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61-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周围环境,连俩人自己都怀疑在这年月,照搬共产党那一套是否可行。



可是赤水一战,将俩人心中依*先进武器打天下的幻想完全打碎了。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战胜对手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史秉誉在去宁波前,和杨沪生商议好:没有共产党带领大家前进,那么就在军队中推行民主制度,让大伙自己带领自己前进。至于民主制度,那就是建立由士兵组成的兄弟委员会(太平军招收新兵,叫做招兄弟,所有士兵皆兄弟,杨沪生他们并不想现在就特立独行,在这里借鉴了太平军兄弟一说)。



建立兄弟委员会,并不是让士兵和军官作对,而是让他们协助军官管理全卒事物,同时切身感受一下民主的好处。



学习解放军先进经验,前一旅以卒(相当于解放军中的连)为单位成立兄弟委员会,全卒官兵先就兄弟委员会候选人进行提名,让他们提出自己信的过的人选,然后再组织差额选举。前一旅每一卒基本上是以一乡为单位,将一乡年轻人组织在一起的,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熟悉,要提名自然不会太离谱。至于委员会组成人员,自然不能光张口吆喝“赞同谁谁谁当选的请举手”,下面举举手就算通过了,这样选出来的人未必是士兵们心目中人选。杨沪生借鉴解放军经验,要求在选举兄弟委员会委员时,候选人一律背向所有官兵坐在一排板凳上,每人后面放一个空碗,由卒长给全卒官兵相应黄豆作为选票(除被杨沪生绑架来的读书人,一般士兵百分之百是文盲),依次从候选人身后走过。走过时,想要选举谁,就在谁身后的碗里放进一粒黄豆,等全卒人都走完了,再由监督选举之人当着大家面数黄豆,谁得的黄豆多,谁就是委员了。



委员产生,兄弟委员会也就算是成立了。成立后的兄弟委员会要实行经济民主,由主管经济的委员协助军官管理全卒伙食,监督收支情况,并且定期检查,逐月公布帐目,每个月节余下来的伙食尾子分发给大家。



光管钱是不够的,光管钱,要么培养一批和军官勾结一起喝兵血委员,要么把大家都培养成财迷心窍的守财奴。更重要的是,兄弟委员会要在政治民主中发挥它所能起到的作用。



批斗了李锷、应廷璋,士兵们发觉自己以前过的日子就是杨沪生所说“猪狗不如的生活”,造成他们生活如此凄惨的,根子在于地主,而不是京师里的皇帝,皇帝是最大的地主,他当然不能洗刷自己的罪恶,可看得到的,还是乡下地主老爷。



借助给士兵的触动,杨沪生要求兄弟委员会中政治委员,要主持士兵们控诉以前地主是如何剥削穷人的。很简单,让士兵们每个人都谈谈自己以前过的日子就成了,等全卒谈完了,你再跟他们说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社会就是杨沪生记忆中二十一世纪中国,虽然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有众多问题,很多不足,可这样的社会对这里的农民来说,已经是比天堂还要美好的世界了),如何让大家过上这样的日子。至于军队,首先一条就是废除军官打人风气,禁止军官以各种理由打人骂人。



在控诉运动中,要让士兵们明白你是为谁扛枪,给谁卖命。兄弟者,全天下没有铜钿人家都是兄弟,死敌者,欺压没有铜钿的地主老财,还有他们的总后台,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就是他们的死敌了。放手发动士兵,让士兵自己起来革命,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至少现在看起来,兄弟委员会在前一旅进行的还不错。



大喊大叫不好的自然有,出身地主家庭的士兵就从前一旅跑了出去,不过这些人只是极少数,走到半道上还都“失踪”了。至于邓肯和那些洋人教官,也觉得前一旅民主的过了火,他们在训练中“小小”惩戒一下,所有士兵都敢质疑,并且要求他们赔礼道歉。结果搞的几个教官面子上受不了,纷纷跑到杨沪生那里要求离开前一旅,哪怕他给再多银子,也没有他们面子更重要,害得杨沪生不能不跑到各个卒,告诉兄弟委员会政治委员,要想解救全天下没有铜钿者,就要有一支作风过硬、军事技术熟练的军队,对这支军队来说,这些教官都是千金难买的,要配合他们开展训练工作。



