笑脸。而在此以前的三年内一直处于连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