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行者的消息_恒实、恒朝法师着-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快乐。

 

几个星期前,上人和几位师兄路过,与我们共进午餐。在福德山谷的树荫下坐著,我觉得气定神闲,心清志静,没有讲话的必要,也不想问问题。在这时,心里的善知识劝道:‘好了,沙弥,你已经吃够了。在你本身内已具备一切,不用向外寻求一物。一切烦恼和灾难,起源于攀求和欲念。你一但停止攀求,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同时一个时候,心里的恶知识在作崇:‘看!这么多好吃的供养,为什么不多吃一点尽情享受?’

 

于是,我不禁吃多了一点。忽然,心里的皇帝又嘀咕起来:‘你看,这么多人围著你,而你未曾开口说一句话。他们快要离开了,赶快显显身手罢!’

 

于是,我控制不住,张大嘴巴,向上人发问一个极其愚蠢的问题。立刻,我的心光外漏,好似一个泄了气的轮胎,顿时变得暗淡无光了。正所谓:

 

‘……痴然不觉法器崩。’

 

上人的答复呢?快捷直接,机锋犀利:‘好!吃多一点,修多一点,煽动心火多一点,永远永远,都要多一点!一切一切,你都无餍足!’

 

单单这几句话,便一针见血挖出我的病根。

 

往昔,我从不知足,今时今日,我还受这种果报。

 

换言之,三步一拜的目的,是助长我们督策诸根,克己除私,舍弃贪欲。所有的灾难都来自贪欲。减去一分贪欲,内里便增加了一分光明,世上也增加一分和平。世上一切问题——战争、天灾、人祸、劫难、兵刀——莫不肇始于一念贪求。

 

‘到无求处便无忧’

 

若要追本溯源,从最粗陋至最幽微,从最明显至最精细,我们的毛病,统统源于贪欲和攀求。小灾难引成大灾难,积少则成多。其实,法界与自性,无二无差别。

 

从前,恒实和我都以为什么都是越多越好:财、色、名、食、睡。现在我们明白,修行中的‘苦’,才是真乐。十回向品中的一段,已成为三步一拜的座右铭:

 

‘不为自身求无上道,亦不为求五欲境界及三有种种乐故,修菩提行。何以故?世间之乐,无非是苦,众魔境界,愚人所贪,诸佛所呵。一切苦患因之而起。如是诸恶,皆因贪著五欲所至……菩萨如是观诸世间,贪少欲味,受无量苦。’

 

—华严经十回向品—

 

我们刚渡过一条小桥,踏入沙鲁麻县。在我们前面,还有一百二十五里的公路,都是减少贪欲的良机。究竟是谁这么贪心?虽然我们不看电视、不阅报,但在骨子里能感觉到世上风气。整个世界,含藏在我们自性里。只要我们勇于改过,一心礼拜万佛城,将来必有起死回生,绝后复生的机会。

 

弟子 果廷顶礼


 

恒实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 莎鲁麻海岸

 

师父上人慈鉴:

 

华严经的玄妙,把我们的昼夜变为幽远深遂,千变万化,难以捉摸的天地。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契悟。修道,就是恒常不断的学习。每个众生都是我们的尊师,世界是我们的课室。学校的教条,是慈悲喜舍;科目是信、精进、专一、定和慧;忍耐是我们的班长;大悲,是长远的驱策力;佛菩提,是毕业的文凭。

 

每一天,只见自己的习气披露。修行的光明,逐渐照彻心底里阴暗的角落。我愈用功,愈觉得快乐,如在一所残旧的小楼阁里,我把窗帘门户全部开启让阳光射入,空气流通。弟子愿意成佛,但先要改过自新,从头做起。

 

在美国生长,我学会了为成功和名利而奋斗。一般人的目标,不外追求权势、享乐和富贵;如果锦上添花再加上政治游戏,那就是所谓‘自由的竞争’。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斗争’两个字。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亲友们一向鼓励我向成功的路上走,要争取胜利。我一向抱有一个牢不可破的信念,那就是成果愈多愈好。无论用什么手段——阴谋毒计、谄诳诡骗、欺淩无知、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得到愈多、愈好的,我都敢作敢为。这个游戏,只有一个目的:胜利!并且要大的胜利。美国人不是赞叹叛逆之徒,歌颂光棍老千吗?真是颠倒之至!