这还不是什么大麻烦,大麻烦是在否定了皇帝,打倒了神仙后,士兵们连带着困在天京里的洪秀全也不相信了,认为洪秀全的“照旧纳粮”骨子里跟京师的皇帝一个样,也应该打倒……杨沪生现在还没什么实力,岂能跟天王翻脸?这种想法自然属于大逆不道。只是将洪水放出来了,想要再给它套上嚼子可不容易。于是杨沪生到处救火,免得一场风暴过后,他和他的实验性新军在还没成长起来前,就让各方旧势力绞杀,杨沪生的努力效果是有一些的,不过正宗布尔什维克的杨沪生,在士兵眼中倒很像是孟什维克——这些士兵就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说,让他们理解统一战线还太难懂了点。



虽然前一旅这支实验性军队在建设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毕竟艰难地迈出了通往新型军队第一步。至于以后,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实践中不停修改前进路线了。



和史秉誉交谈后,杨沪生把自己与几个旅帅和邓肯关在屋子里,商量了一整天。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时,杨沪生率领他的前一旅悄悄出发,离开赤水后不知去向。四明山中只有史秉誉率领其他四个旅据守在赤水周围,地主照打,土地照分,还建立起属于贫农自己的政权。至于地方政权做主的那些人,地主老财一概将他们称之为“长毛乡绅”。



虽然前一旅离开赤水尽量做到人不知鬼不觉,可前一旅在前一段时间,在四明山中表现实在太出彩了点,一支有着大量洋人存在,整天闹哄哄又是开会又是唱歌的军队突然消失不见,这自然会引起一些人好奇心:如正在大岚山的白头党。



有传言说鄞县的杨监军率领主力正跋山涉水,悄悄潜伏进四明山腹地,去替那些被还乡团欺负过的山民报仇。此事在传言中有鼻子有眼,有说书的还神秘兮兮说什么自己在大山深处亲眼目睹几个大鼻子红头发绿眼睛的洋人,手持千里筒四处张望,在他们身后跟着几千红衣军。张望一番后,洋人突放洋屁,一瞬间,那些洋人和红衣军就从自己眼前消失不见,不知去向了。



杨沪生的前一旅身穿红色短褂,自然是红衣军,至于洋人,红衣军中洋人还少了?四明山中各路人马不管是吴方临的白头党,还是汪孝镐的还乡团,一起紧张起来,群山中各路密探比老鼠还多,每座山顶每棵大树下面,都有一尊雕像肃立在那里,不管什么地方有野兔惊动蒿茅,周围山头必然有无数参天大树同时倒下,惊天动地气势吓得连山里豹子都不敢活动了。



 
 
 2006…5…20 21:58:00
           
 

  中华杨     
  
  

  
  
  
  
              第 53 楼  
 
 

 

第十六章(三)


吴方临案头上堆满了无数关于红衣军去向的情报,他派出的所有探子都跟他汇报什么:“小人在杖锡山亲眼目睹五千(随着时间推移,人数正在急剧增加中,三天后密报上写着就是十万了)红衣军潜伏在通往大岚山路上……”



不光是杖锡山,同一天同一时刻,丹霄山、雪窦山、句余山、六诏岭、圣公岭、黄土岭……不管是鄞县还是奉化或者余姚,都出现了同样的红衣军。将人数统计起来,吴方临发现有百万大军正在浩浩荡荡向大岚山挺进中,可吴方临所知的,红衣军顶多不过千把人。



吴方临简直要发疯了,他不明白,红衣军难道会分身术不成!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那么多地点?可是这些探子都是他吴方临信得过的人手,欺骗谁也不会欺骗他啊?!吴方临不知道,同样的密报现在就摆在躲藏在四明山深处那些团练头目手中,他们同样被相同的情报逼得要发疯了。



草木皆兵下,各处团练做出他们唯一所能做的正确决定:将各处活动的部队收拢起来,据守山寨,抵挡随时可能出现的红衣军进攻。



那几天山里很是热闹,春节已过,可山中噼啪声却响个不停——只要有个风吹草动,拥有鸟铳、土炮的团练必然枪炮齐鸣,打得山下树倒草飞。几天中红衣军没消灭一个,野猪、野兔、豹子、鹧鸪倒打死不少,让那些团练兵丁吃了不少野味,大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