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税法横空出世(2)
另外,杨炎主张,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一律改为以货币缴纳。这说明,杨炎对货币经济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认识。
当然,秦晖所说“黄宗羲定律”(简化税制之后再度发生乱摊派),这里是存在的。比如两税法实行3年之后,淮南(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在本地征收两税钱的时候,下令每1000文多收200文,其他地方纷起仿效。从此各地“悍将猾吏”老病重犯,乱摊派之风再度刮起,繁重徭役也重新抬头。德宗时期的大臣陆贽后来就曾批评两税法带来的弊端,但由于两税法较租庸调毕竟胜出一筹,所以从唐朝到明朝,大体上一直实行这个税收办法。
                  刘晏屈死,天下喊冤(1)
一个平素还算理智的人,假如被复仇的欲望攫住了身心,那么他也会失去理智,陷入狂热。这种狂热又会导致他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玩弄诡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哪怕是既害了别人,又伤了自己,也管不了许多了。正如培根所说:“复仇之心胜过死亡。”
杨炎回朝,内心煽起的正是这样一种复仇的狂热,杨炎要收拾刘晏为元载报仇。但是刘晏政绩显赫,声望卓著,廉洁自律,怎样下手呢?杨炎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阴损的招数。他知道,德宗的心理痛点,就是他当太子的时候差点被废掉。早先朝内外曾传说,刘晏也参与了废太子的阴谋,但无实据。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击中刘晏要害,使德宗对刘晏产生怨恨。除此之外,在政绩和道德上,做不了什么文章。
于是,在建中元年(780)正月,杨炎回朝仅4个月之际,他就布置心腹,在朝内外散布刘晏曾参与废掉太子阴谋的流言,作为铺垫。
当时,朝廷正乱哄哄地闹着为德宗寻找生母的大事。原来在安史之乱中,德宗与他的生母沈氏离散,沈氏后来没了下落,德宗一直记挂在心。登基之后,便派出诸多使臣四处寻找生母。一时间,颇有几个贪图富贵的老太太假冒沈氏前来相认,当场被一一识破,弄得德宗心绪不宁,神情黯伤。一天,杨炎上朝,正碰上寻找皇太后的副使、工部(负责重大工程营建及农林牧渔事业)尚书乔琳(相当于部长)向德宗汇报寻找沈太后的工作进展情况,德宗听得泪流满面。
杨炎见到机会来了,先流下两行泪水做忠厚状,然后跪下奏报:“想想陛下一家的事情,真是令人感叹万分!靠了祖宗神灵保佑,先帝和陛下的关系才没有被贼臣的阴谋所离间。现在有关贼子已经伏法,可是当初参与废掉陛下的刘晏依然还在。我身为宰相,没有让他得到应有处罚,真是罪该万死!”
德宗素好猜忌,这一下正好碰痛了他的旧伤,一下子沉默起来,面有怒色。
此时亏得几位大臣一个一个出言力争,劝德宗不要听信流言。他们说:“此事本系流言,况且时隔已久,陛下早就宽恕了流言牵涉的很多人,现在更不宜以飞词虚语定大臣之罪。请陛下明察是非,继续信任劳苦功高的刘晏。”
杨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随即上奏:“尚书省(刘晏负责的部门)是国家政治根本,近年来添了许多专使职务,分散了它的决策能力,现在应当恢复旧制,把盐铁、转运等事务划归到户部来管。”杨炎的真实意图是想逐步削减刘晏的权力。
德宗当即同意,就在正月里下诏,罢免了刘晏所兼的转运、租庸、盐铁、常平等诸使。刘晏从此不再负责经济工作。
杨炎又接着耍花招,他派人去查刘晏的经济账,借口有些账目对不上,在这一年二月,通过德宗,把刘晏贬为忠州(四川忠县)刺史。
杨炎为了置刘晏于死地,一不做,二不休,特地委派一向与刘晏不和的司农卿(掌管中央农业机构的高级官员)庾准担任荆南(地跨四川、湖南、湖北部分地区的行政区)节度使,当刘晏的上司,并授意庾准给刘晏罗织罪名。