 

于是,我拼命地争取成功。把这个游戏玩得愈熟,心里愈扰攘不安。正如流行歌曲说:‘啊呀!走到颠峰的尽头,是怪寂寞的!’没有人告诉我,达到颠峰,并不轻快自在。你既然不守规矩,将来还要受报。也许,果报不会立刻来临,但是,因果循环,如环无端,丝毫不爽。

 

三步一拜使我慢慢地解除往昔恶习的束缚。拜了两年多,这个月才发觉自己被薰染得如此根深蒂固。出家、发大愿,反迷归觉,是第一步。可是,要发掘自己深藏的毛病,便要不停地钻研、摸索。忏悔的愿力,予我极大的帮助,使我恢复了身心的康宁。

 

我的法名是果真,困为我一直不愿脚踏实地认真修学,有如一个骗子、演员,自欺欺人。我未亲近善知识之前,曾把自己蒙在鼓里,没有自知之明。我的善知识,坦率而善巧地告诉我:‘你的口业很重。’但是我觉悟得很慢,要亲身尝到苦果,才会霍然从迷梦中惊醒。

 

我们在达利城(三藩市以南的社区),发现这一带的青年人对我们特别敌视。他们都忿怒地吼叫:

 

‘看他们吻泥土,真是变态!’

 

‘你赶快走开,如果你再吻人行道,我会打死你!’

 

‘同性恋的王八蛋!’

 

我心里觉得奇怪:‘拜了六百哩,今天才是第一次,有人说我们吻泥土。究竟为什么?’

 

华严经十地品上说: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离垢地—

 

那天,有人送来一份三藩市周报,头版刊了一篇文章,那是一位记者在太平洋城访问恒朝的报导。不知为了什么原因,记者误以为我们每次五体投地,都用嘴唇吻泥土。在文章上两次提及这一点,因而引起很多不良的反应。这是谎话、是诽谤,对我们的工作有害无利,结果这一个区域的人士对我们望而生厌,以为我们是变态、肮脏、怪僻的人。文章已在报章上发表,没有法子补救。

 

在那一刹那间,我真正尝到被诽谤的滋味——真是创痛钜深!我们代表西方佛教,但是从未接触了解佛教的人士,读过这篇文章,会以讹传讹认为佛教徒顶礼时,用嘴巴吻泥土。因此,我间接损害了教誉,也间接毁谤了三宝,这种谤佛谤法的事情虽出无心,但因果循环如机在括轮转不已,无法遏止。华严经上又说:

 

‘菩萨自身不造恶业故,不受恶业所障;不生烦恼故,不受烦恼所障;不轻法故,不受法障;不毁正法故,不受毁谤。’

 

当天下午,有两个青年人,特地惩罚我,令我更深一步了解口业的重障。他们掷鸡蛋、牛奶瓶、旧报纸,和石头。虽然,没有一物把我击中,但是我已感到心悸神摇。那班男孩子,胆子不小,穷追不舍。我跪下去拜,只听见背后急速的脚步声。。。。。。立刻,一杯发酵的牛油从我的头顶透过绒帽,一直流到耳朵上。

 

那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令我深深体会被毁谤的滋味:黏滞、肮脏、恶臭,兼而有之,都是我应受的果报。谁叫我往昔造口业,恼害这么多众生?

 

诸佛菩萨又是怎样的呢?华严经上明白的说:

 

‘菩萨性不妄语,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

 

往昔我为了追名逐利不顾一切广造口业,而得今日之果报。经过这次教训应当深自警醒谨慎言行。

 

在我们的大学校里,有玄妙的感应道交。华严经,是法界的明镜,能指引我们走出迷途。每次,当我翻开经典,便发现一段经文,恰好应机施教,对症下药。

 

然后,我明白了。

 

‘难怪我这么烦恼,原来我犯了戒律!如今听到真理,觉得如释重负。从今以后,要行解相应,躬行实践!’

 

就读于公路的华严大学虽免费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就读这所大学迫使我们奉献一切。若要真正有成就,首先要舍弃所有的坏念头、烦恼、习气。第一,要驱逐懒虫;然后再摈除贪嗔痴,才能毕业。

 

菩萨不诤辩、不竞逐、不分彼此。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分别有关经济事业和社会活动各行各业的阶层。这是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