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日本沉没 [日] 小松左京-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野寺觉得阔别多年的关西和现今满目疮痍的东京相比,特别沉静。但他同时感到地面情况不同寻常,后来小野寺的哥哥告知他原因。
  哥哥说:“关西的许多设计都已下马,我也无事可做,所以想调动一下工作。”
  “为什么?”小野寺问,“是不是关西受地震影响?”
  哥哥说:“你还不知道吗?最近关西的地盘迅速下沉,有的地方一天之内有两公分……”
  “真的?!”小野寺吃惊地问,他只忙于在“D计划”总部调查日本海沟,对整个日本的情况却不了解。
  “当然是真的。从一年前已经开始,说来奇怪,整个日本西部开始下沉了,因此阪神地区海面的人工填筑地带受到严重威胁。目前的下沉速度若按原增长率的话,构筑的防汛工事是无济于事的,任何工程设计都达不到要求。有关专家说下沉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止,可是什么时候呢?”
  小野寺皱起了眉头。他知道日本东西两部分地盘构造不同,可是没想到西部也在下沉……
  哥哥告诉小野寺他们公司有架直升飞机,可以坐上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嫂子不情愿地说:“你是家属代表,今天是追悼会呀……”
  “没关系,我会马上回来的。”
  兄弟二人来到机场。只等了一刻钟就起飞了。
  从空中眺望大阪湾,原先的防洪堤和人工岛有一半遭到海水侵吞。修建在神户海面人工岛上的关西新机场已中途停工,水流携着浑浊的黄泥流向远处的海面。大海正在毫不留情地吞食着人类的成果。
  小野寺的哥哥说:“我们需要大笔投资,可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没有希望的,关东地区修复仍在进行之中。现在公司里无事可干。”
  小野寺忧郁地向哥哥:“那你打算干什么呢?”
  哥哥说:“我决定去加拿大找工作,反正现在也不需要照顾妈妈了。”
  “这太好了!”小野寺转忧为喜,“你打算何时动身?”
  “可能在一两个月之后,得处理一些事情,下周我先过去看看。”
  小野寺用力地捏哥哥的手:“越快越好,尽快动身去加拿大,全家都去吧……”
  哥哥笑道:“说的容易,我这是中年改行啊。”突然他疑惑地问:“干嘛这么一个劲地劝我?”
  “日本就要……”
  小野寺说了半截,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嘴,那件事,既使骨肉同胞也需要讳莫如深。
  他在心里急切地劝着哥哥:赶快逃命吧,哥哥,哪怕是赤手空拳。日本就要下沉啦。下沉前后要发生严重混乱,那时只有听天由命,现在正好,赶紧和嫂子逃出去吧……
  “D计划”总部占了防卫厅的三层楼。最大的房间安装了一台立体显示器。在此之前,中田已睡在办公室。
  “D计划”总部合并了技术研究部的第五研究所。防卫舰艇有“离月号”、“山云号”、“春风号”和“春名号”。此外,“富士号”破冰船、“海龙号”潜艇也参加进来。海上自卫队三分之一的舰艇调拨归“D计划”使用。
  立体显示器已经开始运转,随着观察的积累在增加,日本列岛地下发生的现象逐渐清晰,中田的恐惧感也随着加大加深。
  他边看着显示器上的立体图像,边害怕又不相信似地说着:“这可真是出乎意料……”
  气象厅派来的青年说:“也可能会喷发。”
  地震研究所真下副教授说:“能登半岛积累了大量能量,并向东移动,最近可能发生地震。”
  国土地理院调来的职员说:“根据计算,顺着系鱼川和静冈构造线积累的能量,已经超过理论的界阶,但却没有释放。为什么呢?”
  真下问:“你怎么看待这现象,中田先生?好象是地幔的下降流正穿过日本列岛的地下,向日本海方向俯冲。”
  中田说:“我们也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形。”
  “在地下700公里的地方,会发生什么?”气象厅的青年问。
  “可能是横穴。今晚,我们搞一次模拟试验。”中田说。
  大家开始做准备工作,午夜两点后开始做模拟试验。中田站在立体显示器前。
  刚开始不到两分钟,中田惊叫一声:“停!大家过来看看。”
  大家都聚了过来,幸长望着立体显示器,一下子惊呆了。显示器中青色荧光描绘的日本列岛的模型,正从当中裂成两半,偏斜起来。在偏斜的日本列岛四周,表示能量分布的光幕时强时弱地闪烁着。
  幸长恐惧地说:“日本不就要下沉了吗?”