庾准本来就投靠了杨炎,立即会意。他在荆南节度使任上向朝廷报告说,刘晏在忠州暗中交结一些谋反者,又企图扩大忠州军队,策划造反。
接到密报的德宗在这一年七月,秘密派遣宦官到忠州,绞死了66岁的刘晏。但德宗畏惧刘晏的声望,犹犹豫豫,过了19天,才下诏书公布刘晏死罪,并下令刘晏的妻子李氏、长子执经、次子宗经充军岭南。
就在6个月之前,德宗挽留刘晏时,还下诏表彰刘晏“久勤*,集我庶务,悉心瘁力,垂二十年”。现在却给刘晏扣上一堆空洞的大帽子,诬称刘晏“性本奸回”,“恶迹彰闻”,“结聚亡命”,“力行无度”,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还有一件事,颇出乎德宗和杨炎意料之外,就是上文提到的抄家时,刘晏家里只有杂书两车,粮食数斗。刘晏长期主持全国经济,每年过手的钱物何止亿万?杨炎原以为通过抄家可以揭出刘晏*,没想到事情竟是这样,反倒证明刘晏是个清官。
                  刘晏屈死,天下喊冤(2)
刘晏屈死,全国震动。“朝野侧目,天下以为冤。”
诸多官员纷纷抨击杨炎手段狠毒。淄青(地跨山东、河南的行政区域)节度使李正己带头上书责问朝廷:为什么这样仓促地杀掉刘晏?刘晏的罪名是否经过仔细核实?现在全国都替刘晏喊冤,希望把他的家人迁回都城。
                  杨炎重蹈覆辙(1)
李正己可不简单,他当时实力强大,朝廷颇有点怕他。唐中期之后,一些强悍的节度使寻找理由*朝廷的事屡见不鲜。杨炎一见李正己的上书,六神无主,生怕李正己和其他节度使借此向朝廷兴师问罪,一旦事情闹大,自己难免会被抛出来做替罪羊。于是,杨炎扣下李正己的上书,在头脑昏乱之中,未经仔细考虑,就急忙派心腹到各地活动,对各地节度使说是德宗主谋杀刘晏,我杨某不过是执行命令而已。
德宗马上就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派太监到李正己那里核实。太监回报说,杨炎确实是把责任推到了皇帝一个人身上。德宗大怒,觉得杨炎不忠。《资治通鉴》说:“上闻而恶之,由是有诛炎之志,隐而未发。”
德宗怎么处置杨炎呢?他先是提拔了一个叫卢祀的奸人当宰相,分杨炎的权。卢祀的祖父卢怀慎是玄宗时期著名宰相,父亲卢奕在抗击安禄山的战争中英勇牺牲,这是卢祀的政治资本。卢祀本人则极善于揣摩主子心意,因而被德宗看中,把他从御史中丞(监察部司局级官员)的位子上提拔为御史大夫(部长),10天之后提拔为宰相。
卢祀这人面貌奇丑。铁青脸又宽又短,微呈蓝色。鼻子扁平,鼻孔朝天,双眼距离超长。平常人两眼之间的距离是一个眼睛的长度,他的双眼距离足有两个半长。卢祀眼睛的另一大特点是上眼皮和下眼皮几乎挨上,看上去只有一道细缝。你看不见他的眼神,他却能把你看个清楚。这一副尊容,真能把女人吓死,人们背后都称他为活鬼。再加上他没什么学问,不会写文章,大帅哥兼大才子杨炎两眼都不瞧他。
原来,自崔甫病重去世之后,杨炎一直独揽宰相大权,现在卢祀横插进来,指手画脚,自作主张,心高气傲的杨炎哪受得了这份气?仗着自己当朝*、才大气粗,不时跟卢祀争吵干仗。
但德宗此时已经失去了对杨炎的宠信,两人恶斗的结果是,建中二年(781)七月,德宗罢了杨炎的宰相职务,调他任尚书左仆射这个虚职,跟刘晏死之前的官职一模一样。杨炎又重蹈刘晏被排挤、被诬陷的覆辙。这样的巧合,难道不是历史的捉弄吗?此时距刘晏被杀才一年。
卢祀是什么人?《资治通鉴》说:“小不附者必欲置之死地。”谁要是稍微不附和他,就整死谁。这样一个巨奸大恶,身居高位,又有德宗宠幸,哪里放得过杨炎?
卢祀摸到了德宗的底牌,使出手段,查出杨炎曾利用宰相地位,迫使下级官员用高价买下自己的旧住宅,多拿了房价。这件事其实不至于判一个宰相死罪,但卢祀逼着判案官员无限上纲,对杨炎做出了“监主自盗,罪绞”的判决。
另外,更为险恶的是,卢祀还查出杨炎在长安曲江(西安市东南)建了一座祭祀祖先的家庙,这座家庙所在地是唐玄宗曾到过的地方。卢祀重点向德宗讲了后一件事。他说:“杨炎建家庙,专门看哪里有王气,这小子暗中是想当皇帝。”
卢祀这一番话,再一次触动了德宗的痛点和软肋。德宗立即贬杨炎为崖州(海南琼山)司马同正(不任司马实职,享受司马级待遇)。
杨炎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