  中田艰涩地说:“彻底下沉,下沉之前甚止会断裂。”
  真下怀疑地问:“不会弄错吧?”
  “不会的。”负责终端机的青年说:“和普通标度一样,一秒约等于一百小时。”
  “把达到该状态的时间念一下。”
  “实际的标度是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二小时。”青年回答。
  “一万一千二百小时……等于……”幸长计算着,”一年三个月刚多一点。”
  中田说:“我们放慢速度,再看一遍,这次时标下降为一秒等于二十五小时。”
  大家各就各位,又从头开始。立体图像缓慢地蠕动着,表示能量分布的各色光点在跳跃,移动,亮点中间,有一条模糊的彩虹光幕向青色光线扫描出来的日本列岛袭击……红色亮点在渐渐地增加,光线对比渐趋强烈。
  中田大喊一声:“停!”接着问:“到现在是多长时间?”
  “三百零二秒整。”
  “从这儿开始,把时标减慢一半,使用象限照像。”
  “这样行吗?不减慢到四分之一……”幸长问。
  “清晰度还不够,这次再看看。准备,开始!”中田命令道。
  打开开关后,又开始了操作。这次大家都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聚在显示器周围。
  光幕晃动得很缓慢,室内一片寂静,只有摄影机每隔两秒钟,咔嚓地响一次。红色亮点的闪动逐渐加强、最后粘在了一起,在日本海侧和伊豆、小笠原群岛两侧并列着。日本海沟上侧是绿色,不太强烈,而下侧是鲜红的光斑,在强烈地闪耀着。
  地理院调来的人低声问:“那是什么?”
  幸长回答:“绿光表示的是质量亏损与重力负异常积分。”
  中田低声说:“大家注意看,日本列岛的地下!”
  在地下200公里处,绿光下面的红光突然潜过日本列岛的下方,形成一条淡淡的红道,开始向侧面流了过去。粉色的横道向日本海方向延伸……
  真下问:“那横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量在地下200公里就穿到日本海那边?”
  中田摇摇头:“不知什么原因。”
  真下又焦灼地问:“积累那么多的能量,已经超过了地壳的弹性限度,为什么?”
  气象厅的人说:“日本列岛就要分裂了……”
  日本列岛的中央部位,闪动着一条伸向南北方面的红色光线。同时,日本列岛发生弯曲。日本海那边的粉红色光斑变大。日本列岛的东半部向东、西半部向南,缓慢地移动,歪斜地露出一部分,不久慢慢地滑落,最后沉了下去。原来排列整齐的红色亮点渐渐暗淡了下去……
  “多长时间?”
  “从第二次算起,是62秒,也就是32天多一点。”
  真下副教授叹息道:“只不过是一个月,就发生这样大的变动。”
  幸长问:“列岛部分的移动距离是多少?”
  “水平距离是35公里,垂直下沉2公里。”
  “那么高山部位将会保存下来……”地理院调来的人说。中田说:“可是要出现山岳崩裂和大喷发呢?而且,还要继续下沉……”
  气象厅的人说:“在大变动之后,还有继续下降和水平移动。”
  真下副教授说:“但是,我还是有点不相信。这个数学模型准确吗?我已说过,那么大的能量积累,超过地壳的弹性强度,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中田说:“数学模型可能不具备。但是那种能量的移动却可以想象。你们知道隧道反应吗?”
  真下说:“你所说的隧道反应是只有在原子核的情况下才能考虑的一种模型,对于宏观的地壳现象适用吗?”
  中田摇摇头:“我没有说可以适用,但是,对于高密度的固体,象岩石圈这样的,有一种和隧道反应相似的模型。”
  “什么样的?”
  “冰河。”中田说:“在冰河的内部,到处可产生零度的冰穴。在压力基本不变时,出现一个管状体,水从中流过。就好象有个较大流速的水流。”
  真下吃惊地问道:“在日本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